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年至今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2018-11-13张海洋王晓静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英译规范化区域

张海洋?王晓静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84篇公示语翻译文章进行归纳和统计分析,发现2005年至今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高潮再到回落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公示语翻译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无论从研究内容方面还是覆盖区域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难看出相关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提出建议:未来公示语翻译研究内容上应朝着更加多元化及纵深的方向发展;人才建设方面,应补足公示语翻译人才后备军;研究区域的覆盖范围更要兼顾有着丰富旅游资源而公示语翻译质量却相对不完善的西部地区。

【关键词】 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2005-2018年;CSSCI来源期刊

一、引言

公示语翻译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为翻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在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虽然由来已久,但直到上世纪末,公示语的定义及其相关知识的界定仍较模糊,公示语翻译研究也只能算是处于萌芽阶段。直到 2005年北京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的召开,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才进入规模化、组织化阶段。自此以后,公示语翻译研究逐步成为翻译研究崭新的热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鉴于此,本文试图总结2005年至今公示语翻译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发展提供思路。

二、研究设计

为了解2005年至今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整体情况,预测未来公示语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以CSSCI为检索工具,输入关键词“公示语翻译研究”对其进行检索,检索到自2005年至2018年3月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的文章共计93篇,鉴于其中有9篇文章含有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内容极少,只是谈及“公示语翻译研究”这个词汇,因此用于本次研究的语料共计84篇。随后,我们从研究发展趋势、研究特点及研究覆盖区域三个维度出发,对以上84篇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和综合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发展趋势(2005-2018)

通过对84篇公示语翻译文章研究发展趋势的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05-2009年发表总数为30篇,占总量的35.71%;2010-2014年为42篇,占总量的50%;2015年至今为12篇,占总量的14.29%。具体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由上图可见,2005年至今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趋势方面起起伏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5-2009年研究进入初步发展期,研究成果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迅猛;2010-2014年属于高潮期,期间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而2015年至今研究热潮有所回落,数量上也有所减少。

2、研究特点(2005-2018)

通过对84篇公示语翻译研究相关文章统计分析,发现自2005年至今公示语翻译研究主要涵盖了公示语翻译原则的探索、错译现状的归纳及措施,但公示语翻译现状满意度调查与公示语笔译教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具体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见,2005年至今与公示语翻译原则探索相关的研究文章发表数量最高,为45篇,占总量的53.57%;其次是与错译现状及措施相关的研究,数量为19篇,占总量的22.61%。这不难看出公示语研究在翻译策略及错译现状及措施方面已产出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在翻译原则探索方面,顾红,张群星(2014)功能翻译理论指导汉语公示语的英译;邢驰鸿(2013)借助关联翻译推理模式指导公示语英译;罗建生、李敏杰(2015)则采用变译理论指导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其次,在公示语错译分析及规范化措施方面,王淑芳(2008)、魏伟(2008)、刘美岩(2009)、薛红果(2010)、万华(2013)等学者均在此方面做了相关研究。这表明学者们已认识到我国公示语翻译仍然存在问题并在积极为其探索解决途径以使我国公示语翻译走上规范化道路。然而,有关公示语翻译厘定、实践教学及满意度调查方面的研究却鲜有开展,相关成果各自只有1篇,三者比例相加才占总量的3.57%。这从某种程度上显示出目前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视角选择层面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研究还有待多元化、丰富化。

3、研究区域分布状态(2005-2018)

通过对84篇文章研究区域分布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05年至今公示语翻译研究覆盖范围虽已遍及全国,但仍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浙江及港澳地区,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广大内陆地研究则仍然不够深入。具体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为纵深了解不同的研究区域其公示语翻译研究的研究趋势及特点,我们又对2005-2009、2010-2015、2015-2018三个阶段公示语翻译研究区域分布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2005-2009年公示语翻译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浙江等一线城市,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公示语错译现状及规范化策略;2010-2014年公示语研究的区域范围有所扩大并逐渐向内陆及港澳地区扩展;相比之下,2015年以后公示语翻译研究则朝着更加注重翻译质量、统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且研究工具运用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语料库数据分析工具的引入。由此可见,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区域正在朝着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四、结语

通过对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84篇公示语翻译文章进行归纳和统计分析,发现2005年至今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高潮再到回落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公示语翻译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无论从研究内容方面还是覆盖区域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难看出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其一,研究内容的重复,国内学者普遍关注公示语错译现状及翻译策略,其核心内容被反复消费,交叉研究层出不穷;其二,虽然公示语翻译规范化措施研究如火如荼,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规范化的翻译标准;其三,公示语翻译人才是保障其翻译质量的主力军,但公示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最后,公示语翻译研究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态。由此,本文建议未来公示语翻译研究内容上应朝着更加多元化及縱深的方向发展,努力形成统一规范化的公示语翻译标准;人才建设方面,应完善公示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补足公示语翻译人才后备军;研究区域的覆盖范围不仅要立足于北上广一线发达城市,更要兼顾有着丰富旅游资源而公示语翻译质量却相对不完善的西部地区。毋庸置疑,地方公示语英译完善不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加速其国际化进程、创建良好的投资、旅游环境,而且统一规范化的公示语翻译也有助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更好地融入国际化潮流。因此,公示语英译研究必将为我国未来翻译学研究打开新的局面,成为不可忽视的研究话题。

【参考文献】

[1] 金海云.谈公示语汉英翻译勘误中的笔译实践教学——以哈尔滨市公示语英译勘误为例[J].教育探索, 2012(2).

[2] 罗建生,李敏杰.变译理论指导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5(3).

[3] 罗建生,许菊,舒静.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问题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4(3).

[4] 李增垠.二十年来的国内公示语英译研究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2013(2).

[5] 万华.公示语翻译:问题与规范——以某 5A 风景区公示语英译为例[J].上海翻译, 2013(3).

[6] 张群星, 顾红.汉语公示语的模糊性及其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译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 2012(6).

【作者简介】

张海洋,女,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教学法.

王晓静,女,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教学法、篇章语言学.

猜你喜欢

英译规范化区域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分割区域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陕西优质猕猴桃周年规范化管理历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