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贪泉』与『廉泉』

2018-11-14

杂文月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廉泉石门泉水

●老 李

晋代时,广州一带已经盛产各种各样的奇珍异物。一筐宝物,几代儿孙享用不尽。贪财的官吏如蝇逐臭,拼命钻营,争取到广州做官。广州衙门里,一时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朝廷想革除这一弊端,就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

吴隐之是当时深孚众望的清官。他奉命走马上任,晓行夜宿,来到离广州仅二十里处的石门。石门是当时南下进入广州的必经之路。那里有一泓清泉,澄澈见底。吴隐之走得渴了,策马跑到泉边,想喝一口泉水。

“大人,千万喝不得啊!”

吴隐之跳下马,正要举瓢舀水,忽听得后面有人劝阻,转身一看,见一位银髯白发的老人扶着拄杖站在他旁边。

“大人,你不知道这是贪泉吗?”老人一边说,还用拄杖指了指泉边的一块石碑,碑上“贪泉”两个大字赫然在目。

原来,一潭甘冽可口的泉水位于石门交通要冲,因此历代进入广州的官吏都要品尝一杯,以示风雅。但是进入广州后,自诩刚正清廉的官儿却个个贪赃枉法,爱钱如命。人们见得多了,都以为清泉是引起人们贪欲的源泉,便特意在泉边刻石立碑,世代相传,“贪泉”的名声就传开了。从此以后,去广州的官吏,凡要表明自己廉洁清白的,再也不喝“贪泉” 的水了。

吴隐之听了老人的叙说,饶有兴趣地问:“那些不喝贪泉的老爷们,是否清廉呢?”

“哪里?!还不是一丘之貉!”老人苦笑着摇了揺头。

“那么,这跟泉水没有相干的了?”吴隐之又追问了一句。

老人一呆,眨了眨眼,没有答腔。

吴隐之笑望着越来越多的围观者,手持木瓢,大步跨到泉边连饮三瓢,并吟诗一首,以寄感怀: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诗的大意是说,古人喝了贪泉水,就要变得贪得无厌,这话并不可信。如果给志趣真正高洁的人喝了,他仍然是不会变心的。然后,他感慨地对父老们说:“贪财与否,取决于人的品质,哪会是喝了泉水的缘故呢!我今天喝了贪泉水,去广州从政,但是否玷污了平时为官清廉的名声,请父老们严加审察,拭目以待吧!”

吴隐之跃马扬鞭而去。果然,他并没有因为喝了贪泉水而变成贪官。他在任职期间注重整饬纲纪,倡导节俭,厉行操守。平时,不义之财,一芥不取;一日三餐,不过吃些蔬菜和干鱼。人们都敬佩他,尊重他,颂扬他。他饮贪泉而不贪的事迹传为美谈。以后,人们再也不把石门泉水叫作“贪泉”了。

与“贪泉”相对的是“廉泉”,在陕西省境,发源于陕西南郑县的巴岭山,向北流,名“廉水”,至廉水镇和汉水会合。还有一水叫“让水”,是廉泉的支流,也在陕西境内。《南史·胡谐之传》载:梁州人范柏年有一次朝见宋明帝,请示关于办理朝政之事。宋明帝和范柏年谈话时,说及广州的贪泉,宋明帝于是问范柏年的家乡有没有这种名称怪异的河流。范柏年说,梁州没有贪泉,只有廉泉和让水。也就是说有了这二泉,梁州人不贪心,操守廉洁,而且有礼让的君子风度。后人用“廉泉让水” 比喻廉洁和礼让的人。梁州人究竟廉洁与否,我们不得而知。

其实,喝贪泉,不一定就会贪;喝廉泉,也不一定就廉,关键是有无廉洁奉公之心。正如吴隐之所言:“贪廉与否,取决于人的品质,哪会是喝了泉水的缘故呢!”常怀廉洁奉公之心,才能保持廉洁清白!

猜你喜欢

廉泉石门泉水
探议廉泉穴※
石门二十四景
廉泉致内藤湖南未刊书札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汉中石门十三品
石门茶产业简介
对临《石门颂》
廉泉合谷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31例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