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影》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点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艾张艺谋影子

童 娟

(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7)

张艺谋导演与编剧李威以原剧本《三国·荆州》为基础,用三年半的时间雕琢《影》的剧本,将“影子”(替身)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这是一个关于主人与替身,阴谋与阳谋,朝堂与爱情的故事,故事中没有赢家,子虞、境州、小艾、沛王、青萍、杨苍、杨平……每一个人都失去了自己珍视的一切,或是权柄,或是自由,或是爱情,或是生命。

回顾张艺谋导演几部主要的作品,这些倾注导演潜意识话语的影片都带着悲剧宿命的况味,片中主要角色的命运惊人地相似,遵循着相对保守的叙事框架,以普通人在命运发生转折后的种种境遇为叙事主线,抗争—失败—抗争,当冲突到达高潮时,趋于毁灭。对于剧中人物来说,抗争、博弈、智计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强横的命运面前,所有人都丧失了话语权力。

《影》同样遵循了这一叙事框架,命运向剧中人物露出狰狞的爪牙,肆意拨弄着生死存亡的离乱之弦,一次又一次给剧中人以希望,再一次又一次将这些蝼蚁踏入尘埃。待浮尘落地的瞬间,蝼蚁停止了挣扎,没有人知道,蝼蚁是彻底死去,还是在躯壳内酝酿着下一次跃起的力量。但是,张艺谋导演最终突破了这一叙事框架,镜头之外的叙事空间,酝酿着沉默无言笼罩下的雷暴,直击灵魂,直视命运,对精神的亡佚与存在的意义提出了质询。《影》的镜头自始至终带着审视的目光,指向主角,在命运的戏弄之下,看似屈服的卑微的生命,却终将被迫迸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

一、叙事结构:平淡之中见奇崛

这是一个影子的故事,是从沛国大都督的夫人小艾开始的。那一刻,小艾面临最艰难的选择……

以上这段字幕使《影》看似以小艾的视角展开剧情,但此刻出现在画面中的小艾,实际上却是影片结尾时的小艾,她掀开了遮蔽在门洞上的盖子,惊恐地望向门外的空间。黑幕转场后,故事便按照正常的时间线展开,直到影片结尾处,小艾掀开门洞上的盖子,与开篇遥相呼应。

小艾所面临的艰难选择是“揭穿境州的身份,还是保护他的秘密”。影片结尾处的小艾如何选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影片开篇不久后,面对怀疑境州身份的沛王,小艾给出了答案——“死守境州的秘密”。为此,她宁愿“断指以明志”,此刻的小艾,真正要保护的人是子虞,而境州夺过了她的匕首,削掉自己的头发代小艾应誓。从这一刻起,小艾的命运便与这个“影子”交织在了一起。

《影》的叙事结构并不复杂,却于平淡之中见奇崛。中规中矩的叙事结构内部,充满戏剧张力的冲突与反转才是影片的精彩所在。

(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影片始终围绕着影子境州与主人子虞的互动互替进行叙事,按照时间顺序,以二人的矛盾冲突助推剧情发展,以境州的心态变化作为叙事底色,构造出《影》的叙事空间。

第一次出场的大都督,是影子境州,而非子虞。此刻的他,与小艾的互动尚显生涩。子虞对境州的每次利用,其实都是深入境州灵魂的“学习”过程,这让境州不仅外在与子虞趋同,内在也逐步接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到最后,代替子虞的影子境州,最终成为子虞。

(二)双重寻求与破灭

影片中,境州最初想寻求的是自由与亲情。对于小艾,他不敢求也无法求,所以他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想望:在完成子虞的任务后,恢复自由,回到母亲身边。

对于境州来说,这是他最迫切也是看起来最容易实现的梦想。然而,这个境州丢了半条命去实现的梦想,却在眼前幻灭。他想找到的母亲,已经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而杀死她的人,或许是子虞,或许是沛王,可这又有什么区别呢?无论是他们谁做了这件事,境州的母亲死了,他的梦想,自幼支持他活下去的力量,就这样毁于一旦。他低估了子虞/沛王的多疑与疯狂,时日无多的子虞,不会放他自由;憎恨子虞的沛王,希望他深恨子虞。他或他们以最残忍的方式让境州的梦想破灭。但是,同样的,子虞/沛王也低估了境州的隐忍与反抗,境州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彻底臣服,反而在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火种。这是境州第一重的寻求与破灭。

第二重的寻求与破灭,是境州挣扎着回到沛国都城,在大殿上得到沛王的亲口承诺,让他替代子虞,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大都督,与小艾从假夫妻成为真夫妻。境州再次燃起了希望,从前他不能想也不敢想的一切,如今竟然唾手可得。自由、爱情……然而,沛王马上给了境州一记重击,他要境州扮演的不是曾经的子虞,而是一个对他俯首帖耳的子虞,一个唯他马首是瞻的子虞,换言之——傀儡。境州已经做了二十年“傀儡”,沛王想让他做的,正是他拼死也要逃离的,于是,这一重寻求再度破灭。

(三)破而后立

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后,境州已不再是曾经的“影子”,曾经沾染过权力与欲望的双眼,已显现出“子虞”的模样。所以,当境州发现时机已到时,便毫不犹豫地杀死了沛王与子虞。牢笼被挣破,他终于可以没有顾虑地走入阳光之中,然而,却是以“子虞”的身份,而不是“境州”的身份。此刻,境州的肉体未死,然而属于“境州”的灵魂,却已失去了生机。

二、艺术特点:浮华过后归恬淡

“镜头造型的味道,就决定了整个电影。”张艺谋导演在《张艺谋和他的“影”》中这样阐述自己对镜头语言的要求,“我不倾向于运动镜头风格化,因为运动镜头风格化,它挺商业的……故意固定镜头,然后让你感觉到像一幅画”。《影》的拍摄空间多为室内,室外的打斗也被限于竹林空地、大船、山谷、巷陌之中,逼仄的环境压迫出强大的叙事张力,平稳的镜头语言下是静中有动的精妙画面。

不同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金碧辉煌与极致绚烂;不同于《金陵十三钗》的光影迷离与浓厚沉郁;不同于《归来》的怀旧沧桑与无奈凄凉,“冷”“静”是《影》带给观众最直观的观影感受。画面“冷”,色调“冷”,镜头“静”,音效“静”,像一汪氤氲着雾气的湖泊,又像是山涧里泠泠的溪水,用极致的“冷”“静”衬托出人物情感的激越狂野,烘托剧情高潮的惊心动魄。《影》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段,将一切喷薄欲出的激烈情感与刀戈争鸣的紧迫剧情压抑在“冷”“静”的表象之下,当外在的桎梏再也压抑不住强烈的冲突的时候,“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此刻的戏剧效果无疑是精彩绝伦的。

从浓郁色彩到水墨山水,从秾艳到清雅,《影》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幅充满水墨神韵的动态画作,这是电影艺术带来的美学奇观。

三、结 语

与其说《影》的故事脱胎自《三国·荆州》,笔者却觉得《影》只是借用了《三国·荆州》的故事,整部影片所蕴含的哲学思辨更接近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火纷飞,城池几易其主,诸国合纵连横,君杀臣,臣弑君,谋者各为其主,侠者仅凭孤勇。乱世纷纷,前一瞬歌舞升平,下一秒国破城灭。

子虞非死于境州之手,实死于自戕。在确知生命无几、权柄不再、夫妻反目之后,这种明知必死而为之的举动,与自戕何异?影子杀死“本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影子选择成为“本体”,境州以子虞的身份活下去,是会被揭穿,还是会变成另一个子虞?睁着惊恐的眼睛看向门洞之外的小艾,她究竟看到了什么?这都是张艺谋导演向镜头之外的我们提出的问题。

繁华过后起云烟,绚烂终将归于平静,阴谋继续藏身暗处,雾蒙蒙的水墨山水,归碧一色。墨蘸以水,画在纯白的纸上,初始墨是墨,白纸是白纸,然而墨迹沿着纸浆的纤维痕迹蔓延、晕染,变成了黑、白、灰三色,这是水墨画全部的色彩构成,也是东方的哲学之美。

注释:

① 文章中张艺谋导演关于《影》的拍摄理念的阐述均来自汪鹏导演执导的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2018)。

猜你喜欢

小艾张艺谋影子
吉祥数
扁biǎn鹊què学xué医yī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谁不在谁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