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东路私人记忆

2018-11-14李茜

莫愁 2018年17期
关键词:岗亭基座新华书店

文/李茜

独自走在南京的中山东路,阳光倾泻而下,带来暖融融的微风。工作快20年,一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上一次走在中山东路仿佛是上个世纪。一点儿不错,那就是上个世纪。

中山东路是我童年最熟悉也最喜欢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10岁左右的我常骑自行车经过中山东路,去往新街口。有时是跟着爸妈去新百商场或中央商场(当时叫人民商场)。有时是独自去新华书店,在没有电脑、电视,甚至没有电话,也没有补习的年代,新华书店藏着填充漫长假期的魔力。

从御道街经过午朝门,就进了中山东路。六排粗壮的梧桐树,层层枝叶错综交叠,遮天蔽日。夏日午后,路上几乎没有人,蓝白色的5路或9路公交车偶尔驶过。蝉儿叫得欢,不知疲惫,就像当时不知疲惫的我。蝉声永无休止,我以为青春也会像这个漫长的暑假永无止尽。

夜幕下的中山东路,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一年国庆,新街口放烟火,晚饭后爸爸带我去看。早已想不起那场烟火的情景,却对回来的路记忆犹新。观烟火的人四下散去,冷清中,自行车的铃声格外清脆。路灯直穿入梧桐树叶,宽阔的街道上,光影阑珊。白日里不曾留意的建筑物突然醒目起来,在夜影下,如同尘封的往事一一展开。交通银行前高大的罗马式巨柱气势恢宏;逸仙桥(因迎葬孙中山灵柩奉安钟山而建并得名)显得十分开阔,桥下流水潺潺;一栋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隐约可见,那是307招待所(原国民党励志社总社);一座牌坊上挂着两盏仿古壁灯,照着绿色琉璃下写着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喜欢中山东路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解放路口的公交岗亭。岗亭里有个穿着白色制服、戴着白色大沿帽的交警。看到英姿飒爽的公安叔叔,总期望自己能上演一出“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大戏。可唯一一次捡到一枚硬币的那天,岗亭内空无一人。或许每个人的童年里都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最终亦是不约而同地不了了之。

与中山东路有关的稀奇古怪的想法还有很多。1997年夏,每个清晨,一个大二女生会骑车从御道街最南端径直向北,来到午朝门,爬到一个半人高的巨大柱石基座上朗读英语。这个女生就是我。夜幕降临,我吃完晚饭就骑车出门,一骑红尘直奔南航,从西门纵穿到东边的教学楼,找一间教室坐下,晚自习到9点,再骑车回家。这一切还为着一个秘密——文科女邂逅理科男的绮梦。可惜,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这个春日的午后,我沿着中山东路再次来到午朝门,看到21年前爬坐过的柱石基座,看到内金川河上微微鼓起的桥面……仿佛穿过几百年的历史。我回过头来,拱型的门洞造型出一幅精美的水粉画,松柏苍遒,杨树待发,800年前铺就的石砖路笔直地伸向远方。再远处,仿佛看到那个大二女生踏着单车,披着一身阳光,向我而来……

猜你喜欢

岗亭基座新华书店
猴子优先
实体书店稳中求索
小螃蟹上学校
冲出岗亭 唤醒司机
猴子优先
猴子优先
猴子优先
回不去的书店
“猫头鹰”岗亭(大家拍世界)
雪夜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