APP下载

简单的打骂,怎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2018-11-14树妈

中华家教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彩笔椅子画画

树妈

前段时间看了一则新闻,一个12岁的小男孩因为弄坏了茶馆里面的物品,想让妈妈替他赔偿,之后妈妈教育他,可是孩子当场竟然对妈妈动起手来。网友们一边倒,说这个孩子“欠揍”“该打到他怀疑人生”……孩子需要管教这件事,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类的孩子该不该打,或者说打了他,是否就真的有效果,我看未必。

打骂、惩罚,只能对孩子起到短暂的、表面的效果,却非常容易造成长久的对抗和亲情的疏远。教育孩子需要的,永远是坚定而不是强硬。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高素质的孩子,那么我们就必须减少与孩子之间的敌对,鼓励孩子们来合作,并且一起解决问题。

你以为打孩子是在展示权威 在孩子眼里你可能非常无能

有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说她家的孩子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能像别人家孩子一样听话”。比如,她想让儿子每天晚上9点准时睡觉,但是孩子就非要把一个节目看完。她说了几次该睡觉了,孩子都当没听见一样。在节目结束之后,发现孩子换了一个频道,继续看电视。这位妈妈就跟孩子说:“想看的也让你看完了,该睡觉了吧”。孩子却坚持说不困,就要看电视。她被激怒了,强行把电视关掉。孩子就过来跟她抢遥控器,还满脸不高兴地打她的手。最后结果就是她把儿子强行抱回卧室打了孩子的屁股,而儿子则连哭带吼的,折腾到十点多才睡。

这种类似的情况,相信不少父母也一定经历过。自己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做什么,可是孩子非要一意孤行。最后只能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实际上,孩子们之所以一定要做什么事情,未必是这个事情他真的那么在意那么想做。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想挑战父母的权力和底线。

孩子大了,很自然地就会对父母强制性的要求有所知觉和反抗。妈妈要他睡觉,他就偏不,并且很享受拒绝父母,看着父母妥协而得到的满足感。这种情况下,父母越要求他,他就越斗志昂扬,孩子们会觉得如果顺从了父母,就是屈服于比自己大的权力了,自己就被控制和打败了。这种感觉会让孩子们很不安。

表面上看,父母打了孩子,是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但实际上,孩子却会因为自己成功的激怒了父母,而感到胜利。在他的心里,父母变成了有力气没办法,除了打骂,对他束手无策、恼羞成怒的无能之辈。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孩子青春期以后会特别叛逆,那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也有力气了,自己可以跟父母对着打、对着干了。

孩子犯了错父母也要自我审视

有一次坐高铁,旁边座位是一对父子,孩子看起来也就是4、5岁的样子。

上车以后不久,父亲就开始拿出手机来玩游戏。孩子有些无聊,就东看看西看看。

再后来,孩子开始踢前面位子的座椅。前面的乘客是个年轻姑娘,站起来回头看了看没说什么。孩子父亲批评孩子,说你老实点坐着,不许踢椅子,听到没有。孩子点了点头。可是没一会他又接着踢椅子。前面姑娘转身说了句:“大人能不能管一管啊。”孩子爸爸忙赔礼道歉,接着对孩子吼,“你总踢椅子干嘛呀,你再这样我打你了啊。”孩子老实了一会,又开始踢座椅。爸爸也没食言,果然拍了孩子大腿一巴掌,把孩子打得憋着眼泪,马上要哭出来。还听到旁边有旅客小声说:“熊孩子,就该教训教训。”

孩子在公共場所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到他人,应该被管教。父亲打了孩子这一巴掌,看起来也让孩子安分了不少。但是很明显,孩子踢椅子不是“无缘无故”的,他就是在用这种方式,想要把爸爸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

坐车对多数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没那么有趣的事情。这位父亲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也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些书籍、玩具、零食等打发无聊的东西,自己就自顾自玩起手机游戏,孩子很自然地就会通过各种举动来寻求关注。

踢椅子就是他在反复确认,父亲是否在意自己。他表现出来的潜台词是“我踢椅子的时候,你知道我的存在”“快看我,别玩游戏了,关注我”。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最害怕的是被忽视和遗忘。他宁可做“坏孩子”“熊孩子”,也不会选择做一个在父母面前没有存在感的孩子。

鼓励表扬是一种关注,打骂批评也是一种关注,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哪一个方面,孩子就更容易往哪个方面发展。

亲人有亲人的相处模式 停止对抗,才有信任与合作

我的一位朋友属于脾气比较火爆的类型,经常与女儿发生争吵。

她说有一次回家,看到女儿拿着水彩笔往墙壁上画画,就很生气地把孩子扯回房间关禁闭,吼了孩子一通不说,还没收了孩子的水彩笔。第二天她到家的时候,发现孩子把玩具倒了一地,还拿着她的口红在画画,她气得要打孩子。这时候她老公正好也下班回家,赶紧拦住她。问明白情况后,老公跟女儿说:“你拿妈妈的口红,是不是想气气妈妈,因为妈妈拿走你的水彩笔,你也很生气啊?”女儿就点点头。她老公接着说:“那你往墙上画画,把玩具弄满地,还弄坏了妈妈的口红,妈妈也很生气啊,妈妈需要很长很长时问,才能打扫干净。”看女儿低头不说话,老公又哄着女儿:“这样吧,妈妈的愤怒已经像大象那么大了,我们一起支援妈妈好不好?爸爸帮你要回你的水彩笔,你保证不再往墙上画画,然后咱们俩一起收玩具。”女儿很配合地接受了她老公的建议。

对此,朋友有点嫉妒她老公和孩子的关系好。其实孩子有这种表现一点都不难理解。她爱孩子,但表现出的是权威、严厉和指责。

她老公则表现出了对孩子的尊重、鼓励以及与孩子合作的诚意。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先去谈孩子的感受、需求,再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客观的、不带指责的描述事实,又能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整个过程,大人是平静的,孩子是舒服的,解决问题当然也就顺理成章。

猜你喜欢

水彩笔椅子画画
两把椅子
水果星球
我的水彩笔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学溜冰
椅子会摔跤
神奇水彩笔
神奇水彩笔
我爱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