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
——国家色系文化研究

2018-11-13刘卫平

艺术评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印花布色系青绿

刘卫平 李 硕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青”的文化传承的角度研究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探索其在国家色系中的重要成分,追溯其在国人生活中的表现形式,由五行中的尚青学说发展到青绿山水画的兴起,进而论述青花瓷及蓝印花布中的用色习惯,最后普及至“蓝蚂蚁”的全民文化现象,总结了“中国青”在传统用色文化中的分布,这对深化民族色系文化内涵,追寻“中国青”的传承、发展及成为独树一帜的国家色彩符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视觉在鉴赏艺术领域里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因为视觉艺术是我们最初获得艺术美感和体会艺术表现力的途径,能够引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就是感知色彩。延续了五千年之久的中国色彩文化历史,对于色彩的研究和表达有着独特的体系,其中特别地突出了青色这一民族色彩,我们称之为“中国青”。这是一种以青作为基调的色彩,从中能够解读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和文化智慧,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深远的文化底蕴。这种有别于其他色彩体系的民族崇尚色彩必然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归纳而出,我们应在研究前人文化的基础上延伸其内在的精神含义,继承它的神韵,并且在当代视觉艺术领域中,将“中国青”的色彩文化发扬光大,展现于世界。

一、“中国青”的文化底蕴

《礼记·中庸》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们公认,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核心。我们所关注的“中国青”明度适中,纯度适中,其性格特征是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具有温和、沉静的色彩意象,是中国色系中中庸之道的典型代表。

“青”是我国独有的色彩文化符号,“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只有青色无法直译为英语单词,旁证了青色独特的中国意蕴。刘熙曾在《释名·释彩帛》中说:“青,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诗经《郑风·子衿》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人将衣饰上的青色赋予了人类的情感,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启了绵延至今的尚青之旅。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五种颜色比作五行,青色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代表着东方,为五色之首,象征了生命力的旺盛和对于青春活力的追求,与中华民族精神有完美的契合。青色表达了中华民族素雅的色彩意蕴及敏感、纤细的色彩心理感觉特征,它将国人自身的色彩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国人本能需求的重要性。之所以青色具备了如此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暗示和引导作用,具有以人为本的象征观念,是人主观作用于自然而产生的一种颜色。它带着原生态的自然和洒脱,其象征的寓意较少有唯物的束缚,在很多方面具备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因此,青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思想引导行为的产物,它代表的略显人本主义的观念是与古人的高层次追求相符合的。可以说,“中国青”作为中国五千年来极具特色的传统色彩,是经过了不断的历史积累和文化沉淀而成的,是中华色彩文化的一个象征代表;另一方面,它符合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广泛的、普遍的审美传统,迎合了国人在新时代对于传统美的认知和思考,因而能够不断地影响后世。

在视觉观感上,“中国青”可以作为中华文化的色彩源泉,是视觉领域的一股清流,它长期影响着国人的视觉审美规范,也根植在了国人的心上,俨然已经成了国人视觉审美的参照标准,成为不可动摇的美的象征。在视觉艺术界,在艺术设计界,在五光十色的当代社会,“中国青”的出现总会成为引领大众审美的高端象征,成为根植传统沃土、绽放民族之花的色彩信号,其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色彩认知的一脉相承令人赞叹。“中国青”在当今社会的盛行,就是因为古代色彩观念促成了“中国青”广泛而美好的社会认知。

二、“中国青”广泛的分布基础

“中国青”是长久以来在国人生活中常出现的一种色彩,一般指的是我国独有的青色系,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这一色系当然不是色谱上的某个单一色彩,它在色轮上具有较广的幅宽,主要由三类颜色组成,分别是蓝色、黑色和绿色。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尤其是唐朝之后色彩文化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青”的由来,发现“中国青”与中国重要的传统绘画——青绿山水、中国的代表性瓷器——青花瓷和中国纺织品的大众化产品——蓝印花布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因此青色与国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社会高层到普罗大众,诗吟以诵之,图画以绘之,器皿以纹之,衣着以染之,乃至成为一种最流行的色彩趋势、一种民众赏识的用色主流,与社会文化的中庸精神共同呈现、共同发展,青色的地位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而逐步提高,逐步成为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色系,出现在阳春白雪的艺术品和随处可见的生活日用品中,这个长时间的色彩进化代表了中国青色文化的演化历程。

(一)青绿山水画中的“中国青”

青绿山水是早期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以矿物质的石青和石绿为主要颜料,非常适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青绿山水画在魏、晋、隋、唐时期确立了自身形态,在宋、元、明、清时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在宋代,青绿山水画呈现为爆发式的增长,它非常符合中国古代绘画的意蕴,这在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中可见一斑。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传承,青绿山水至今在画坛上仍有相当的规模,现代画家中黄宾虹、吴湖帆、谢稚柳、贺天健等都是青绿山水的高手,特别是张大千创立了泼彩青绿山水的技法,将青色、绿色、墨色的应用提高到前无古人的境地,在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较为广义的造型艺术领域,中国古代绘画因为常用朱红和石青两种颜色而被称为丹青,如《晋书·顾恺之传》有云“尤善丹青”,古人把画家称为丹青手,把民间画工称为丹青师傅。因丹青在颜料成分上属于矿物质,比植物性颜料耐久,因而常用来比喻人的品行坚贞,如成语之“丹青不渝”。

青色极其普通但又博大精深,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被艺术家观察、归纳并表现出来,升华为视觉艺术美的一种高端标准,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青花瓷中的“中国青”

中华文明缘起于长江、黄河流域,由于在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青色这一与生活环境相契合的颜色,比如天空的青色、湖水的青色、植物的青色等,这些视觉元素组成了原始社会里人们最常接触到的色彩场景,是自然景物对人类思想的最原始的触动,人们便逐渐开始认可、接受这种颜色,并且在日常劳作中创作和使用这种颜色。首先是青瓷的诞生,人们开始在陶瓷上使用青色这一色彩,之后青花瓷器的问世使得青色在社会上逐步得到推广普及,其后更是传遍世界,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品之一。色彩情调与文化观念相重叠,应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奠定了“中国青”标准色系的基础。我们认为,就社会认知的广泛程度和色彩归属的标准而言,“中国青”色彩载体的主要成分就是中国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权威符号。同时,青花瓷器也是明清时期中国输出国外的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因其色调优雅的配色和高超的制造工艺,成为广受世界欢迎的瑰宝。青花瓷在西方国家中渐趋流行,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成为时尚艺术品,一度价值连城,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十分喜爱这种东方瓷器,在英语中按其产地而称为“china”。

(三)蓝印花布中的“中国青”

“中国青”不仅仅因瓷器而影响深远,蓝印花布的普及更是使其成为全民族的审美标准色系,普罗大众对蓝印花布上的青色所折射出的人文气息更加认同,这种平和雅致的色彩反映了传统尚青意识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同时青色与民生的结合使其具备了更广泛的象征意义。蓝印花布的大范围使用体现了青色的普及已经到了全民化的程度,青色也上升为一种全民族的色彩象征和泛文化的视觉符号,引领了我国民间的尚青情结。明清时期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江浙一带,靠靛蓝染料的廉价易得,很多小型作坊都可以出产蓝印花布和蓝布。经过了民国时期的推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随着工业化印染的开展,蓝印花布、蓝布已是随处可见、遍及街市,有布料处多为蓝色,伴随着我国人民对青色的愈加喜爱及青色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普及,逐渐形成了“蓝蚂蚁”这一文化现象,成为世界上标示中国人的著名的色彩符号。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青色的审美意识已趋于全社会的成熟。

三、“中国青”的国家意识与现代应用

如今,尚青的使用习俗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背后是中国越来越多地提高着自身的色彩附加值,成为伴随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色彩符号,“中国青”色系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甚至人们一旦看见青色就容易联想起中国,使人们对于中国的认识更加直观。

传统色彩如同色系生长的土壤,有了基础的土壤,生长在其上的现代应用才会更好地发展。在应用领域开展“中国青”的专项研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文艺创作和艺术教育中普及“中国青”的理念更是新时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中国青”像如今的“中国红”一样渲染于世界,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色彩,使“中国青”国家色系作为一种符号融入世界。

“中国青”儒雅、恬静,蕴含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发端于典雅的易经学说和文学诗篇,兴盛于精美的青绿山水画卷,在青花瓷器中到达色彩的峰值,至蓝印花布而普及到社会基层,“蓝蚂蚁”则成为全民皆青的绝响。今天,“中国青”正处于不断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确认它独特的历史地位,使其为国家色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印花布色系青绿
熊石望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红运当头
吴元新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的故事
大地色头号玩家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仇英:青绿山水最后的盛世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将申请世遗
南通蓝印花布申请世界非遗
秀色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