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的客气

2018-11-14罗西

莫愁 2018年14期
关键词:弟媳客气生气

文/罗西

九年前,母亲因为两次手术,有几个月住在我福州的家。今天早晨突然看到一个词“父母的客气”,心里疼了一下。

初住我家,母亲显然有些拘谨。比如吃饭时,母亲会各种推,让孙儿先吃,夹菜给她她会躲,甚至自己端着碗到客厅茶几上去吃……最初我是心疼的,可是很快就被另外一种情绪覆盖,那就是生气,那种亲人之间的生气。

我后来想到用一种方式逗她放松,就是学她在我儿时照顾我的模式“反哺”给她:表扬她“好乖”;没大没小叫她“金珠”(这是莆仙方言的意译,即“小宝贝”的意思);喊她吃饭,故意不叫她“妈妈”,而是直呼其名。

最初由我一人喊她吃饭,后改由我太太喊、我两个孩子喊……我必须尽快让母亲生出主人翁的感觉来。渐渐母亲找到了一点自家的感觉,总是忙不完,这里洗那里刷的,一劳动就忘了“客人”的生分。渐渐地,我也接受了母亲离开餐桌另辟到茶几那边吃饭,这样起码她会更自在。

最美的是母亲坐在沙发上,为我整理满满一衣柜的衣服,很有母仪天下的感觉。我曾写过这么一句:母亲在灯下折叠衣服的时候像是写律诗。后来橱柜里有一袋花生被母亲找出来,每天黄昏她就坐在阳台上剥一碗花生米,那认真的样子,就是她的自在,母亲做家务时的自在。

想起另一幕,在母亲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我带母亲去散步,穿过金鸡山公园,再到我单位。那时,因为癌细胞扩散了,她走路有点喘,两次手术后,身体越来越虚弱。到了单位,我不忍心让她上楼,就让她在传达室门口先坐着,我上楼拿几本书,不知是什么事耽搁了几分钟下楼,发现母亲站在大院里张望着,很害羞的样子,我的心又痛了一下,她不会普通话,坐在那里一定如坐针毡……

我想起六七岁时,一次,跟母亲去榜头街买布,她说要去“下街”买米糕给我吃,就让我在一位修表师傅那儿等着。等了很久不见母亲归来,我哭了起来,其实,母亲不过离开了5分钟。

我有一位老同学,在讲到她过世父亲的时候,只讲了一个让她不停掉泪的细节:同学的爸爸从厦门她弟弟家来到她福州的豪宅小住一个月。有一次,父亲帮她出去买东西,不打车,偷偷坐公交车。更让我同学惊诧的是,她父亲回来时,害羞地从口袋里掏出剩下没用完的钱给她。曾是霸王一样的父亲啊,怎么变得这么卑微了。就在父亲客气地做这个动作时,做儿女的会是什么感受?小小的惊愕,小小的生气,然后是弥漫许久的难过。

再说另外一位朋友的父亲。朋友父亲是一个人在家洗澡时突发脑溢血而倒下……那是冬天,这位父亲“客居”儿子家,客客气气的,不好意思晚上洗澡,因为那时候一家人都下班回家,他怕用光了热水,影响儿子儿媳孙女用水,所以选择大白天洗,一个人在家,出事了,也没人知道。没了父亲后,朋友一下子就蔫了,运气也变差,失去了公职,一人漂泊去异乡……

我母亲后半生大部分时间是与大弟弟一家住的,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大弟媳,她与我母亲的关系有点像母女,母亲可以当面说她的“不是”,甚至管教她,弟媳也是笑嘻嘻面对……总之,在母亲生大病之前,她在弟弟家一直有权威,是主人的身份,不会有“客人”的拘束,这样想着,我心里就安慰多了。

八年前,单位新领导履新讲话时,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提起我写的一篇关于陪母亲看病、看夕阳的文章,在那么重要的场合里,他哽咽了,后来才了解到那时他母亲也刚去世不久……谢谢他的感同身受,我也想让更多的人能感同身受一点:记得对不知不觉老去的父母在乎一点,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变化,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和蔼了、生分了、客气了,就说明他们已经在“退位”,也在失落。记得发现这个忧伤,然后给这些忧伤一些温暖、慰藉。

猜你喜欢

弟媳客气生气
不要让热情泛滥成灾
不要让热情泛滥成灾
“不懂礼貌”跟我走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美味巧克力
不客气
生气汤
别客气
老弟媳妇是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