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对策探究

2018-11-13崔锐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对策

崔锐

【摘 要】 文章叙述了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现状成因,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专业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坚持集群发展、持续建设;坚持优化结构、动态调整;坚持需求导向、内涵式发展;坚持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应该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应强化专业建设的措施: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对策

专业是高校的基本架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功能的发挥以及学校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发展前景,尤其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如何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十分必要,也极为关键。

一、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

1、专业设置分散

1999年以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一大批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院通过合并、升格、转制等方式组建为普通本科学校,因组建时间短,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历史短,通常被称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同时出现的高校扩张大潮的影响下,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大规模调整专业结构,增加专业数量。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在2012年转制以前,专业多与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应,但是截止到2017年,学校拥有25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2、专业设置重复

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缺乏足够的把握,所以许多新建院校竞相增设法学、计算机、动画、英语、生物技术、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导致上述专业的设置率超过了90%,人才产出很快大于市场需求,造成了极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

3、与行业需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脱节

受既有师资、设备、管理水平、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没有深入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行业发展的需求,没有对接行业职业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行业要求,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现状成因剖析

1、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1)专业课教师缺乏,教学任务繁重。如前所述,新建本科院校进行专业设置时,盲目行动,一哄而上,专业数量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专业课教师补充的速度,一位教师同时承担3~5门跨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个别教师在四年内带遍一个专业所有课程的情况。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疲于应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专业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往往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在年龄结构方面,45岁以上老教师、35岁以下年轻教师相对人数较多,年龄在35~45岁之间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在专业结构方面,转制前入编的教师多为师范类专业,与现阶段应用型专业所需师资不符。在职称结构方面,新专业教师中讲师、助教职称比例较高;传统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职称比例较高。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学校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发展形势。

(3)“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产学研能力较弱。随着“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家战略的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愈来愈突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践技能,缺乏对行业的深入了解,缺乏产学研融合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缺乏,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都相差甚远。

2、硬件条件比较落后

(1)经费不足。新建本科院校起步晚,平台低,很多学校没有赶上国家化解高校债务的机遇,所以经费严重不足。在专业建设时往往选择不需要大量仪器设备、投入少、成本低、见效快的短平快专业,对一些市场需求量大、关系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如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安全等,却因为学校整体实力薄弱,无法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建设经费而无暇顾及。而且,经费不足还严重影响到专业建设的内涵与质量,导致专业“空心化”现象,形成专业建设的恶性循环。

(2)硬件条件较差。应用型高校需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建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驗室、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台数、图书资料拥有册数等硬件条件方面投入经费相应减少。硬件条件的薄弱,导致了专业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专业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3、专业建设理念落后、教学管理水平偏低

受办学惯性以及旧有思维模式的制约,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理念比较落后,没有牢固树立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办学定位为指引的专业设置理念和以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为核心的专业建设理念。教学管理水平偏低主要体现为:在专业申报时,调研论证不够充分,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特色和应用性不够突出;在人才培养方面,课程设置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产学研融合不足。

三、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1、专业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1)坚持集群发展、持续建设。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突出特色、突出重点、突出应用,建设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专业集群。

(2)坚持优化结构、动态调整。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建立健全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人才培养能够切实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3)坚持需求导向、内涵式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体系和课程结构。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着力培育专业特色。

(4)坚持创新机制、提高质量。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以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基准目标,创新专业建设机制与管理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持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长效机制。

2、专业建设应明确的目标

专业建设的目标主要包含专业规模、专业内涵、专业平台、标志性成果等方面。专业规模要适度,并形成少量具有鲜明优势和特色的专业集群。专业内涵要深入挖掘,包括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细则、专业建设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投入、质量保障与监控等。专业平台要多样,包括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单位、产学研基地等。标志性成果要突出,例如“一流专业”。

3、专业建设应强化的措施

(1)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集中力量办好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增设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专业;适当淘汰办学条件不足、发展前景不理想、招生与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专业,积极探索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建立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梯次推进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行业职业标准,按照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維、科学方法、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探索实施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重提升骨干教师、新进教师、新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聘请行业企业人才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专业的社会适应度。

【参考文献】

[1] 林惠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 厦门大学,2006.

[2] 张思强,卞继红.论办学定位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耦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48-52.

【作者简介】

崔 锐(1974—)女,汉族,陕西三原人,博士,现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