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影》的艺术风格赏析

2018-11-14齐建明

电影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艾张艺谋艺术风格

齐建明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霍伯特·A.莱特曼在《美国电影摄影师》中曾说:“摄影机是电影的眼睛。它不仅是在胶片上记录影像的机械齿轮和光学镜片,还是艺术性的工具——正像画家的画笔,雕塑家的凿子一样。在技师的手中,它是将戏剧性的故事固定在胶片上的工具——让全世界的观众在影院中都能看到令人感动的电影,愉悦身心。”电影通过视觉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来进行表达,视觉形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若过度追求画面的视觉展现,会导致艺术结构的削弱和戏剧化力量的消失。在《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艺谋将视觉作为精神传达媒介的成功尝试。电影作为二维的艺术形式,其电影感的塑造需要通过视觉技术手段创造出具备景深的幻象来达到超越境界,影片《影》在理论层面上,是一部具有电影感的电影,在它的制作过程中,达到了视觉流、声音流、艺术结构和戏剧性力量的融合。

一、视觉艺术的巧妙构建

《影》在视觉艺术构建中,线条、色彩、光影、镜头和视点等都独具匠心。在主要场景沛国沛良的大殿上,建筑内的横梁立柱与屏风形成多重水平与垂直交叠的线条,营造出紧张、威严与敬畏之感。色彩的运用在《影》中是一个独特的体现,导演利用浓淡相宜的墨彩表达了情绪和民族意蕴。

光影和镜头在影片中的运用更是烘托气氛和渲染情绪的主要手段,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影片开头和结尾相呼应的小艾透过门缝偷窥门外的画面中,光线透过门缝形成硬光直射在小艾脸上,光与影间强烈的明暗界限在小艾脸上游走,在聚焦观众视线的同时,营造紧张与神秘的气氛。在展现人物间对白与心理较量的众多片段中,光线巧妙地由侧面的角度散射到人物身上,勾勒出清晰的面部表情细节,将观众视线吸引到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并利用光线的强弱变换增加精神幻觉,打造电影感。除此之外,在影子镜州与小艾独居一室的片段,烛光配合剧情呈现出特殊的戏剧效果。直观上配合对白表达镜州在成长历程中对光明的渴望,在精神层面上却暗示着其作为影子而存在的现实生活与理想状态的遥远距离。

在镜头的技术运用方面,《影》采用了近景镜头、特写镜头和全景镜头的结合,远景镜头为数不多,却能在每一个镜头的开阔视野中表达出镜头想要传达的情绪和意境,交代出场景中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主要人物对白片段,大量运用近景镜头框入人物,真实清晰地展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活动,又没有割裂人物与背景空间的联系,同时辅以特写镜头,将人物影像从艺术场景中分离,对面部表情的细腻刻画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影》对视点的选择更加能够充分体现出张艺谋导演的宗师手笔,影片虽在客观视点、主观视点与导演视点间穿插变换,但主要采用的还是主观视点的表达。影片中,张艺谋导演通过精准的摄像机机位变换,创造扣人心弦的紧张场景,带动剧情发展和全片节奏,为观众提供亲临现场的参与感,参与到戏剧的冲突中来,在观影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心理情景,使观众不得不留意到影片的细节,从而在心理层面触摸到影片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在主观视点中,辅以导演诠释视点,利用对行走的脚、占卜的卦象、湿滑的地面和溅起的雨水等细节特写,引导观众及时调整影片的欣赏角度,更传递出沉重抑制的整体情绪。

二、声、音流的独特融合

声音在《影》中也是展现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张艺谋导演利用人声、音乐和音响与视觉影像融合,为观众打造身临其境的真实观感,并通过独具特色的音乐与音响效果,增加影片的古典韵味与神秘感觉,在对听觉感官加以刺激的同时,扩大了观众观影体验的强度与深度。

影片开场用小艾的尖叫开篇,尖叫声中的极度惶恐迅速抓住观众情绪,紧随其后出现在地板上奔跑的咚咚声,刺激观众耳膜的同时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制造悬疑迅速激发观众的观影期待。影片故事发生在七个连绵不绝的阴雨之日,连绵不绝的雨声与雷声成为影片背景音响的基调,在传递空间信息的同时,还原影片现场的逼真感,为视觉画面增添感染力,营造出独特的节奏旋律,使影片在水墨画的诗意幻想中体现出现实风格特色。

音乐在《影》中所发挥的渲染功能不弱于视觉画面中的色彩。在《影》中,背景音乐均为古琴、古箫、古钟等中国古代传统乐器所奏,极具中国气韵的音色与旋律在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每一特定场景的画面氛围相融合,烘托出人物的情绪变化,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影》巧妙运用乐器的单音节旋律节拍,在剧情发展与人物情绪变化的关键节点进行突出渲染,激发观众的联想,构成了该片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角色塑造与蒙太奇结构艺术

《影》在选角方面具备自己独特的视角。邓超一人分饰两角,成功演绎了子虞和镜州两个从外形观感到内心世界全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视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营造出独特的视觉奇观效果。同时,选择孙俪饰演小艾,戏里戏外的夫妻关系为影片增添戏剧化成分的同时,让观众产生更多的期待与回味,这其中也许包含着导演对于戏剧表达和商业化运作的多重考量。但不可否认,这一元素为《影》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在影片的结构艺术方面,《影》可定义为短镜头蒙太奇式的艺术结构。张艺谋导演根据故事情节和主题呈现的需要,将整部影片分解成若干不同的段落和场景,进行单独的拍摄和处理加工后,按照主题构思逻辑组合起来,在镜头的组接之间,产生呼应、联想、隐喻、悬疑、对比、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完整表达出张艺谋导演对于历史与人性主题的理解与体会。在影片后段,影子前往镜州与杨苍决斗,同一时间,小艾与子虞在暗室合奏展开心理上的较量,导演将这同一时间发生的两场武力与心力的争斗以交替蒙太奇的形式拼接呈现,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加深了观众对于矛盾尖锐性和冲突不可调和性的感知,产生极具艺术风格的视听效果。

四、结 语

20世纪80年代,电影《红高粱》的上映让人们认识了作为导演的张艺谋,摄影师出身的他对影片画面构图和光影色彩的处理让人们印象深刻,现实主义白描手笔在关照历史的同时影射现实世界,影片在独具匠心的影像处理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随后,《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影片奠定了张艺谋的现实主义基调。然而,在新世纪时期,影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却充满了商业化气息,使得张艺谋导演颇受争议。之后,《山楂树之恋》《归来》等极具文艺气质的影片问世,人们开始发觉到张艺谋一直以来对电影发展方向的探索和尝试。不同美学风格流变构成了张艺谋导演独特的艺术追求,我们可以看到时代与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更可以清楚地发现他的视角不断扩大,目光从中国移向了全世界。从这一角度来鉴赏张艺谋在近期作品,尤其是《影》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可以发现《影》的艺术创作完全以世界的目光为出发点,立足于国际化电影市场,故事情节并不是其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和传播、关照历史并迎合主流文化的人性挖掘才是张艺谋导演创作的主旨,《影》在视觉、听觉、结构艺术等层面所展现的艺术风格均来源于此。

猜你喜欢

小艾张艺谋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吉祥数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扁biǎn鹊què学xué医yī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