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治“糖足”,不仅保肢还能保命

2018-11-13赵非

祝您健康 2018年11期
关键词:坏疽截肢肌腱

赵非

【受访专家】 曹烨民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脉管病医疗中心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特需门诊)

1920年10月30日,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一位名叫班廷的小镇医生,经过多次失败和不懈努力,他克服了技术难关,首次成功提取了胰岛素。1923年,班廷和其老师麦克劳德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了缅怀班廷的功绩,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决定把班廷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2007年,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

现代医学发达,糖尿病并不可怕,但真正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在所有并发症中,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无疑是最严重的一种。

〇 早期干预,引起重视

所谓糖尿病足,其实就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管闭塞缺血组织失去活力,导致神经病变、足部失去感觉,并且合并感染,由此而导致的坏疽。曹烨民教授介绍说,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首先就是要降糖,保证血糖控制理想,同时进行一些抗感染的治疗,并要做好多重危险因素控制。如果在病发早期进行积极的预防和介入,其截肢率可降低50%。当然若不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对于较严重的坏疽,临床上仍常采取高位截肢术,且截肢后死亡率依然很高。

〇 “糖尿病足”是多疾病因素综合结果

“出现莫名的腿部‘抽筋,不要认为只是缺钙;走上几步就累,不要認为只是年老力衰……因为,对于那些有长期糖尿病史的患者而言,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足的前期症状。”曹烨民教授表示,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对于糖尿病的健康危害已经引起了一定的重视。然而,不少糖尿病患者有时往往只关注了自己的血糖,却忽略其他一些因素,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都可能导致人体的大小血管、神经、肌腱、筋膜等组织发生病变,足部组织代谢失调,循环、营养障碍,感觉迟钝或丧失,进而易于损伤或被细菌、霉菌等感染,最终形成糖尿病足坏疽。

〇 “糖尿病足”诱因来自三方面

据曹烨民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造成糖尿病足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和感染。神经病变会使患者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妨碍患者对一些不合适的因素进行调整,如袜子过紧和鞋子过小、洗脚水过烫等,进而就会使足部经常受损,长期还会导致足部肌肉萎缩,最终引发足部畸形、诱发坏疽的危险;下肢缺血则会使已有的溃疡难以愈合、迁延反复,而且缺血本身又是造成皮肤溃疡的重要原因,双重作用下,极易诱发坏疽;此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体质差、抵抗力弱,很容易就会被一些外源性的细菌、病毒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往往难以控制,最终也会导致坏疽的产生。

〇 特色“清法”疗效显著

糖尿病足患者常常会因为病足生坏疽而溃烂、发出恶臭,不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有的还不得不面临截肢问题,甚至危及性命。对此类顽疾,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求助于中西医结合疗法,因为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配合中西医结合外科疗法拔毒生肌疗效显著。

1987年,全国著名脉管病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奚九一教授经过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足中,非缺血性肌腱变性坏死症发生率最高,占85%以上,其截肢率最高、危害最大。奚九一教授率先提出了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奚氏糖尿病足筋疽”这一新的病理类型和命名。

曹烨民教授是奚九一的得意门生。他介绍说,奚氏筋疽临床表现为足背、足底、趾跖部红肿高突,按之可有波动感或已有溃破、腐筋外露、渗出物秽浊恶臭、引流不畅。奚氏认为,筋疽“湿郁筋损”的中医病机为:“久消气阴两耗,筋腱失养;高糖生湿,湿滞筋痹;郁而化热,筋腐成疽。”辨证属热证、阳证,治则为“急则清之”——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清法”治疗,清热祛湿解毒。内服自制的陈兰花颗粒,主要药物有茵陈、苦参、山栀、黄芩、黄连、制军等;外治方祛腐生肌,清除坏死肌腱。

“一般我们建议,清创越早越好。”曹烨民教授表示,奚氏疗法主张采用独特的“祛腐清筋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变性坏死肌腱、筋膜;用“啄食法”清除病灶处肌腱、筋膜及周围已发生坏死的组织,消除积脓及臭秽分泌物,用双氧水或0.5%甲硝唑液冲洗创面;也使用二宝丹、三七丹等中药,蘸于棉线条拔毒祛腐引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这种外治方法,在保住患者肢体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经过10余年的临床探索和总结,“清法”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肢率大大降低,降到4%以下,死亡率1.5%,可谓疗效显著。对患者远期随访2年,复发率为8.9%,重复治疗仍有疗效。

〇 防控“糖尿病足”四注意

虽然中西医结合疗法降低了糖尿病足的截肢率、死亡率,但曹烨民教授也特别指出,正如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糖尿病足的神经和血管病变也是不可逆的,最好的方法还是在于日常预防、早期发现、尽早介入治疗。此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危足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护足保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不吸烟,已经吸烟者一定要戒烟。已有研究证实,吸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加容易发生糖尿病足,因此一定要戒除。

2.每天进行足部的自我检查。除了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每天进行足部自我检查,可在清洁足部后观察双足包括足底有无红肿、水疱、伤口、裂口以及其他创伤等,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隐患及早就治,同时,还应戒除不良的穿鞋习惯,避免赤足在室内外行走或不穿袜子直接穿鞋,减少足损伤的发生。

3.避免足部烫伤、保持足部润滑。由于糖尿病精神病变导致感觉迟钝,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感觉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从而诱发糖尿病足的发生。冬天脚取暖时避免使用热水袋、热水壶等;洗脚时水温要适中,一般不要超过37℃;洗脚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擦干,趾间缝处也要轻柔擦干,忌用毛质粗硬的毛巾以免损伤足部;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糖尿病患者由于泌汗神经损伤致出汗减少,容易导致足部皮肤干燥,从而造成足部皲裂,并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可以在清洁双脚后使用适当的润滑剂或乳膏以保持足部皮肤润滑,但不要在脚趾间应用。

4.正确处理鸡眼、老茧及足癣。不要自行用剪刀处理鸡眼及老茧,也不要用化学药物、强的腐蚀液治疗,应去医院找专业人员处理。如果有足癣要及时治疗,以免足癣诱发足部感染。同时,日常修剪趾甲也要非常当心,趾甲不要剪得过深或过短,否则易引起甲沟炎;应横剪趾甲,不要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或有角度,否则容易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

(编辑 王 幸)

(投稿邮箱:wx0208@126.com)

猜你喜欢

坏疽截肢肌腱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肉瘤手术:截肢并不是唯一选项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