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个我最恨的人,却是救了我的人

2018-11-14

北广人物 2018年39期
关键词:战俘纳粹山谷

渴望完美的人生,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有时,这种完美因为环境所胁迫,它的表现形式,竟会那样的相悖于最初的愿望,因此造成的误解,甚至敌视,一定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而能够为了完美的崇高使命,始终忍辱負重的人,他的名字终将成为完美的旗帜而高扬,就比如他……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故事。距离今天有点久远,但是,透过这段真实的事件,能够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

他是那个我最恨的人

罗迪克是二战时期一名英国的士兵,他在一次作战中,不幸被俘,和许多战俘一样,被关进了一个在德国的纳粹集中营。

集中营里有近干名战俘,全都是英国人。战俘是没有任何人权的,他们被迫忍受着非人待遇,天天像牲口似的,从事着沉重的劳动,稍微慢了一点,就会遭到纳粹看守的毒打。

罗迪克是一个汽车兵。集中营里需要一些汽车兵,但纳粹士兵中,会开车的人并不多。于是,纳粹就决定在战俘里,招募几个司机。

其实,战俘中原来是汽车兵的并不少,但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因为,被招募的司机每天的任务就是把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的尸体运到集中营外的一个山谷里掩埋。

但是,罗迪克却对此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

罗迪克终于当了纳粹的司机,然后他就变得越来越粗暴了。他不仅对战俘们吆五喝六,拳打脚踢,甚至,有的战俘明明还没有咽气,他也会把他们扔上车,拉走……

罗迪克的这种行为,让集中营里的其他战俘都很恨他,他们以各种方式警告过他。可是他仍然我行我素,战俘们在见到他时,总会恶狠狠骂他是卖国贼,走狗。一逮住机会,就会在暗地里袭击他。有好几次,他都险些被昔日的战友打死。

但纳粹却越来越喜欢罗迪克了,并对他高度信任。一开始,他驾车出集中营的时候,纳粹士兵一定会跟车押运,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后来,纳粹索性就让他一个人去了。

在一次被昔日的战友疯狂地殴打后,罗迪克永远地失去了一只于。同时,他在纳粹眼里,也失去了利用价值。他再也无法继续开车了。纳粹就像扔破麻袋似的,把他抛弃了。

没有了纳粹的保护,罗迪克立刻就陷入了其他战俘无情的报复之中。一个雨天,他死在了集中营一个阴暗、潮湿的角落里。

他是那个救了我的人

六十年过去了,罗迪克家乡的人们,似乎早已不记得他了;罗迪克家族的人,也好像在刻意地回避着和他有关的一切。

罗迪克就这样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

然而,忽然一天,英国一家发行量不小的报纸,在显著的位置上,登载了一篇题为《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作者写道:

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甘愿为纳粹卖命。那天,生病的我并没有死,他却强行把我扔上了卡车,对纳粹说准备把我埋掉。

可是,令我震惊的是,车到半路,罗迪克停了车,扛起奄奄一息的我,放在一棵大树的下面,,并盖了些树枝在我身上,还给我留下了几块黑面包和一壶水。他冲我笑了笑,说:“如果你能活着,以后有机会,请来看看这棵大树。”然后,他就急匆匆地跳上车,把车开走了……

这篇文章发表后,报社叉陆续接到很多电话。无一例外,打电话的人都是二战老兵,而且都曾有过战俘的经历。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十几位打来电话的老兵,都曾在一个集中营里待过,该集中营就是罗迪克所在的那个集中营。

十二个老兵讲述的故事,几乎都是报上登载的那个故事的翻版:他们门都是被罗迪克放在一棵大树下,然后,死里逃生的。

尤其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每当罗迪克驾车离开时,他对每一个战友说的都是同样一句话:“如果你活着,以后有机会,请来看看这裸大树。”

推荐登载这篇稿子的,也是一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编辑。他凭着职业嗅觉,敏感地判定,这棵被罗迪克反复提到的树,一定大有内容。

老编辑立即组织了十三位老兵,沿着当年死里逃生的路线,去寻找那棵无法判定是否还存在的大树。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山谷依旧,大树依旧。一个老兵率先扑进大树的怀抱里,啜泣中,他在树洞里找到一只早已被锈蚀了的铁盒子。

当人们七于八脚取出,并打开了这只盒子。一本破损的日记本和很多张早已泛黄、发霉的照片,赫然呈现在大家面前。

他们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日记本,老编辑读道:

今天,我叉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20位战友死去了……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唯一的希望,如果你活着,以后有机会,请来看看这棵大树。

老编辑的声音早已哽噎,这些站在树下,头发都已经花白了的老兵个个泪流满面。直到此时,他们才完全弄清楚了,罗迪克一共救了三十六名英国战俘。

今天,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曾经被罗迪克救出来的老兵,也许还不止眼前的这十三个。留在树洞里的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罗迪克留给这个世界揭露和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与老兵们分手不久,老编辑叉在他所在的那家报纸,刊登了他采写的罗迪克的感人事迹。

那处沉寂的山谷和那棵不倒的大树周围,因为这些报道而热闹了起来。许多人纷纷自发地来到这里,祭奠罗迪克,表达对他的敬仰。理所当然地,罗迪克从一个寂寂无名的人变成了一个国民英雄。

一个作家来到这座山谷,用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扎成了一个花束,放在了简朴的纪念碑上,并在大树下坐了许久。

后来,他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完美需要代价,而为完美付出代价,没有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

渴望完美的人生,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有时,这种完美因为环境所胁迫,它的表现形式,竟会那样的相悖于最初的愿望,因此造成的误解,甚至敌视,一定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而能够为了完美的崇高使命,始终忍辱负重的人,他的名字终将成为完美的旗帜而高扬,比如罗迪克。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应该被敬佩的一种人。

据《浮生六记》

猜你喜欢

战俘纳粹山谷
山谷里的居民
睡吧,山谷
拯救战俘的“大富翁”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白丝带》:纳粹是怎样炼成的?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俘政策
抗战时期上海的纳粹魔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