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

2018-11-14徐建伟

电影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林一新世纪青春

徐建伟

(长春工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吉林 长春 130000)

新世纪的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商业电影步入了全新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国产青春题材电影也在这场商业大潮中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新的创作巅峰时期。主打怀旧主题的青春校园电影层出不穷,一时间涌入院线,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类型片。纵览新世纪青春电影,其在回顾20世纪或展现新世纪时下青春校园生活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流变中青年群体的精神面貌。并且,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在塑造男性青年形象与女性青年形象时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男性权威形象的被消解与女性形象的理想化塑造,都是这一时期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共性。本文通过解析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试研究其创作背后的社会文化症候。

一、国产青春电影创作现状

当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敲开了中国商业大片时代的大门时,其他类型的中国商业电影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着。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影就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各方资本与创作力量不断涌动,但从2001年开始中国电影体制改革才全面启动。而张艺谋在拍摄电影《英雄》时,无疑是借着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春风顺势而为。此后的中国电影市场加速发展,直至近几年已经发展成为创作与市场井喷的状态。

中国电影作为一项产业从开始到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各个方面远不及美国好莱坞和印度宝莱坞的电影产业成熟。伴随着商业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国电影的“产业”概念才被逐渐确立,并始终在被完善的过程当中。中国电影在新世纪发展的十几年当中,经历了一系列的类型片创作高潮。张艺谋在2002年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无疑是首先将好莱坞大片的“高概念”引入中国,并用中国力量和中国文化打造了“中国大片”的类型片。跟随张艺谋的脚步,中国第五代导演纷纷转型成为商业电影导演,不断践行并发展着中国电影的大片类型,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都是这一转型时期的典型作品。然而,在视觉大片不断“轰炸院线”的这段时期,观众对于商业大片的审美能力也在提高,审美趣味也在改变,观众对于视觉大片的审美疲劳开始显现,于是很多商业大片虽然倾注了巨大的制作财力,但无法得到很好的市场反馈。

2011年的中国电影票房黑马《失恋33天》被看作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转型的里程碑式作品,观众表现出对于这类风格清新、诙谐幽默的爱情轻喜剧的热衷与偏好。商业大片独占市场的情况开始被扭转,国产商业电影的多元化发展趋向开始显现。2013年,赵薇执导的国产怀旧青春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成为开启中国青春校园电影黄金时期的里程碑式作品。此后的国产青春校园电影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在电影院线,甚至成为在几年内始终作为现象级类型片活跃在中国电影院线。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系列、杨文军和黄斌执导的《何以笙箫默》、郭帆执导的《同桌的你》、苏有朋执导的《左耳》等,这些都是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的佼佼者与代表作品。这些青春电影淋漓尽致地呈现着校园生活百态,曾经被粉饰的、掩饰的、规避的部分,都在这些电影中赤裸裸地得到呈现。这些青春校园电影有着相似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有着几乎相同的表达范式,甚至在青年男女的形象塑造上也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观众对于此类电影的热情始终不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世纪发展至今的国产青春电影是社会文化的投射,表现了现阶段的观影群体以及中国青年的集体精神面貌。通过分析这些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我们能够更加靠近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

二、被消解的男性形象

如果说在电影艺术的漫长发展历史中,男性形象多数时候是以权威者的面貌被塑造的话,在新世纪的国产青春电影中,多数男性形象是处于被消解权威的境地。即便是每部电影塑造的男性形象都不尽相同,但是都有着不成熟的一面,对人生的无所适从,或是急功近利,对爱情的冷酷背叛,等等,都让这些男性青年形象在大银幕上被消解,成为电影中不被称赞的一方。

在郭帆执导的电影《同桌的你》当中,林一与周小栀曾经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二人长达十几年的情感故事没能最终收获一个圆满的结局。影片从立足美国的林一收到周小栀的结婚请柬开始,在林一不断回忆二人从相识到相知的青春岁月过程中不断推进叙事。林一从见到周小栀的第一面就爱上了她,从一开始觉得周小栀清纯、特别,到始终黏在周小栀周围,二人的情感直到高中毕业也没有个头绪,林一始终不敢表白自己的心意,裹足不前。直到二人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在周小栀的主动试探下,二人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学爱情故事,影片集合了逃课、非典、9·11事件、开房、堕胎等诸多元素,二人相约一起去美国,而最终只有林一顺利出国,周小栀困在被拒签的难题中。林一看似在美国功成名就,事实上他在美国混得并不好,目睹女友在家中出轨,工作繁杂无趣,这些都将林一困在美国,困在一个看似成功的假象当中。追根究底,林一与周小栀并非完全没有在一起的可能,林一想要践行自己的“美国梦”,而周小栀又出国不能,到最后还是成为一个为了梦想而放弃爱情的庸俗故事。到了影片最后,观众也最终发现林一是一个完全的失败者形象。

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当中的男主角陈寻,外表看似是一个阳光大男孩形象,帅气又魅力十足,但实际上是一个用情不专、始终无法成熟的男性形象。在青春时代,方茴是令陈寻魂牵梦萦的女神,她清新脱俗,远离是非,美得不真实。二人从相识到相恋,导演张一白几乎用拍摄MV的方式唯美地将其呈现在大银幕之上,二人在内心爱得热烈,又不轻易表现,往往浅尝辄止。然而,美好的爱情故事在二人大学时期戛然而止,陈寻玩乐队以后出轨另一名外放热情的女生沈晓棠,他与方茴的爱情止于此。大学时期的陈寻开始追寻新奇的欲望,而方茴的清纯无法满足陈寻对性的猎奇欲望,在他眼中,他与方茴的爱情是象牙塔里的爱情故事,纯洁得容不得一丝瑕疵,然而这也成为陈寻出轨的借口。幼稚、轻浮、不成熟是导演张一白赋予陈寻的性格特质,在他阳光大男孩的外表下,是一颗永远长不大的稚气的童心,不懂得负责,不思考将来,就连方茴的近况也是他在一夜情的对象口中得知,导演张一白将此处戏剧化的处理方式,更加淋漓尽致地讽刺了陈寻的男性形象。

在新世纪的国产青春电影中,男性通常以不成熟的失败者形象出现,他们或是沉溺于肉欲当中,或是在爱情关系中十分懦弱,不敢承担责任,不曾想过未来,总是规避现实而停留在自己的幻想世界当中。在诸多作品当中的爱情往往都以悲剧和失败告终,追根究底其原因都是在男性身上,这也成为新世纪校园青春电影的男性形象共性。

三、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新世纪的十几年不仅商业电影急速发展,同样也是女性主义大力发展的十几年。从20世纪开始的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形态。在当今社会中,平权运动已经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权利之间的距离被逐渐缩小,女权主义的发展也淋漓尽致地投射到了电影艺术当中。在新世纪的国产青春电影当中,相对于懦弱、不成熟的男性形象,其中塑造的诸多女性人物反而显得坚强、勇敢,有着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她们在爱情中往往比男性付出更多。

苏有朋执导的电影《左耳》当中,黎吧啦无疑是一个悲剧女性人物。黎吧啦始终深爱着张漾,但是为了征服自己深爱着的张漾,她反而假装与优等生许弋在一起,她深知一种想要又不可得的感觉才能让她最终得到所爱的人。黎吧啦为爱疯狂、痴狂,她要比片中其他女性更加果断勇敢,她敢爱敢恨,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与风格,也在热血轻狂的青春岁月中隐藏了危险的气息。于是,黎吧啦的死亡成为对挚爱与青春的祭奠,影片中的她无疑是爱得最纯粹、最炙热的,而像她这种不懂得迂回做人的绝对单纯的性格,是无法真正融入社会的。

《匆匆那年》中的方茴也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完美女性形象,她的与世无争、纯真、善良与保守,是陈寻爱上她、痴迷于她的理由,也是陈寻出轨沈晓棠的借口。在导演张一白的眼中,方茴也是一个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她从一出场就被柔光笼罩,美得不真实,她的清纯和眼中的克制使其与他人保持着安全的距离。然而,在她得知陈寻已经和沈晓棠同居以后,她却主动粉碎了自己的理想化完美女性形象,与陈寻室友的一夜情不仅是她对陈寻的报复,更是她对自己的惩罚。她深知自己的纯洁无瑕是与这个欲望横流的社会格格不入的,陈寻只是诸多男性的代表而已,她希望粉碎自己与现实社会的距离,于是选择了主动堕落。而方茴的复仇是她从女孩成长为女人的转折点,在日后的岁月她能够爱得更加轻松,因为她终于可以将自己归类于普通人,而不是与现实保持距离的“女神”。方茴的勇敢与坚忍是导演张一白想要突出表现的部分,虽然片中的一夜情和堕胎是俗套的剧情,但是依然没有削弱影片对方茴这一女性形象塑造的力度,反而彰显出这一女性形象的艺术张力。

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新世纪的国产青春电影中塑造的诸多女性青年形象都是个性鲜明甚至有些理想化的完美女性形象。她们都要比片中的男性更加勇敢,在爱情中也往往占据着主导位置,即便是面对男性的背叛,她们也能勇敢地面对,甚至是勇敢地复仇。这与传统爱情片中的柔弱女性形象是截然相反的,反映了当今社会女性主义参与主流文化的文化现状,凸显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女性的独立自主的精神面貌。

四、结 语

纵览新世纪的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无论是被消解权威意识的男性青年形象,抑或是理想化的女性青年形象,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文化现状。女性主义已经深入文化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电影艺术中尤其如此,无疑女性主义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同时,这些国产青春电影也反映了当代青年在校园生活中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开房、堕胎、出轨、背叛等成人世界中的诸多元素在国产青春校园电影中屡见不鲜,也表现了青年在向成人世界迈进的过程中受到的生理压力与精神压力。这是一种精神与肉体彼此影响和制约的成长阵痛,而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无疑是将这种成长的挣扎与痛苦放大,于是青春电影也成为分析了解当代青年心理世界的一个途径。国产青春电影作为一类现象级类型片已经持续火爆了几年时间,这种类型片并非昙花一现,在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中必定还会继续成熟蜕变,作为产业类型片中的支柱性类型之一持续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林一新世纪青春
林一:“苹果”成长记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被点赞毁掉的青春
《新世纪对联大典》(2010年卷)征订启事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