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化县藜麦高产栽培技术

2018-11-12韩维国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藜麦栽培技术

韩维国

摘 要:藜麦在国际上具有“营养黄金”、“太空粮食”、“未来食品”等美称,是未来发展中潜力非常大的农作物之一。目前,在我国不少的地区已经成功的种植。藜麦具有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和生长习性,通常在海拔高、温度较低、土壤较为贫瘠的地区种植,相对于小麦等农作物具有非常高的优势。藜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的农作物,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人员对其也不够了解。因此,加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实现藜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高产栽植,打造我国地方特色农业。本文深入分析了藜麦高产栽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1

藜麦属于藜科双子叶植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低糖、低脂、高蛋白,富含钙锌铁等多种类型矿物质,是世界上公认的一种单体植物满足人们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藜麦的生长周期是90~120d,对土壤、气候以及水肥条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要求海拔在1500m以上,降水量在250mm以上,无霜期超过110d,同时要求土壤的pH值在4.8~905之间。通过相应的实验和推广,研究出适应当地生长的高产栽培技术。

1 藜麦的生长环境以及生物学特性

藜麦又被叫做南美藜、藜谷等,属于一年生的藜科草本植物,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藜麦的生长周期大约是90~120d之间,无霜期的时间应当保持在110~120d左右,通常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左右,喜冷凉不耐高温。通常在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光照时间长、降水量在250mm以上,并且土壤的酸碱度适当的砂质壤土中种植。

藜麦根据其生态气候条件可以分成山谷型、高原型、盐地型以及海岸性4种类型,并且具有耐干旱、耐盐碱以及奶高寒的特点,适宜在多种生态环境中种植。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藜麦属于四倍体双子叶植物,并且具有变异性和遗传多样化的特点,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并且生长。藜麦的品种多种多样,植株在早期呈现出绿色或者灰绿色,在成熟期呈现黄色、紫色以及红紫色。藜麦的茎通常是木质中空,同时根据品种和种植的密度区分其分枝和不分枝,通常情况下,株高平均在2m左右,株型呈现出扫帚或者伞状;花序主要有穗状、圆锥状和伞房状等几种类型,长度通常在8~60cm左右;叶片呈现鹅掌状,在基部其叶片大多数是卵形,并且在叶子的边缘有不整齐齿状或者呈现出波形;植株在成年之后其根系能够深入地表15~30m,属于直根浅根系,侧根发达,呈现出网状分布;藜麦的花属于同株不同体,在同一植株上有雌花、两性花以及雄性花,花类型的数量根据品种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比例,通常是自花授粉,少部分植株是异花授粉;藜麦的果实属于瘦果型,形状主要有圆柱形、网锥形、椭圆形,从外观角度来说非常像小米,直径大约是1.0~2.5mm,果皮中含有丰富的苦味皂苷,成熟期的果穗有黄色、红色、桔色、粉色以及紫色等类型,一千粒的重量大约是1.8~3.5kg。

2 藜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1 气候条件分析

藜麦的生长习性喜欢冷凉的气候,要求一定的海拔高度,并且适宜在昼夜温差大,光照非常充足的地区种植。同时要求无霜期的时间超过110d,平均温度在20℃左右,要求年平均日照的总时数在2500h以上,并且对水源、大气以及土壤等具有严格的要求,才能够保证藜麦的高产高质种植。

2.2 土壤条件分析

藜麦的栽培中,生长期间对于土壤条件的要求并不高,沙壤土、壤土以及沙土都可以。但是对于种植区域的地势具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地势高、阳光充足,并且通风效果良好,排水便利。在同一个地块上,通常不建议连续种植,应当和荞麦、红薯以及十字花科等农作物轮番种植,有效地提高藜麦生产产量,减少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2.3 备耕

在藜麦种植前,通常在其他作物秋收之后,需要進行藜麦种植的块田进行深耕作业,有利于土壤的蓄水保墒,在深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田间杂草的清除工作,在第2年播种之前,在次进行深耕、旋耕和细耙工作,保证土壤的细碎平整,更加有利于播种的开展。同时在灌溉比较便利的地区应当做好整畦工作,畦的大小根据实际的地势来确定,保证其便于灌溉工作。

2.4 施肥

藜麦虽然具有耐贫瘠的特点,但是想要获得高产量、高质量依然需要做好底肥的施加工作。对于中等以上肥力的块田来说,每667m2施加1000kgm2的农家肥,作为底肥,并且施加5kg尿素、10kg磷酸二铵等作为基肥,施肥的时间通常是在整地的过程中一次性施加。对于贫瘠地块在基肥施加治好后,需要增加适当的氮磷钾复合肥。

2.5 播种

需要做好种子处理的工作,播种时需要考虑气候、土壤、品种特性以及种植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为了保证出苗快并且整齐,在播种之前浸泡种子3~4h,并且在20~25℃的环境中催芽10h左右。在播种时保证土壤的温度在10~15℃以上,在有大风或者干旱的地区,或者提前播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地膜覆盖或者沟畦播种的方式。在地下水位较高和降水较多的地方应当采用起垄栽植的技术,并且适当的增加株行距。如果土壤湿度不足的情况下,应当选择在降雨前播种,同时针对沙壤土和沙土地块应当选择降水前播种,壤土和粘壤土必须在降水之后播种。

选择合适的栽种方式。在藜麦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区和块田条件的差异,选择撒播、条播、育苗移栽和穴播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育苗移栽和穴播具有较好的种植效果。在人工撒播的过程中,种子应当和炒熟的谷子搅拌均匀之后撒播,保证播种的均匀;穴播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播种的深度一致,行距控制在30~40cm,株距在20~30cm之间。墒情良好的情况下,种子播种的深度应当控制在2cm左右,墒情较差的情况下,适当加深播种深度,一般不能够超过5cm。在播种之后进行相应的镇压措施,使得种子和土壤能够更紧密的结合。苗孔的周围采用细土封严避免播种孔发生分散和遇到雨水板结的情况。

控制播种的量和密度。藜麥播种的过程中,播种的密度根据品种和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在湿润冷凉的地区,每667m2的播种量是300~350g,保苗应当在4500株左右;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播种量应当在350~500g,保苗应当在6500株左右;对于灌溉区域来说,播种量应当在500g,保苗在8000株左右;如果采取穴播的方式,行距在60~80cm,株距在15~25cm,每穴播种藜麦种子3~5粒,覆盖土层的厚度约1.0~2.0之间,每667m2的播种量是60g。

3 藜麦种植田间管理

3.1 补苗间苗工作

藜麦种植之后,在幼苗出土之后,需要及时做好差苗补缺的工作,缺苗及时的补种,针对过于稠密的区域做好间苗措施,在补种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浸种催芽和移栽的方式。在补苗之后需要浇少量的水,使用细土做好孔眼封严措施,做好保墒工作避免板结情况发生。在出苗之后5~6片叶子时,做好病苗、弱苗的去除工作,在8~10片叶子时可以定苗。穴播方式每穴留苗1~2株,保证苗齐苗壮。

3.2 做好除草措施

藜麦种植的过程中,除草是重要的问题,在播种前充分考虑藜麦的特性,不能采取化学药剂除草的方式。在藜麦的生长过程中,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在藜麦5~6片叶子时,进行松土措施,株高达到80~100cm时,进行第2次除草,促进藜麦生长。根据藜麦和杂草的情况,选择第3次的中耕除草。

3.3 灌溉、追肥和病虫害防治

藜麦的灌溉和追肥工作需要考虑藜麦种植的条件和气候,并且结合藜麦实际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是造成藜麦减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结合实际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播种前使用相应的药剂拌匀后整地施入。针对病害和一些虫害喷洒相应的杀菌杀虫药剂。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发展,藜麦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前景,经济效益大,有利于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藜麦种植的规模在不断增加,产量也在增加。因此,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的总结和创新,促进高产栽植技术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高兰.加快藜麦栽培技术推广 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升级[J].农业与技术,2017,37(3):111-113.

[2]郭晓凤.试论藜麦的推广前景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5(2):61-63.

猜你喜欢

高海拔地区藜麦栽培技术
高海拔地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视精益化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