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的初恋

2018-11-14

北广人物 2018年39期
关键词:江冬秀胡适

有人说:“胡适一生最为人所乐道的一件事,既不是他的实验主义,也不是他的哲学史、文学史或小说考证,而是他的婚姻。”他在异国的一段情缘,历经半个世纪却始终克制在界限之内,让人唏嘘也更加怜惜。

一见如故

韦莲司,全名为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她是胡适1913年6月在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留学时结识的女友,是康乃尔大学里一位教授的女儿。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时,胡适与地质系教授亨利·韦莲司毗邻而居。1914年6月18日,胡适应邀参加一个婚礼派对,邂逅了教授的小女儿—一从纽约归来探望父母的韦莲司。尽管韦莲司比胡适大了6岁,但他们一见如故,彼此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韦莲司当时正在纽约艺术学校读书,她洒脱独立的个性吸引着胡适,而胡适的文化底蕴又极深厚,在朝朝暮暮的叙谈中,他们品诗论文、谈论艺术、评论天下的大事,渐渐地感情越来越深。1915年秋,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与韦莲司同在纽约,短短的两年内,胡适竟写给韦莲司100多封情书。韦莲司是胡适一生中第一个在精神的世界里走得如此之近的女人。

一别十年

在胡适的心目中,韦莲司是新女性的理想典范,认为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胡适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十一身者,唯一人耳。”但他们最终还是未能走入婚姻的殿堂,究其原因,一是母命难违,胡适已经与老家的江冬秀订了婚;二是韦莲司的母亲反对异国通婚。1917年6月,胡适通过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回国前,胡适专程到韦家辞行。在韦家的五天时间“殊难别去。韦夫人与韦女士见待如家人骨肉,犹难为别”。

此去经年,胡适娶妻生子,并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斐然,隔着汪洋的韦莲司一直感同身受地为他祝愿。而他们的再一次见面,是在10年之后。1927年三四月间,胡适赴美与韦莲司两次聚首。在从西雅图登船回国前,他写信给韦莲司:“唯一的遗憾是我无法待得久些。”直到1933年9月胡适作为文化使者应邀访美时,这对有情人才终于有机会得以鸳梦重温。这次重逢是胡韦交往的里程碑。

一生守候

1939年6月10日,胡适将自己写的几首诗词寄给韦莲司,并且告诉她,这是为她写的。狂狷的韦莲司,也曾给胡适写过火热的情书。

1958年夏天,韦莲司为祝贺胡适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特意定做了一套银质餐具作为赠礼。1959年,在胡适68岁生日的祝寿信中,韦莲司送给胡适一个特殊的生日礼物。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倾其一生积累的几千美金并将房子全部租出去,为胡适建立基金会。她自己则住在一间由车库改造的卧室里,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完全靠她自己打理,她與社会的唯一联系是到小儿麻痹医院当义工。

1962年2月,已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4年的胡适,因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3年后,韦莲司应胡适遗孀江冬秀的要求,给她寄去一份手写的自传。而在去世之前,韦莲司更是将自己与胡适一生中所有的书信制成副本寄给江冬秀,请她转交胡适纪念馆。9年后,空候一生的韦莲司在一个小岛上孤独地死去,遗物里竟然完好无缺地保存了胡适的书信和稿件。

据《现代妇女》整理

猜你喜欢

江冬秀胡适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江冬秀的幽默
胡适的老婆不简单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胡适之妻:幸福是争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