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人性辩白的深度解读

2018-11-14王燕萍

电影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权谋小艾张艺谋

王燕萍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20世纪80年代的《黄土地》,开启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神话。三十余年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始终以时代精神的宣扬和独特的世界视角为观众和影评人士津津乐道,极具辨识度的色彩渲染和中国元素的大量铺陈构成了张艺谋导演电影作品的个人化符号特征。在近期上映的《影》中,张艺谋导演在色彩渲染运用上大胆创新,一改前作运用丰富夸张的色彩营造强烈冲击力的视觉传达方式,而仅采用黑、白、灰与红色的水墨渲染模式,为观众展开了一场蕴藏在水墨气韵间的权谋争斗与人性较量。

一、戏剧形式中的人性探索

《影》在开场最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小艾透过门缝窥视的镜头,跟随着小艾作为偷窥者的紧张情绪,观众被牢牢吸引并被影片带动融入其中,这恰是张艺谋导演利用人性的窥探求实欲望将观众带入影片节奏的大师手笔。观众是戏剧的四要素之一,张艺谋导演如此设置体现了其对观众的重视与情绪的传达。在关于《影》的访谈中,张艺谋导演也谈到了莎士比亚戏剧对其电影的影响。他认为,故事讲得好坏并不是电影的唯一或重要评判标准,他更看重的是电影的形式和内在精神传达,即莎士比亚的戏剧模式。这也解释了张艺谋导演电影作品形式越来越大于内容的个性化转变。在《影》中,从演员选角到情节打磨,无不尊崇戏剧的标准与尺度。对于色彩的渲染,张艺谋导演并没有采用后期褪色加工的技术处理方式,而是利用道具的选择进行物理色彩渲染,使得影片的水墨色调更具真实性和层次感,也使得色彩得以在镜头前与演员的表情动作相融合,在视觉感官上区别于日本的浮世绘,营造出中国水墨画所独有的静中有动的流动气韵。这一切形式的过度注重,迎合了中国水墨画以形喻神的思想境界。正是在黑白的色调流动与层次渲染间,演绎出张艺谋导演对于人性的窥视与探索。

人性是什么?有人说人性是欲望,欲望是承载人性的载体,人的一生正是对自己欲望的认知和管理过程。利己则是对欲望最原始的表达。无论是对权力的谋划、对利益的攫取,还是对情欲的释放,无不散发着欲望的原始味道。在《影》中,一切故事的发端皆由对权谋的欲望而生。子虞在战争中被杨苍所伤,身体日渐虚弱,对权谋的渴望却日益强烈,其取代国君统治沛国的欲望隐藏在为国雪耻夺回失地的忠义之下,却随着沛王的试探日益浮出水面。而沛王试探子虞虚实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对其自身权力的保护与拥有欲望,二者共同的敌人杨苍,也是权力欲望的执行者。在子虞、沛王与杨苍的权谋之争中,三者皆以为自己是棋局的主宰,以超然的姿态等待胜利的果实降临。然而,三者却都在权谋的斡旋之中,在自以为将胜的沾沾自喜与骄傲自大中,品尝到了失去的滋味。子虞失去了挚爱的妻子小艾,沛王失去了唯一至亲的妹妹青萍,杨苍失去了骨肉至亲的儿子杨平。与其说小艾、青萍与杨平是权谋争斗的牺牲品,不如将其看作张艺谋导演对人性原始欲望不加节制的警告——离心离情。三者的权谋争斗并未以胜负告终,子虞、沛王和杨苍都为自己的权力欲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最终结束他们性命的,正是被视为谋权工具的影子镜州。除此之外,沛王近臣鲁严对杨苍的倒戈,则体现出人性对利益的欲望,在鲁严身上,对利益的欲望战胜其良知,使其背叛祖国而为敌所用,而其却被沛王利用终被沛王所杀。影片中,为原始欲望操纵的人物角色在黑白色调的水墨渲染中演绎了人性里原始欲望的角逐与争斗,又在血红色的渲染中一一离开舞台,留给观众的永久议题正是张艺谋导演对于人性的探索与考问。

二、架空时代中的人性剖白

《影》将故事设置在架空的年代,抛却历史的真实性,使观众全身心投入对电影画面的美学感受与情节发展所带动的情绪之中。同时,影片并未采用复杂的叙事策略,而是采用了单线程的时间闭环叙事和简单分明的人物设置,其主要人物只有九位:子虞、沛王、杨苍、鲁严、镜州、小艾、田战、青萍和杨平。如果说子虞、沛王、杨苍甚至鲁严是张艺谋导演对人性中原始欲望的探索与触碰,那么影子镜州、小艾、田战、青萍和杨平则是其试图为人性辩白的佐证。

影子镜州作为子虞权谋争斗中的替身工具,从小生活在黑暗的地室之中,不见光明,后因子虞的政治野心才得见光明,却不得不遭受世人的探究质疑与谋划利用。镜州所代表的人性本由原始欲望所生,却在外部世界与原始欲望的涤洗中逐渐萌发出自主意识。可以说镜州的意识觉醒过程也是张艺谋导演为人性的辩白过程。在镜州与小艾的情欲戏中,镜州以如胎儿在母亲子宫中的蜷缩姿态躺在角落,小艾唤醒他,以母性姿态拥抱镜州,体现出小艾这一女性角色的母性光辉与对镜州意识觉醒的引领与导向作用。镜州曾多次发出“我到底是谁”的疑问,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萌芽,小艾回答他,你是镜州,要去与母亲团聚。值得注意的是,小艾作为子虞——原始欲望代表与影子来源者——的至亲至爱之人,并未将镜州引向权力争斗的阴影之下,而是强调镜州的独立人格与人性另一原始的亲情欲望。而小艾作为原始欲望的牺牲品,却未如杨平和青萍一般失去生命,这也许是张艺谋导演对于人性本善的执着信仰和美好期待。

在最后存活下来的人物中,除了镜州和小艾,还有沛国武将田战。如果说小艾是张艺谋为人性辩白中的引路人,那么田战就是代表良知的超我意识。在权力争斗中,田战的立场始终为其良知属性所左右。在是否收复镜州与沛国公主青萍的婚嫁议题中,田战始终以沛国之荣辱为第一考虑因素。子虞、沛王和杨苍对镜州领土的争夺,全都出于原始的权力欲望,只有田战始终将其视为祖国的失地,而非权力争斗的媒介。影片结尾,九个主要人物仅余三人,田战是其中之一,也体现着张艺谋导演对于良知与道德的敬畏。顺着这一思路来探究张艺谋导演通过片头片尾的呼应所设置的悬疑——小艾看到了什么——将别有意趣:自我意识觉醒后的镜州,在杀了子虞与沛王结束权谋争斗之后,走出殿门迎接良知与道德代表的田战的考问,将发生什么?张艺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将之留给观众思索。

青萍与杨平的纠葛令许多观众不解,认为其对待生命似儿戏。美好的青春如昙花一现,只为一句戏言而被血染红成为政治牺牲品。笔者却认为,张艺谋导演正是用这青春生命的匆匆消逝表达对生命尊严的崇拜与敬畏。也表达了只有这年轻尚未经历尘世与岁月涤荡的稚嫩脸庞,才能拥有为尊严而无畏的情怀。而二人的双双逝去,也影射着生命的尊严终会随着青春逝去,对尊严的捍卫将在原始欲望面前弱化甚至牺牲。

三、结 语

对《影》的人物设置、叙事情节与细节愈深挖掘,愈发惊叹张艺谋导演在《影》中对人性的探索、剖析与辩白。他利用对色彩的个性化运用与戏剧的独特表达,在光影声色之间带领观众触摸到了人性中复杂的原始欲望与意识发展过程,并向观众传递着其对人性原始欲望中利己欲望的抨击、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和对良知、道德与尊严的敬畏。大多观众观影后产生了难以名状和意犹未尽的情绪,也许正是因为受到张艺谋导演的影响,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对人性之复杂的认知与惊叹。

猜你喜欢

权谋小艾张艺谋
吉祥数
扁biǎn鹊què学xué医yī
《影》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刍议《笑傲江湖》中权、术、谋
“权谋”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