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成都古河道重现及水网体系修复的设想

2018-11-14李有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网成都市城区

李有真,徐 颖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成都自古以来都被称作“天府之国”,这与成都水网交错纵横关系紧密,但如今在成都中心城区内却很难看到密布交错的水网,只留下一些“磨子桥”、“青石桥街”等和河流有关的地名在证明着曾经成都水利的辉煌。

在城市以“城市双修”为全新理念由扩张性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成都也认识到完善水网体系的必要性,不断进行着水环境的整治工程,希望能将城市水网进一步的完善。结合国内外成功治理黑臭水体,建设生态河流的成功案例,本文提出在成都中心城区部分重现古河道从而修复水网体系的设想。

1 成都市水环境及治理概况

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引水灌溉了成都平原,使成都成为了号称“天府之国”的魅力之都。目前,流经成都中心城区的河道主要有三条:府河、南河、沙河,在成都市规划局2002年绘制的成都市中心城河道现状图上显示,在外环路以内尚有大小河道70条,共413km,而成都内环线以内河道几乎为零。中心城区的河流数量不仅逐渐缩减,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河流断流、水质污染严重、内涝灾害加剧等。

成都市因水而兴、因水而荣,为了保护成都从古至今流淌的河流环境,成都市政府对水的治理也是花了很多的精力,投入巨资开展整治工程,其中有带来显著成效的工程,也不乏失败的经验教训。最让人瞩目的便是1993—1998年进行的府南河整治工程。府南河工程秉持着环境、生态、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实行综合整治,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因此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1]。成都以整治府南河为起点,揭开了治理江河、恢复生态环境的序幕。1993—1998年综合治理府南河城区段14km;1999—2000年,进行南河水系干河、饮马河、西郊河的治理;2001—2004年,整治沙河;2003—2005年,投资60亿元来进行中心城区水环境整治工程;2004年10月建成第二、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跃居一流水平;2005年4月,四川省提出“还三江清水”战略目标,决定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水生态环境做更深切完全的庇护和修复;2015年,提出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同年根据“水十条”要求在2017年底前消除黑臭水体[2]。这些也都只是一小部分较重要的治水行动和方案,回看成都治水历程,每项工程在竣工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成都居民们带来了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但内涝、水体污染的问题在某些流域还是会时不时产生,除了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够强之外,城市化的飞快发展必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 恢复成都水网,重现活水成都

2.1 国内外水系打造,复原古河道的实例

社会经济建设往往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飞速增长往往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当经济建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时,人们才回过头来修复被破坏得惨不忍睹的生态环境体系,投入很大资本来重现原先的美好环境,包括古时的水网体系,这种历程在国内和国外都不乏其例。

清溪川是韩国首尔的一条城市内河,20世纪60年代,政府在其河道上修建道路,70年代韩国经济飞速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首尔政府又在清溪川上盖板建设高架[3]。进入21世纪以后,首尔政府发现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首尔”,其中的清溪川复兴及周边环境改造项目恢复了首尔长时期内失去的自然面貌[4]。此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地,更是重现了首尔的发展历史,构成了城市的文化中心,在改良首尔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了首尔城市文化品位和国际竞争力,是一项拥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实践。

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在20世纪70年代把很多天然河道进行了人工化改造,但随着时间推移发现周围湿地越来越干,生物多样性也飞速减少,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改造,目前已经恢复曲流河道的状态,洛杉矶河也开始拆除衬砌[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美、日、法等国不约而同地开始大规模拆除以前人工在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很多国家都在反思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的做法,并逐渐着手于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6]。

国内的很多城市也在对中心城区重修河网水系进行思考。2007年,杭州提出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总目标,竭力打造“江、河、湖、溪、海五水共导”的亲水宜居之城[7]。杭州尝试修复古城水脉,再现古都水城,逐步将城市建设的重心由道路整治转向河道治理。我们印象中的春城——昆明也在进行反思:没有好的气候,哪来的春?没有水,哪来的灵性?只讲“春之城”“花之城”,为何不讲“水之城”?于是政府于2016年提出了打造“春水花都”这样一张独一无二国际名片的计划,不仅要保护好昆明的“春”和“花”,还要保护好昆明的水[8]。

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水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更意识到由自然打造而成的河流和见证城市千百年变迁的古老水网系统的不可缺失性。今天的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等城市之所以具有巨大的魅力,就是因为它们有千百年来精心保护的河流和与道路错落交叉的溪流网。

2.2 重现古河,修复城市水网构想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生态环境无法进一步提升的原因是在于城市内的水网体系不够完善。2005年,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副会长张承昕主笔撰写报告,呼吁恢复金河、御河与大小几十处古河道。在将锦里打造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知名品牌的过程中,设计方提出希望在锦里二期引入水系,“复制”金河[9]。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教授也指出,今天不能一面填湖埋河,一边又建人造景观。中国曲协会员、四川师范大学国学顾问魏奉明也发出“解放前的成都是‘穿城九里三,围城四十八(里)’,桥多河多,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威尼斯’,而今天却面目全非”的惋惜之声。

3 市民调查

3.1 调查方式

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在成都中心城区内随机抽样,进行以“居民对成都修复水网体系态度调查”为主题的问卷调研,调研地点包括曾经有河流流经过的街道(如青石桥市场、卧龙桥街、向荣桥街、人民公园等地)和部分学校(如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七中),截止2018年1月19日,共收集了问卷366份,剔除了一些完成度不足百分之七十及逻辑性不通的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20份,有效样本率为87.4%。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2.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样本随机性有所欠缺,20—4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接近60%,成为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其他年龄段的人数较少,但比较均匀。20—60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总参与人数的73.12%,此年龄段具有完备的认识问题能力和对决策做出思考的能力,可以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此样本较有代表性,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成都市民的态度与看法。

表1 调查样本年龄分布表

调查样本的受教育程度分布见表2,其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人数高达67.50%,由于当今社会教育水平提升再加上此样本20—40岁年龄段分布更广,所以教育程度呈偏高状态。因此此样本更能代表高教育水平居民的意见。

表2 调查样本受教育程度分布表

3.2.2 调查结果分析

居民对于河流变迁与河网系统改造的态度见表3。由表3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居民都认为牺牲河流来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措施是得不偿失的,社会的发展可以与河流进行有机结合。大多数居民同时认为有必要通过一些举措来纪念消失的河流从而使更多人对它们有所了解,虽然有小部分人认为历史悠久的河流重现是不现实、没必要的,但更多人都保持着热爱河流的心态,表达了希望古河流重现,同时也都理智地对重修河流、重建水网体系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将居民们的受教育程度与对成都重修水网系统态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表4,总体而言,仅有5.63%的人认为重建水网系统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43.13%比例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大规模地在城市内重建水网系统,51.25%的居民认为在整个成都城区进行重建水网体系是不可行的,只能针对性地对某些地区进行水网修复。结合受教育程度进行分析,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和小学及以下超过半数人认为只能针对性的部分修复河流水网。受教育水平处于初高中及大学专科阶段的居民稍微多一部分的人认为有必要在整个成都城区进行大规模的水网体系改造。

总而言之,虽然此调研结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反映民声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这次小样本的调研得出,成都市绝大多数居民们都有对河流的依赖、喜爱之情,他们希望、呼吁能够在城区拥有更多河流水系,也希望那些古河道承载的历史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重见“活水之都”的风貌。

3.2.3 期待和展望

随着中央政策不断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列为重点,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步提升,成都市大力开展治理河流,创建美好生态环境的项目。2013年8月,水利部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名单之中就有成都市。2014年起,成都市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以“保护自然水源,优化千年水网,建设活水成都”为目标,统筹推进水生态系统建设,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劲支撑[10]。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修补,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考虑历史传承,延续城市文脉[11]。2016年,成都市全面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宜居水岸,活水成都”为目标,旨要加快建构百水润城、水清岸绿的城市水环境[12]。

表3 居民对于河流变迁与河网系统改造的态度调查结果表

表4 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对成都重修水网系统态度的相关性

4 结语

成都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成都河流的发展史,成都市对水环境的管理整治历经了多年的考验,从国内外各个城市打造水网体系的过程中也吸取了很多经验。随着城市转型发展趋势日益凸显,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已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成都市政府不断反思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历史河道复兴、千年水网重修的设想无疑能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当然,此设想还只是初具雏形,还需要完善很多具体的实施方案来充实,经过努力,相信成都能紧抓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契机,落实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要求,早日成为水生态文明城市。

猜你喜欢

水网成都市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基于水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
代表议案编织安全“水网”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