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对父母有多少恨

2018-11-14叶倾城

莫愁 2018年17期
关键词:普通人爸妈孩子

文/叶倾城

去青年人常去的网站逛一逛,首页上是怨气冲天的标题《为什么中国父母这么喜欢贬低孩子》。

点进去看,内容更加触目——因为父母都是失败者,自己一事无成,天天被领导、客户贬低,就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来获取平衡。

还有话题“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哪些瞬间让你感觉到父母的真实恶意”……

我努力地想:是什么,让本应最温暖的亲子关系,壁立千仞,筑下深沟,刀光剑影?

我从不认同“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太有了。无数朋友在深夜打来电话,哭诉延续到中年的伤害:父母无所不至地偏心,哥哥都50岁了,还“他只是个孩子”,逼妹妹照顾;曾经抛妻弃子的浪子,老了却若无其事寻求儿女的赡养,还挑剔、抱怨;不论多么功成名就,被妈妈看到早上没叠被子,就像犯了人伦大罪,能唠叨得自觉一无是处……

我也有过艰难的青春期。当时的我,认同的是三毛,悒郁孤僻,并为这孤僻隐约沾沾自喜。一有时间我就看书,做白日梦,再把梦写在大大小小的软面抄上。

爸妈当然不理解我。回想起来,我其实享受这“不理解”,仿佛证明了曲高和寡,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我还在日记里写了很多怨言,我爸看到后,气得撕了日记本。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他的气里带着很深很深的伤心。

爸妈很爱我。他们都是理工科出身,又经历过文革,根深蒂固地觉得:“文学是会伤身害命的。”他们希望我当一个安分守己的工程师,却还是帮我买书借书,纵容我看《红楼梦》。大概是我初二时,我妈鼓足勇气,支支吾吾讲到初潮……我那时已读过《性心理学》,只满心好笑和轻藐,觉得她的见识都老土。

我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缺点。我爸天真热情,常说错话,让对方下不了台,让家人也为他难堪。我妈只知兢兢业业干活,评职称什么的难得轮到她,我气她不懂为自己争取。

相应的,他们看我也种种不顺眼。我一回嘴,他们就说:“你就是听不得批评,不知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家长能犯的错,他们全犯过:逼孩子叫人,认为只能和“好孩子”交往,强迫孩子做不爱做的事。

我庆幸当年没有网络,没地方供我吐槽,否则我一定会发现大量同道者。我们彼此控诉父母的千古罪行,最后得出结论:父母的一切错,都基于不爱或不够爱我。我想要梨,父母给我苹果——他们不爱我;我想天马行空离家出走,父母把我按在教室里——他们不爱我;我渴望是父母的一切,但他们要上班要照顾老人,偶尔还要放松——他们不爱我。

我的生命来自父母,拥有他们的基因。我在父母庇荫下长大,每一点滴都受他们影响。某种意义上,父母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对他们的怨怼,就是与自己拧巴。

这拧巴是几时渐渐放松,终于打开?

我上班了,在单位里跌跌撞撞,说错的话比我爸还多;机关里人际斗争激烈,我不知站队为何物,索性去写小说,我和我妈有何区别?有女儿了,我也不停嘴,全方位指导她。她不会拿筷子,我每餐必说,每餐至少说十几次,口水累积下来能绕地球三圈……

是的,我爸妈不完美,有个性缺陷,又囿于时代局限性。但我是完美小孩吗?从不。我不够勤劳自律,自私有小心眼儿,任性起来要伸手摘星,消沉时是一块不言不动的石头——沉甸甸压在爸妈心头。要爱我,只怕挺困难。但这任务,我爸妈做到了。

而我,是完美的母亲吗?当然也不是。我生在这世上,不只为了做母亲。我有恶龙待斩,有巨人要降服。我是攀着豆茎往上爬的杰克,不打算为了任何人和事停下脚步。

我像自己幻想过的那样,理解我的孩子吗?我早明白一件事:人与人的完全理解,是不可能的。

而我是否曾伤害我的孩子?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事?这答案,可能要到她指责我的那天,才能揭晓。

这是40岁的感悟,不强求14岁的少年懂得。父母并非伟大如三春晖,也不是小型妖魔。他们只是普通人,有时聪明有时糊涂,有时善良有时恶毒。所以对他们,也就像对普通人吧,有时欣赏有时烦燥,有时反感有时热爱。

亲情的真相,便是有时欣赏有时烦躁,有时反感有时热爱。

猜你喜欢

普通人爸妈孩子
跟随光影,看看普通人的故事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普通人拜登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小熊当当和爸妈爸妈玩
我爱爸妈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