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的古典题材转化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周瑜荆州张艺谋

王 静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中国古代诗词、小说乃至戏曲等古典题材,在千载百代的流传中,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工作者的创作领域、情感表达技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观众的审美经验。它们都可以作为电影创作的灵感源泉,为当代电影的创作提供经旨材料,如小说《三国演义》就催生了如吴宇森《赤壁》(2008)、李仁港《三国之见龙卸甲》(2008)等一系列电影。同时,还有部分电影人选择将叙事置于架空时代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在汲取古典题材养分的情况下,又对其进行再阐释,将原型转化为一个全新的故事。张艺谋根据朱苏进小说《三国·荆州》改编而成的《影》(2018)就是其中一例。

一、以古典题材为创新之源

《影》的故事来源于《三国演义》中吴蜀两国对荆州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地的争夺,其梗概为:东吴大都督周瑜等在赤壁之战后发现荆州被刘备一借不还,随后开始了或是以武力强取、或是以智计(以孙权之妹孙尚香嫁与刘备相诱等)谋求的对荆州的争夺。最终在周瑜死亡多年后,继任都督吕蒙设白衣渡江之计,骗过刚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羽,顺利夺回荆州,关羽也为之亡命。在一个苍茫残酷,兵戈不止的大时代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

历史典故自诞生之后,就成为文学创作者变通取意,催生接受者的认同与共鸣的对象。可以说,历代创作者及罗贯中将自己的主观情思揉进陈寿的《三国志》中,最终有了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曲折离奇,同时能够做到清人章学诚所言的“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这是第一层创新。《三国演义》在叙事上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以移花接木等手法进行虚构,创作出精彩情节以丰富小说文学性的创作手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代作家。同时,《三国演义》中的典故,如“桃园结义”也不断为后人所重新讲述,其魅力也在被生发。如张艺谋在谈及《影》的改编时提到因为人人都知道“三气周瑜”,周瑜最终被气死,故而子虞的形象是病瘦羸弱的,“三气周瑜”就是《三国演义》夹杂了作者的爱憎情感的再创作。“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在历史上经过人们的不断体验和阐释,它的意蕴、它的美,也就不断有新的方面或者更深的层面被揭示、被照亮。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作品的意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显现过程,也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生成过程。”朱苏进正是对《三国演义》这部艺术作品进行了新的照亮,将主观之神(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客观之神(已被普遍接受的原型)融合在一起,最终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以及一个形象体系。

在《三国·荆州》中,最为关键的一句话便是“吾命不绝城不下,吾命绝而城得”。《三国演义》改历史上的周瑜旧伤复发而死为被气死,朱苏进的周瑜之死则被从《三国演义》中因为气量狭小而不光彩地死去改为了主动牺牲。小说以此来阐述古代“士”视事业、江山重于生命的理念和懂进退、懂筹谋的智慧,最终高扬的是君臣相得之义。尽管读者明知其与历史不合,但周瑜等人的形象却能打动人心,是立住了的。朱苏进在弘扬《三国演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前提下改写周瑜故事,这是第二层创新。而张艺谋在将小说转化为电影的过程中,由于想将表达的重心从家国天下和英雄梦转移到“真身”与“影子(替身)”的关系上,讲述一个国产电影还从未涉及的替身故事,又进行了第三层创新。

二、对古典的再阐释

如前所述,由于张艺谋希望就“影子”进行创作,而尽管《三国演义》中有周瑜诈死的情节,但单纯地移植黑泽明的《影子武士》(1980)的故事到三国故事中却是不合宜的,因此电影索性更改了《三国·荆州》的时空背景,也更改了全部人名地名,只借用了部分人物关系。

电影对古典题材的转化首先运用了概括与提炼法则。“夺荆州(境州)”这一故事主线被保留了下来。电影中的子虞处心积虑地希望能够夺回境州,为此他一心要击败境州守将杨苍,为此故意示弱而让杨苍调走了驻守境州的大军,城关只剩数百人,最终沛国乘虚而入,大获全胜。这正是对三国故事中家喻户晓的关羽大意失荆州的蓝本的改写。而沛良决定嫁自己的妹妹青萍给杨苍之子杨平,结果杨平表示自己只能接受青萍做妾,让青萍备感愤怒,这则是三国故事中孙权以妹嫁刘备,又欲以子与关羽之女联姻,遭到关羽“虎女焉能配犬子”羞辱性拒绝两个文本的合二为一。

其次,电影运用了再造法则。在原典中,君臣之义是被大力宣扬的,不仅关羽忠于刘备,东吴方面周瑜、鲁肃和吕蒙、陆逊四代都督也都忠于孙权,为了“全据长江,二分天下”的理想而前仆后继地牺牲奋斗。然而在电影中,君臣关系却是扭曲的,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与算计,沛国都督子虞人望极高,为主公沛良所忌惮,子虞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与权势用替身境州来出席公众场合和与杨苍决战,子虞对部下田战表示,自己的目标就是在夺回境州以后,取代沛良,做一国之君。而沛良也非对此毫无察觉,沛良在明知子虞夫人小艾曾发誓不收回境州绝不弹琴,否则将自己断指的情况下,依然当着子虞(境州)之面逼迫小艾弹琴,这就是一种试探。尔后,在朝堂之上,他先是用验伤的方式试探境州与文武百官,暗示自己知道眼前之人是假都督,后是用提出和亲的方式,试探出了鲁严早已投靠炎国,还不惜为了做戏而眼睁睁看着田战伤害自己的身体。在境州被夺回后,子虞派出杀手杀境州的同时,沛良也迅速派出杀手去都督府杀子虞。可以说,电影再造了一个纷乱的时代与朝局,而在众人的冲突之中,身为替身的境州无疑是一个绝对弱者,在这种环境中他的生存无疑非常艰难。

此外,小艾与子虞、境州三人之间的情爱关系也成为影片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人之间的暧昧使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化,人物做出选择的动机也不再单纯。小艾虽与子虞是夫妻关系,但是出于怜悯、爱恋等因素,小艾还是与境州发生了关系,而这一切又都被密室中的子虞窥视。这种落入“俗套”的情节设定,正是导演基于对观众的熟悉而做出的选择。一言以蔽之,传统的三国文化资源,在提供战争文本的同时,又被张艺谋植入了现代观众热衷的权谋与情爱元素,电影成功地实现了古为今用。

张艺谋的《影》源于《三国·荆州》而又摆脱了原著的种种时空与人设限制,刨挖了三国题材的泉眼与原著的思想深井,又加入了全新的阐释,给予观众一种具有突破性的体验。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制作者将目光投向架空,但是作品往往由于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俘获观众的认同而不尽如人意的当下,《影》可谓为当代架空背景的影视剧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典范。

猜你喜欢

周瑜荆州张艺谋
三国战争话荆州(下)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崛起的荆州诗歌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