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78例的观察及护理

2018-11-13沈峰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沈峰霞

摘要 目的:对78例门诊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收治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患者78例,分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针对性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78例患者中,过敏反应52.6%,神经性反应21.8%,胃肠道反应14.1%,其他反应21.5%;观察组HAMA与HAMD评分低、护理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静脉注射;头孢菌抗生素;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头孢类抗生素为B-内酰胺类抗生素之一,该药原料为天然头孢菌C,可对多种感染起到治疗效果,比如各种重度感染以及免疫缺陷类感染、医源性感染等[l],临床用药时多联合氨基糖苷类静止期杀菌剂使用。但临床上使用该药抗感染时,患者极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对其抗感染效果及病情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2]。本研究收治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患者78例,旨在对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患者78例,依据患者接受护理方法均分两组。对照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15~72岁,平均(35.18±10.63)岁。观察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17~68岁,平均(34.36±10.19)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批准并允许参加本次研究,患者对本次研究中各项内容均知晓。

方法: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包括患者入院后各项常规检查数据,临床治疗期间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对其治疗情况全面评估,对各项数据做详细分析。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与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予以各项基础护理,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即刻予以对症处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①健康宣教:及时为患者详细讲解病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各类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囑患者各方面注意事项,使其对自身病情及不良反应有进一步认识,并以高度依从性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②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交流,并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引导并指导患者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囚情绪波动而影响治疗,在其因不良反应而焦虑、抑郁时能主动调节自身心理状态。③静脉注射护理:患者用药前叮嘱其适当进食,不可为患者空腹注射,避免患者因机体不耐受而出现晕针、假过敏、诱发不良反应等方面情况。用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药;根据所选药物选择最佳溶媒,药物配伍时务必详细阅读说明书,并高度注重配伍禁忌,对药剂量严格控制,静脉注射速度亦需要严格控制;对患者用药期间各方面情况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相关不良情况,则即刻停药并作对症处理。

疗效判定标准:心理状态以HAMA、HAMD评分评价。各量表总分值均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3]。临床护理效果:①显效:护理后HAMA、HAMD评分降低程度>80%、不良反应改善程度> 80%;②有效:护理后HAMA、HAMD评分降低程度30%~80%、不良反应改善程度30%~80%;③无效:护理后HAMA、HAMD评分、不良反应改变程度<30%未见显著变化并加重。

统计学方法: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78例患者中,过敏反应41例(52.6%),神经性反应17例(21.8%J,胃肠道反应Il例(14.1%),其他反应9例(11.5%)。

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变化比较:护理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有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降幅更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效果比较: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观察,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头孢类抗生素为头孢烯半合成抗生素,为患者给药后能够快速破坏细菌细胞壁,于繁殖期发挥灭菌效果,对细菌的选择性很强,对人体的毒性极小,其抗菌谱非常广泛、药效亦强,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中多种感染性疾病治疗[4]。但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多,故探讨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干预用药,对临床上该类药物安全使用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其中强调予以患者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静脉注射护理等方面内容,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对其自身病情及不良反应情况有进一步了解,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临床上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再经心理护理及时为患者做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因各方面担忧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对其临床治疗造成影响或囚负性情绪诱发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情绪波动时能够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并为患者静脉注射护理后,确保患者用药期间各方面情况稳定,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即刻对症处理,避免不良反应带给患者无法挽回的损伤。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2.3%。

综上所述,临床上为患者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时,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神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以及其他反应,经针对性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苏昆.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3):14-16

[2]魏芬芳,孙怡同,杨悦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6,13(6):351-358

[3]金怡.87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89-1790.

[4]吕燕妮,温金华.魏筱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1050-1054.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