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政治演讲中的隐喻翻译

2018-11-13唐昱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隐喻

唐昱

(闽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1 引言

传统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来修饰语篇的修辞现象。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一书中定义了隐喻:“隐喻即是以一事物的名称指称另一事物;这种转移可以是由属至种,也可以是由种至属,或由种至种,或者以类比为根据。”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比认知现象更为重要。他认为隐喻从根本上说是语境之间的互动。从本质上说,隐喻是指人们经常使用相对熟悉或可以理解的经验来理解和把握不熟悉的事物。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隐喻与政治有密切关系,语言学家Thompson将这种关系形象地比喻为鱼与水的关系。因此,可以想象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重要性。政治语篇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涉及不同的文化。政治演讲,因其鲜明的特色,对社会和受众群体产生了强烈影响,因此更具有研究价值。隐喻的大量使用使得其演讲更加生动形象,更具亲和力,在严谨而又和谐的气氛中,将其政治立场与观点传递给听众,使演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 政治演讲中的隐喻翻译策略

英语政治演讲中的隐喻可以反映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分析隐喻意象在源语及目的语中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进行喻体重现或者喻体意译,从而使译文既有效传达原文的隐喻含义又取得预期的交际效果。对于英语政治演讲中的隐喻翻译,本文提出译者可以采取四种翻译策略:隐喻保留策略、隐喻转换策略、隐喻放弃与补充策略。

2.1 隐喻保留策略

在目的语文化中,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因素是受众。他们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并有自己的翻译目的和交流的需要。因此,译者应注意目标语受众的文化期望,并确保读者能够理解译文的内容。在言语翻译中,要在短时间内了解美国文化,以达到交际目的和政治诉求。鉴于此,隐喻保留策略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In my own way and through my own sheer force of will,I sacrificed greatly to enter the political arena as an outsider and prevailed against a field of 16 very talented competitors.(Trump,20th January, 2017)

译文: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以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纯粹的意志力为进入政治领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战胜了16位才华横溢的竞争对手。

在演讲中,特朗普简要介绍了他的经历。在激烈的政党选举中,非政治领袖唐纳德击败了党内其他16名对手,成为自1952年艾森豪威尔之后美国第一位没有公职经历的大党总统候选人。在他看来,政治选举就像战场,不容易获胜,所以他用“sacrifice”,“arena”, 和“competitor”来形容选举的困难。由于中国文化中也有相似的隐喻表达,译者保留了这一喻体,采用了直译策略。隐喻翻译的处理过程可以为目的语受众所接受,这样观众才能感受到唐纳德在激烈的竞选中获胜的艰难。

2.2 隐喻转换策略

“连贯原则”中的“连贯性”指的是读者文化中翻译的连贯性和目标语篇的连贯性,即读者对翻译有正确合理的解释。受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看法并不总是一致的。 隐喻的表达也受到语言、思维习惯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民族会采用不同的隐喻方式来表达同样的东西。

Remember—we fought for the single mom with a young daughter...we fought for the woman who grabbed my hand... we fought for the young man in the Marine Corps T-shirt... we fought for all those who’ve lost jobs and health care...(Hillary,7th June, 2008)。

These are bonds forged in a common struggle for human rights, for democracy, for freedom.(Hillary,AIPAC Policy Conference, 2005)。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希拉里在政治演讲中,用“fight for”、“struggle for”等战争用语,以隐喻的方式表示她立志于努力维护美国人权、医疗服务、民主、自由等,来宣扬她的政治主张和扩大政治影响力。

2.3 隐喻放弃策略

英国的政治演讲时间紧迫,为了让目的语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演讲内容和美国文化,译者可以采用隐喻放弃的翻译策略。否则,目标语言受众将很难接受和理解翻译。

He can’t bear the injustice of college graduates who are crippled by student debt and mothers who can’t afford the cost of the childcare required to return to work to better the lives of their families.

译文:他也不能忍受大学毕业生因学生债务、母亲因负担不起托管费用无法回去工作改善家庭生活所遭遇的不公。

在这次演讲中,特朗普表达了他对当今美国社会弊病的憎恨。在描述大学生的学费债务时,他用了“cripple by”一词,这个英语的原意是“聋子和残疾”。如果译者采用直译方法,而不处理隐喻,则翻译为“他也不能忍受大学毕业生因学生债务而残疾”。这种翻译会给译文受众带来误解,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放弃了这一隐喻。

2.4 隐喻补充策略

隐喻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不同语言中使用的隐喻表达不尽相同,翻译隐喻时翻译不可能都与原文相对应。因此,当原文中的一些表达没有隐喻用法时,译者可以补充翻译中的喻体。

I will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I will deliver.(Trump,20th January, 2017)

译文:我将使美国再次伟大,我会言必信,行必果。

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政治演讲中的一句话,在讲话中他表示如果当选,他将扭转经济低迷的局面,恢复美国的坚定决心。“deliver”的意思是“履行”和“承诺”。如果译者直接转化为“他将履行承诺”,那就不足以反映唐纳德的坚定决心,以实现他的政治愿望。在汉语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do what you say”,译者选择“言必行,行必果”。这句成语来源于“论语·子清”。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采用隐喻补充策略。选择有利于目标语言受众理解的词语,同时更能表达特朗普实现政治理念的决心。

3 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总统的讲话是其他国家理解美国发展概念和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言语隐喻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言语的说服力。因此, 翻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源语隐喻意象与目的语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隐喻意象进行适当的翻译,使翻译能够表达真实的意义,实现交际效果。研究特朗普总统讲话中的概念隐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有助于我们对美国外交政策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动,实现反政治话语的反控制功能。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隐喻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弟子规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