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

2018-11-12高瑞红刘玉红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5期

高瑞红 刘玉红

摘 要:我国属于农业大国,玉米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因此玉米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玉米产量的连年增长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严重阻碍着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对玉米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发病症状进行介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1

引言

在我国的农产品种植作物中,玉米属于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农作物之一,并且南北方大面积的种植。玉米的种植不但为种植户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农业的全面推进过程中,国家对玉米种植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全国的玉米总产量也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前景一片光明,但是,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却仍然是影响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不利因素,还需要人们加强防治。

1 我国玉米种植发展概况

我国在全世界中属于人口众多,其农业面积也是比较广阔。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业底子薄,种植水平低下,导致很长一段时期都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从那个时候起,玉米就作为农户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一直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玉米的种植技术也有了明显提高,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截止2017年,我国的玉米种植发展非常快,总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都保持了连续增长,虽然农业人口在不断的减少,但是农业中的种植规模却在增加,总产量更是稳步增长。而且在新的农业技术的支持下,我国适宜种植玉米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广。

2 玉米常见病害

2.1 玉米锈病问题

玉米锈病在玉米的常见疾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症状会对玉米叶片造成严重的危害,染病初期叶片的受害部位会出现乳白色或者淡黄色的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颜色逐渐加深,最终形成黄褐色甚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会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聚集形成一个长椭圆形的隆起,发病后期叶片上会形成冬孢子堆,如果冬孢子堆汇合连片就会使叶片干枯致死。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会加快该病的传播。防治方法:选择高产抗病的良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如果采用化学药剂,可以选择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溶液,或者8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溶液进行喷施。

2.2 玉米瘤黑粉病问题

玉米常见的病害种类还有一种是玉米瘤黑粉疾病,这一疾病在玉米的成长中也比较多见。该病的发病症状主要是侵害玉米植株的茎、叶、穗,感染病害的组织部位会发生肿胀,同时产生菌瘤。菌瘤从白色逐渐变成紫色,最终破裂,并散出大量的黑粉。该病害爆发的原因是土壤或者肥料内还残留着病株所携带的厚垣孢子,该孢子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下会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并借助风力飘散到植株的幼嫩部位,在湿度合适的条件下逐渐萌发,侵入植株表皮,进而对植株产生危害。一般在有机质较低的重茬地块发病较为严重,高温多雨的天气情况也会加重病情。防治方法:在选种时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尽量避免重茬种植,定期观察植株长势,保证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发现病株后立即将病株清除,远离田间深埋。收获玉米时清理干净田间病残体,并且深松土壤,从根源上消灭病菌。

2.3 玉米穗腐病问题

最后一种常见的玉米疾病为玉米穗腐病,该疾病的发病症状主要为玉米植株出现种子霉烂、穗腐的症状,基本上就可以断定植株已经感染了穗腐病,由于该病对种子危害严重,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绝对不能小视。发病初期,果穗的花丝呈现黑褐色,同时穗轴顶端的玉米籽粒逐渐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最终病毒将感染到整个果穗的1/3~2/3,如果恰逢多雨或湿度大的环境,整个果穗都会被感染。染病的籽粒表面会产生一层灰白色、棉絮状的物质,穗轴已经变为黑褐色,折断后会露出维管束组织。防治方法:该病的病菌可以在病残体上腐生过冬,所以秋收后一定要将田间秸秆清除干净;籽粒成熟后要剥叶晒棒,防止潮湿环境下滋生病菌,如果发现病情要及时消除掉果穗霉烂的顶部,以防病情扩散。该病还可采用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灭玉米螟的方式来间接抑制穗腐病的发生,可以利用20%的氰戊菊酯和多菌灵药剂混合细砂子搅拌制成颗粒剂,然后将其灌入玉米心叶内,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对常见病害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

根据玉米常见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玉米病害种类与问题都比较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但是通常而言,每个种植区域都会有几种比较明显的病害和虫害,发生概率大,影响程度深。其中,玉米栽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病害有黑粉病、小斑病等;虫害则有玉米蚜虫、螟虫、瓢虫等,基本所有的玉米田都会发生或者存在这几种病虫害。因此,如果要想更好地防治玉米病虫害,必须首先掌握常见的病虫害种类,了解其基本特征以及防治手段,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防治效果,保障玉米的增产增收。

3.2 玉米的科学选种与种植

当前,我国对于玉米常见疾病已经研制出了抵抗病害的新品种,比较有利于玉米的种植栽培和增加产量。作为玉米种植户,应该优先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抗病玉米品种,根据当地的农技机构推荐品种来选择适合自身种植目标的优良品种,对于病虫害发生率比较高的区域,除了科学的选择品种外,还应该利用浸泡种子的时间来消毒处理种子携带的病菌和虫卵,然后按照不同的品种以及种粒的大小来分开播种,确保出苗整齐,有利于后期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当玉米出苗后,应该及时去除残弱苗和病苗,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然后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及时间来定苗,在定苗后应该呈现出大体一致,生长健硕的玉米田,为以后的玉米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后续的病虫害防治减少阻力。此外,如果幼苗时期出现病害或者虫害时,应该谨慎使用农药,避免防治过程中伤害到幼苗的生长发育,尽量选择毒性低的有针对性的药剂。

3.3 做好农田的优质管理,提高病害的防范措施

玉米的种植属于前期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包括了幼苗的种植与管理工作。这段时间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持续时间长,防治难度大。根据以往的玉米种植经验,田间管理中既要保证玉米幼苗生长的空间,又要保证其生长的水分和肥料,还要及时除草,这些工作虽然看起来与病虫害的防治没有关联,但实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必须重视做好每一项田间管理工作。比如,玉米田水分供应不足时会导致干旱,干旱就很容易发生病虫害;施肥不足时,幼苗的生长态势就会受到影响,抵抗病虫害侵害的能力自然就会下降,也是不利于預防和治疗的。玉米田间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性作业,人们必须严格操作,逐项落实,通过综合治理来提高防治水平,达到防治目的。

4 结语

在我国的玉米种植过程中,其病害问题关乎到玉米的健康成长。在处理病虫害时主要存在2个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病初期的症状;找不到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对其进行根治。最终导致病虫害年年爆发,年年治理,浪费了人力和财力,希望通过本文阐述的玉米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能够为农民在玉米生产工作上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文仁杰.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6):115.

[2]邱秀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93.

[3]杨金凤.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农技服务,2015(2):83-84.

[4]吴建明.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防止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8(4):107-108.

[5]谭小玲.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