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州区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8-11-12相宗杰亓德明刘艳娇李玉江毛世强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5期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

相宗杰 亓德明 刘艳娇 李玉江 毛世强

摘 要: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2018年来随着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通州区常住人口达137.8万人,“十三五”期间通州区的人口调控上限目标为160万人,高端产业人群迁入,低端产业和高耗产业人群迁出,通州区人口结构将不断优化。这为潞城镇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传统农业已经很难满足潞城镇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序调减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面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完成调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不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低端养殖业和种植业任务,实现绿色养殖和生态种植,成为当前潞城镇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今后的建设中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将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立足优势特色产业,重点突出功能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特色等3个方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使各园区形成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有机整体,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规模效应。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1

引言

都市型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也成为当前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热点。20世纪80、90年代,潞城镇积极响应北京市“菜篮子工程”使辖区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中期代起,北京市逐渐加强有关都市型农业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并逐渐达成了共识。1996年以后,潞城镇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逐步转向建设适合北京市城市性质和功能的“都市化农业”。经过多年的大胆尝试和实践,都市型现代农业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副中心建设、人口集聚、消费升级,将对通州区都市农业升级和农业园区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015年年末通州区常住人口137.8万人,“十三五”期间通州区的人口调控上限目标为160万人,高端产业人群迁入,低端产业和高耗产业人群迁出,通州区人口结构将不断优化。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的建设也将吸引大量游客前往通州,作为世界最大的环球主题公园,预计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峰值可达1500万人次,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低、小、散、污的传统种植业及畜禽养殖业的被清退、土地确权工作的完成及大量惠农政策的出台为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1]。

1 现代型都市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它是一种包括从生产(或养殖)、加工、运输、消費到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服务的完整经济过程,其与乡村农业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城市经济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十分紧密,其特点是具有生产功能、调节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以观光休闲为主的旅游功能、出口创汇功能、传承农耕文化的功能、增进农业科技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公益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体现了一种大科学关。

随着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了环城市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形成的,直接带来城市居民从单一需求向多元需求、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的转变同时对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小、散、污的传统农业已经不能适应潞城镇农业发展的需求,而都市型现代农业能够在整个城市区域及城市经济圈形成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业融合,在这种背景下,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潞城镇的首要选择。

2 潞城镇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以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创意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会展农业、景观农业为主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5家。为了迎合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潞城镇开展以种植业为主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畜禽养殖业将全面清退,为此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加强人力保障、物力保障、组织保障。

2.1 建设成效

2.1.1 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在目前已建成的园区内,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园区水、电、暖、通讯配套设施齐全。部分园区在美化绿化、道路硬化、设施外观建设上比较注重,给人以美观的印象。技术设备比较先进,如有的采用了连栋大棚、安装了自动化卷帘机、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进口农机、新型的滑盖温室等。

2.1.2 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广泛

水培、汽培高效栽培技术、“四位一体”日光温室生产技术、高密度养鱼养殖技术、树枝养蘑菇技术等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高新技术,都在园区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推进了潞城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1.3 辐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

园区率先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园区内进行试验、示范,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实实在在展现在了农民面前,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展示的窗口,研发并引进大量先进技术、设备、良种,依托自身科技、专家、项目资源优势,通过多次成功举办农业系列会议,目前已形成“现代都市农业高层论坛”、“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等农业高端会议品牌,每年为逾万名来自政府、企业的专业高端客户提供科技信息交流、资源对接服务平台。到目前为止,富通品牌的各项会议已连续举办7届。为潞城镇设施蔬菜生产树立了很好的示范样板。

2.2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都市型现代农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为自己带来了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缓解了生态农业的发展阻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2.1 经济效益

主要体现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都市农业的创建,从合理节约施肥、科学用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到园区景观生态环境的打造。各个过程衔接紧密,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浪费,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2.2 生态效益

各大园区已申请无公害认证或绿色农产品认证,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农药引进渠道,坚持使用生物农药、有机专用肥料和各种物理防治方法等,并控制农药及肥料使用的品种、剂量、方法、时期,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园区已小范围的改善了当地的微生态系统,一些园区内部已经培养出害虫天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促使食物链系统更加丰富,使园区内的微生态环境在一定范围内更加稳固。增施有机肥,既保护环境,又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作物对营养的利用和吸收。一些先进技术及科学管理方案的应用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例如: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采用的树下种蘑菇技术,实现了秸秆、果树树枝的资源化利用,杜绝了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采用,提高化肥利用率40%~70%,即减少了化肥的挥发、淋溶流失,又有效降低了化肥对大气、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符合城市副中心环境治理工作的要求。同时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每667m2大棚一季节水80~120m?,节水率30%~40%,结合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建立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方案,增加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天敌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大园区通过宣传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农民的产品质量意识和生产标准意识,促使周边园区及农民减少对生态污染剧毒农药的使用,对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市民的饮食安全起到积极作用[2]。

2.2.3 社会效益

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的创建使环境更加美化,形成良好的规模,影响力更强,将带动潞城镇附近的农业发展,促进北京都市农业圈的逐渐形成,达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的发展新格局,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该项目实施后,实现了“三产融合”增加了就业,解决周边村数百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农民增收,对增加周边村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每年为城市副中心居民输送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和蔬菜。同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每月对全镇农产品质量进行1次定期检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居民身体健康,符合城市副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3]。

3 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潞城镇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立足优势特色产业,重点突出功能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特色等3个方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教育、旅游等相互融合,加快构建北京市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始终处于领先水平,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密切配合,把产业区建设成农业基础稳固、产业体系结构合理、技术含量高、运行机制先进、能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优势和特色,具有较大示范效应的新型农业开发区[4]。

3.1 潞城镇都市农业转型升级,保障菜篮子,构筑高精尖

服务首都,引领京津冀,统筹布局三地农业生产、市场流通、科技资源、生态空间、服务网络,引领全国,构筑高精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搭建国际农业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城市副中心、环球影视小镇……休闲旅游小镇、现代农业小镇等一批功能性特色小镇;加快种业制度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业”建设工程;集成首都科技、信息、金融等优势资源,支持高效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加快农产品生产、收储、加工、运输、交易、检验检测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和标准化应用。要推动通州区积极创建国家种业综合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服务种业自主创新。推进农业发展规模化、数字化、标准化,合理调整常规农业用地比例,积极响应通州区集中建设1.2万hm2都市田园、0.33万hm2种业园区、1.6万hm2基本菜田、3.33万hm2林业的整体规划。提高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 认证水平。支持大型食用农产品企业建立外阜生产基地,推动食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推进净菜进京和小包装销售。推动楼宇有机蔬菜生产(无土栽培)的规模化发展,提高行政副中心的有机食品自给能力和食用农产品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有序调减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面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完成调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不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低端养殖业和种植业任务,实现绿色养殖和生态种植。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和园区农业,完成国际种业科技园种业交易中心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依托社区便利店,增设20家农产品零售网店。

3.2 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体规划设计目标

配合环球影视城、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融合生态、科技、文化、创意、景观等理念,集科技性、娱乐性、科普性、休闲性于一体。打造国际都市农业典范,树立新城开发建设样板[5]。

3.2.1 打造农业硅谷

引进国际高端农业建设,加快农业设施设备、良种等创新研发、中试推广、服务模式创新。围绕种苗、生产、加工、物流等环节,打造农业硅谷。

3.2.2 争创文创高地

树立农业融入城市发展的理念,多元化农业和都市的融合模式,拓展农旅、科教、文化传承、康养等能。

3.2.3 创建健康食品生产基地

加快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供应体系,引领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改革。

3.3 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整体规划

潞城镇以7个农业园(快乐源农庄、北京都市农业科技园、蒙骑部落、郑家生态农业园、 吸引力多肉植物花园、前疃民俗村、禾田雅园)、3个合作社(武疃绿色家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五窑蜜桃专业合作社、松江果园、五彩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和1个民俗村为依托。在一心两区的空间规划下,包含5個功能分区,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承担工厂化育苗、高标准绿色农产品生产、农业服务、购销服务、生态旅游等方面建设。其他园区主要承担绿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方面建设。潞城镇成立管委会对全区的农业园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服务[6]。

参考文献

[1]胡鑫,郑伯坤,马俊哲.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1):90-94.

[2]安健,王志芳,周锦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6(4):94-96.

[3]郑志勇,冯社章,王德芳.面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开展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C].中国重庆,2009.

[4]史佳林,黄学群.京津沪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比较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8(5):71-75.

[5]王爱玲,秦向阳,文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20-24.

[6]张德永.面向21世纪的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J].中国农学通报,1997(4):42-44.

作者简介:相宗杰(1987-),男,硕士,研究方向:蔬菜栽培与农业科技研发等;毛世强(1968-),男,本科,研究方向:蔬菜栽培与农业科技研发等。

猜你喜欢

都市型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赚钱的新模式
都市型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农教育为例
净在微珠一下夏季爽滑体验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上海市都市型工业空间组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