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新品种‘郑商薯10号’的选育

2018-11-12吴焕章陈焕丽张晓静郭赵娟陈亚伟谢鹏祺

中国瓜菜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品种马铃薯

吴焕章 陈焕丽 张晓静 郭赵娟 陈亚伟 谢鹏祺

摘 要: ‘郑商薯10号是从‘费乌瑞它变异株系后代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早熟,生长势强,春播生育期60~66 d。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单株薯块3.3~3.8个,单株质量420.0 g,商品薯率88.4%。2013年参加河南省马铃薯生产试验,667 m2平均产量为1 999 kg,较对照‘郑薯5号增产9.9%。品质优,干物质含量(w,后同)16.9%,淀粉含量12.1%,蛋白质含量1.86%,100 g鲜薯维生素C含量25.6 mg,还原糖含量0.06%。田间表现抗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和环腐病。属鲜食品种,适合河南二季作区和一季作区早熟栽培。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郑商薯10号

A new potato variety ‘Zhengshangshu No. 10

WU Huanzhang1, CHEN Huanli1, ZHANG Xiaojing1, GUO Zhaojuan1, CHEN Yawei2, XIE Pengqi1

(Zhengzhou Vegetable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15, Henan, China; Shangqiu Godden Soil Pomato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qiu 476100, Henan, China)

Abstract:‘Zhengshangshu No. 10 is a new potato variety selected from the offspring of ‘Favorita mutant strain. Its plant grows vigorously, it is an early maturity variety with 60-66 days development period in spring. The potato tuber is long elliptic shaped with yellow skin, yellow flesh and shallow eyes. Tuber number of per plan is 3.3-3.8, yield of per plan is 420 g, and commodity potato rate is 88.4%. The potato tuber is composed of 16.9% dry matter content, 12.1% starch content, 25.6 mg·100 g-1 Vitamin C, 1.86% protein, 0.06% reducing sugar. It is relatively resistant to leaf curt virus disease, later blight, early blight and ring rot. The potato tuber can be used for fresh eating which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spring and autumn in Henan, or early cultivation in spring in a season for area. The yield of ‘Zhengshangshu No. 10(1 999 kg per 667 m2) in production trials of 2013 in Henan province was 9.9%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riety ‘Zhengshu No. 5.

Key words:Potato; New variety; ‘Zhenshangshu No. 10

1 育種目标

在中国,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为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得到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已超过500万hm2[1-2]。河南省马铃薯生产,除西部山区为一季作生产外,大部分地区为二季作生产,春季主要为商品薯生产,露地栽培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上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收获,此时正是我国南、北方鲜食薯缺乏的时间,种植效益高。秋季露地马铃薯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中下旬收获,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植株长势好,可适当延长生长时间。由于河南省气候条件特殊,春季前期温度低,后期升温快, 而后期高温不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因此在品种选择上,适宜早熟品种栽培。目前,黄皮黄肉马铃薯品种仍然是鲜食的主要栽培品种,如‘郑薯6号‘郑薯7号等品种,而外来品种在河南省难以适应,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较低,适合的品种资源缺乏[2-4]。所以,选育早熟、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马铃薯新品种十分必要,也是我们的育种目标。

2 选育经过

2.1 亲本的选育及特性

亲本‘费乌瑞它1980年由农业部从荷兰引入,为鲜食和出口品种。早熟,生育期60 d左右。块茎休眠期80 d左右,较耐贮藏。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60 cm左右,茎紫色,生长势强。叶绿色,复叶大。花冠紫红色,能天然结实。块茎长椭圆形,顶部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块茎大而整齐,结薯集中,块茎膨大速度较快,667 m2产量1 700 kg左右,高产可达3 000 kg。淀粉含量(w,后同)13%~14%,还原糖含量0.3%,每100 g维生素C含量13.6 mg,蛋白质含量1.55%,干物质含量17%。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晚疫病、轻感环腐病和青枯病,抗马铃薯Y病毒和卷叶病毒引起的病毒病。

2.2 选育过程

‘郑商薯10号是从‘费乌瑞它变异株系后代选育而成。2005年从田间‘费乌瑞它生产田中选择20个达到育种目标要求的优异单株,经过茎尖脱毒、组织培养、茎切段快繁,繁殖20个株系的微型薯;2006年春季进行微型薯1代株系筛选,获得7个优势变异单株,秋季进行微型薯2代筛选,选出4个优良株系;2007年春季进行微型薯3代筛选,选出变异个体优势最强的1个株系,编号为‘ZPB-2007,秋季进行快繁;2008年进行扩繁;2009—2010年进行多点适应性试验、品种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河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河南省马铃薯生产试验。2014年4月26日经河南省第7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7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豫审马铃薯2014003。

3 选育结果

3.1 丰产性

3.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9—2010年在商丘市睢阳区园艺场内进行了2 a(年)春季品种比较试验,以‘郑薯5号为对照品种。试验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区3行,株行距65 cm×20 cm,小区面积9.75 m2。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郑商薯10号667 m2产量1 435.6 kg,比对照‘郑薯5号增产29.6%,比‘费乌瑞它增产30.4%,居7个参试品系第 1位;2010年667 m2 产量1 784.5 kg,比对照‘郑薯5号增产31.2%,比‘费乌瑞它增产29.5%,居7 个参试品系第1位。2年品比试验平均667 m2产量1 610.1 kg,比对照‘郑薯5号增产30.5%,比‘费乌瑞它增产29.9%。

经过2 a在河南、安徽、江苏等点的小面积试种,农户普遍反映该品种较‘费乌瑞它‘郑薯5号薯形更好、芽眼更浅、产量更高,抗性更强,大薯率更高,丰产稳产性更强。

3.1.2 河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 2011—2012年春季参加河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以‘郑薯5号为对照品种。试验在郑州、通许、洛阳、商丘、新野5个试点进行。2月底至3月上中旬播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4.95 m2,区组内小区间不留走道,4行区,每小区播种100株,行株距60 cm×20 cm。試验区周边设2行以上保护行。各项田间管理要求一致,以‘郑薯5号为对照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表2),2011年‘郑商薯10号在5个试点都有较高程度的增产,增产幅度为27.35%~64.08%;2012年除了在郑州和洛阳减产外,其他3个试点均增产,增产幅度为20.7%~58.63%。2011年平均667 m2产量1 700 kg,较对照增产45.6%。2012年平均667 m2产量为1 462 kg,较对照增产10.7%。2 a 平均667 m2产量为1 581 kg,比对照‘郑薯5号增产28.20%。

3.1.3 河南省马铃薯生产试验 2013年春季在郑州、通许、洛阳、商丘、新野5个试点安排了河南省马铃薯生产试验。以‘郑薯5号为对照品种。3月上中旬播种,随机对比排列,2次重复,小区面积67 m2,行株距65 cm×20 cm。小区间未设走道,区带间走道宽40 cm,试验区周边设2行以上保护行。要求各项管理一致。见表3,5个试点‘郑商薯10号较对照均增产,增产幅度为6.31%~14.56%,平均667 m2产量为1 999 kg,较对照增产9.9%。

3.2 抗病性

病害鉴定采用国家标准[5],随机调查2个小区,每小区随机取样20株,开花后期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2 a 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的田间病害调查结果看出,‘郑商薯10号较‘郑薯5号抗病性强。3 a 田间试验病害调查中,‘郑商薯10号卷叶病毒病平均发病率42.5%和病情指数20.5,皆低于对照‘郑薯5号的平均发病率44.5%和病情指数 24.56。花叶病毒病平均发病率10%和病情指数5,皆低于对照‘郑薯5号的平均发病率17.8%和病情指数9.45。晚疫病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3.7%和9.29,和对照‘郑薯5号平均发病率22.7%和病情指数8.92差别小。早疫病3 a 里只在郑州和商丘有轻微发生,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4%和1.31,低于对照‘郑薯5号平均发病率3.2%和病情指数2.22(表4),说明‘郑商薯10号对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有很强的抗性,属于抗病品种。根据2011—2013年3 a 3次的田间调查,2012年‘郑商薯10号在洛阳试点有环腐病,发病率为30%,病情指数为20,2013年在洛阳有环腐病,发病率为20%,病情指数为10,说明田间对环腐病属于抗病品种。

3.3 商品薯率

‘郑商薯10号薯块整齐,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商品性状极佳。商品薯率高,从2009—2010年品种比较试验、2011—2012年区域试验和2013年生产试验的商品薯率调查结果看,‘郑商薯10号的商品薯率在86.0%~92.5%,优于‘郑薯5号。和试验中其他参试品种相比大薯率较高。

3.4 品质

从表5可以看出,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郑商薯10号每100 g维生素C含量为25.6 mg,高于‘郑薯5号的13.9 mg。淀粉含量12.1%,与‘郑薯5号的13.4%比较接近。蛋白质含量1.86%,略低于‘郑薯5号的1.98%。还原糖含量为0.06%,略低于‘郑薯5号的0.09%,检测结果表明该品种食用品质优。

4 品种特征特性

早熟,生育期61 d。出苗率高。株型直立,生长势强,平均株高48.5 cm,单株主茎数1.3个。茎绿色带紫色斑点,叶绿色,花紫色,花繁茂性中等,结实多。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薯块整齐。平均单株薯块数3.8个,单株质量420 g,商品薯率88.4%。2011—2012年2 a 区域试验中平均667 m2产量1 581 kg,较对照‘郑薯5号增产28.2%。2013年生产试验667 m2产量1 999 kg,较对照‘郑薯5号增产9.9%。淀粉含量12.1%,蛋白质含量1.86%,每100 g维生素C含量25.6 mg,还原糖含量0.06%,适合鲜食。抗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和环腐病。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整地施肥

选择前茬为非茄科作物。选择沙壤土种植,忌在碱性土壤中种植,注意调茬。深耕30~35 cm,配合整地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消毒鸡粪2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

5.2 播种

春、秋季栽培要催大芽适当早播。春季切块播种,667 m2用种量120 kg左右;秋季选50 g左右健康小整薯用赤霉素浸种催芽播种,667 m2用种量250~300 kg。当气温稳定通过7 ℃时即可播种。春季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6月中下旬收获;地膜覆盖可于2月中下旬播种,5月底6月初收获。秋季于8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播前要造墒。生产中高垄栽培,单垄单行垄距60 cm,单垄双行垄距80 cm,株距20~22 cm,播种深度15~20 cm。地膜覆盖栽培播后垄面要求平滑。

5.3 田间管理

地膜覆盖栽培的出苗时要及时人工辅助破膜,促进苗齐、苗全、苗壮。苗齐时、现蕾时结合浇水追肥1~2次,667 m2沟施尿素10~15 kg,薯块膨大期视植株长势情况进行追肥。封垄前进行深培土。收获前10 d停止浇水。春季主要防治晚疫病、早疫病和蚜虫,秋季主要防治晚疫病、茶黄螨和白粉虱,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

参考文献

[1] 吴焕章,郭赵娟,陈焕丽. 马铃薯新品种郑薯9号的选育[J] . 中国蔬菜,2010(22): 87-89.

[2] 屈冬玉,陈伊里. 马铃薯产业与中国式主食[M]. 哈尔滨: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6.

[3 ] 陈焕丽,陈亚伟,郭赵娟,等. 马铃薯新品种商马铃薯一号的选育[J] . 长江蔬菜,2016(20): 49-51.

[4] 陈焕丽,李志敏,邵蕾,等. 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商马铃薯2号的选育[J] . 中国瓜菜,2017,30(7): 17-19.

[5]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07年国家马铃薯区域试验调查标准.农技种函[2007]29号[Z].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7.

猜你喜欢

新品种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看禾选种
给马铃薯“开窗”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一)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