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

2018-11-13方红艳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精准扶贫

【摘 要】 本文以中国银行“公益中行”精准扶贫互联网平台为例,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可行性与困境,探析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路径:多方合作打造“互联网+公益”精准扶贫新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社会组织提升自身精准扶贫的专业性。

【关键词】 社会组织;精准扶贫;社会组织扶贫;路径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在中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学术界有不同称谓,如“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免税组织”、“民间团体”等,是指在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通过自愿的机制,在国家法律、制度架构内,不以赢利为目的,致力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服务的民间组织。[1]社会组织是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扶贫工作中政府仍然是主力军,政府扶贫的优势在于大规模扶贫,例如通过基础设施发展来扶贫、通过产业发展来扶贫、通过易地搬迁扶贫、通过教育、健康等扶贫,能够有效解决集中性的贫困问题。但是政府扶贫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人手不够、资源不足、方法不当等问题。因此,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需要社会组织和市场的积极参与,共同发挥强大的社会力量,加快推进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由于社会组织在国家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重要,目前在国家和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社会组织的数量逐渐增加,据2017年《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6.2万个,比上年增长9.2%。此外社会组织的内在结构也呈现出优化倾向,在体制改革、政府购买、社会创新等方面也表现出新的特点。

2、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与粗放扶贫是一组相互对称的关系。精准扶贫相比较粗放扶贫而言,扶贫更加具有针对性,精准扶贫有更加明确的扶贫对象,主要面向贫困居民,谁贫困就扶持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但中国的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到2017年末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处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指出了“新时代”下民生领域的新特征,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做好全部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国家的政策支持、还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3、“公益中行”精准扶贫互联网平台

中国银行在2017年推出“互联网+公益”扶贫工作模式,旨在帮助贫困户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实现脱贫致富。“公益中行”平台是中国银行精准扶贫、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公益活动的创新之举,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公益理念+市场力量+商业运作+政府支持+金融创新”等融为一体,携手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2]“公益中行”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扶贫,体现了“互联网+”思维,推动了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展,也为新时期的社会组织高效参与国家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可行性与困境

1、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社会组织有其独有的资源优势、效率优势、应变优势、机制优势以及公信优势,这些独有的优勢为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提供了可行性和可能性。首先,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是社会组织有着庞大志愿服务和慈善体系,能够通过一些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筹集资金、吸纳社会捐赠。其次,社会组织能够组织和号召大规模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这些志愿者都是非常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促成了社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高效性、快速性和有针对性。最后,社会组织接受政府委托并且可以参与政府的采购,优化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得社会组织与政府二者形成合作互补、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推进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开展。

2、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困境

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于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即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和民主建设还在建设发展中,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因此,社会组织的发展相对较缓慢、社会组织的力量还是相对较弱。社会组织在参与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国家对于社会组织在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制度不健全问题。社会组织的发展受到一些制度的障碍,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使得社会组织面临资金缺乏、能力不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其次,社会组织在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能力不足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组织缺乏资金,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组织自身的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其能力不足。最后,社会组织在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没有和政府建立高效互助的关系,政府往往忽视了社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独特优势,没有为社会组织提供发挥其作用的政策支持,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缺乏沟通、协作机制。

三、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

1、多方合作打造“互联网+公益”精准扶贫新模式

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互联网是基本的技术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体说,就是要在贫困人口识别上精准,在帮扶管理上精准,在扶贫工作考核上精准、在资金使用上精准、在最终成效上精准。社会组织要多方合作打造“互联网+公益”精准扶贫新模式,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利用公益理念、“互联网+”思维,借助市场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技术,开发类似于“公益中行”精准扶贫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优势,打造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社会组织应该利用好“互联网+”精准扶贫,在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能动、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扶贫新模式。

2、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第一,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资源投送机制。努力实现政府自身职能转换,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政府的购买服务,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培育,为社会组织提供高效快捷的登记和备案工作服务,积极孵化和培育与扶贫相关的社会组织,支持各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初创期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指导和相关培训的配套服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合作等形式,来解决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的组织资源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第二,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激励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实行奖励制度大力支持、奖励并宣传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

3、社会组织提升自身精准扶贫的专业性

社会组织是国家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的核心角色,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在扶贫工作中的局限性,但是社会组织在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自身问题。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是保证精准扶贫工作高效运行的关键。社会组织在参与扶贫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努力提升自身的治理地位,要建立现代化的运行体制和智力机制,提升自身的自治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精准扶贫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注 释】

[1] 贾霄锋:社会转型加速时期社会组织介入社会问题治理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

[2] 公益中行 大爱无疆[J].紫光閣,2017.06.

【参考文献】

[1] 王名.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 王名,贾西津.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J].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2006(12.

[3] 李勇.论社会组织在我国扶贫开发中的作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 金玉清,马晓霞,邸光才,马红.基于“互联网+”的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8.02.

[5] 李伊惠.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湘潭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方红艳(1993—)女,汉族,安徽铜陵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精准扶贫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