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功能农业视角下的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

2018-11-12刘超胡宝贵

中国瓜菜 2018年8期
关键词:多功能产业西瓜

刘超 胡宝贵

摘 要: 基于多功能农业的视角对北京市西瓜产业进行研究,提出北京市西瓜产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并对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多功能性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北京市多功能西瓜产业更好发展,并为北京市其他作物产业拓展多功能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西瓜; 多功能; 北京; 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西瓜生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第一的国家[1],而北京是全国西瓜消费量最大的城市[2]。北京市发展西瓜产业的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北京市西瓜单产连年下滑,北京市西瓜产业已经不再是产量导向,而是朝着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发展,走高端、高质、品牌、安全路线,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等功能凸显。随着北京市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调整,拓展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多功能性成为当前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发展趋势。将北京市西瓜产业的经济功能拓展至更广泛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可以有效地将西瓜产业与相关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联结,提高北京市郊区农户的经济收入,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继承西瓜传统农业文化,对拓展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内涵、提高西瓜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促进整个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以北京市西瓜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多功能性进行探讨,分析北京市西瓜产业多功能性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北京市西瓜产业更好、更快、更全面发展,也为北京的其他农作物产业扩展多功能性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1 北京市西瓜产业多功能性的提出

1.1 农业的多功能

农业功能是指农业在一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3],长期以来,农业的功能都被公认为是农业的传统功能,即生产功能。农业的多功能说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提出的“稻米文化”一说中[4],相继多个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农业多功能的类似说法,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一文中提到“农业多功能特性”,1999年,法国通过制定农业战略来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5]。在我国200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对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的内涵,国内国外学者说法不一。美国学者Blandfordetal认为农业具有一切功能[6],而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大致可以总结为农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样功能。

1.2 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多功能性及构成要素

北京市西瓜产业是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7],发展多功能西瓜产业是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北京市西瓜产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8](图1)。

2 北京市西瓜产业多功能性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1 经济功能

2.1.1 食物和原料供给 西瓜的供给不仅可以满足市民的食物需求,而且可以供应给以西瓜作为原料的厂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西瓜作为原料的产品层出不穷,如瓜氨酸、西瓜酒、西瓜果糖、西瓜纤维素和西瓜面膜等。

虽然近年来北京市西瓜播种总面积和总产量呈下降趋势(表1),但这与城市发展、工业占地等导致西瓜种植萎缩和北京市大力发展小果型西瓜品种有关。

2.1.2 农户收入保障 谷莘等[9]曾对大兴区5个乡(镇)62个村的西瓜生产者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西瓜种植户的西瓜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超过60%,据《北京市统计年鉴》统计,近年来,北京市瓜农约3万户,西瓜种植户相比种菜农户户均收入要高出20%~30%[10]。虽然北京市近年来的西瓜产量呈下降趋势,但是北京市西瓜产业已经走向高质、高端、高价、品牌并非单纯追求产量的路线,因此种植西瓜仍然是使北京市种瓜农民致富的路径之一。

在2017年1月13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市201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中对北京市种植西瓜的农户、集体组织和企业等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证西瓜种植主体可以在暴雨、冰雹、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赔偿(表2)。

2.2 生态功能

2.2.1 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 北京市西瓜产业对于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因地制宜的利用北京市的农业自然禀赋条件,尤其是北京市西瓜主产区大兴区。大兴区位于首都的南郊,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11]。庞各庄、北藏村、榆堡、魏善庄、礼贤、安定6个主产瓜镇的土壤以潮沙土和“蒙金二合土”为主,有利于西瓜的良好生长[12]。

2.2.2 节水节肥,维护生态环境 北京市西瓜灌溉属于典型的北京市特色节水农业,由于北京市土地等各方面资源因素的限制,北京市在西瓜种植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如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约大量的水资源,有效地缓解了北京地区的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而蜜蜂授粉技术等生物技术则减少物质投入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坐果率和西瓜产量,也提高了西瓜的品质。

2.3 文化功能

2.3.1 北京市西瓜文化传承 北京市具有悠久的西瓜种植历史,1 000多年前,西瓜种植由河北传入北京。由于北京市大兴区地处冲积平原,天然的沙性土壤和较大的昼夜温差为大兴区西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大兴区被誉为“中国西瓜之乡”,自金代到清朝,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的西瓜就因为其高超的种植技艺和突出的品质口感成为历代皇帝的消暑贡品[13]。

中国西瓜博物馆于2004年在大兴庞各庄镇西瓜甜瓜示范园区内建设完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西瓜博物馆,已经成为大兴区地标性特色建筑。对外担当着北京市大兴西瓜文化节、西瓜历史文化、西瓜科学技术、西瓜艺术品等展示者的作用,堪称一部极具历史韵味和现代科技的西瓜文化典籍。

2.3.2 北京市大兴西瓜品牌形象的塑造 2004年5月,“大兴西瓜”获得商标专用权,只有严格满足产自大兴区、单瓜质量不超过8 kg、瓜皮厚度不超过1.2 cm等条件的西瓜才能被贴上“大兴西瓜”标签和北京市质量安全追溯条码,“大兴西瓜”凭借其绝佳的口感体验和严格的质量要求树立了品牌形象。

北京市大兴西瓜文化节从1988年6月28日开展第1届,在西瓜甜瓜擂台赛上设立大型西瓜重量奖、生产艺术奖和新品种奖等奖项,加上媒体的宣传,提高了大兴区西瓜品牌的知名度和特色,也激发大兴瓜农的种瓜积极性。迄今已举办了29届的大兴西瓜文化节见证了北京西瓜产业的发展变迁,“大兴西瓜”、“老宋瓜王”等成为北京西瓜产业文化的响当当的代表符号。北京市西瓜会展产业的发展打响了北京市西瓜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使北京市大兴区成为全国西瓜产业的展示窗口和平台。

2.3.3 休闲观光旅游资源的开发 北京市大兴区已经形成以西瓜产业为引领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包括乐平御瓜园、老宋瓜园等,主要项目包括观光游览、农事体验、西瓜采摘等(表3)。

2.3.4 创意西瓜产品 打造众多的西瓜艺术品,研发各种刻字瓜、贴图瓜、玻璃瓜等提升了西瓜的观赏性、价值性,也极大地提升了西瓜的附加值。

2.4 社会功能

2.4.1 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不仅西瓜播种、田间管理、采收、销售等环节需要劳动力,西瓜产业带动的休闲旅游、民俗接待等也吸纳了很多的劳动力。北京旁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500多户瓜农,北京老宋瓜果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700余户瓜农,乐平御瓜园辐射带动周边15个西瓜生产专业村,3 000户农民。

2.4.2 科技示范推广 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发展依托北京市的技术资源优势,北京市西甜瓜综合试验站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北京市西瓜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以2016年为例,在北京市的大兴区、顺义区、延庆县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建立了22个技术示范点,重点示范瓜垫和开顶风装置2个新产品,推广水肥一体化、小果型西瓜2茬坐果等5项关键技术。通过以点带面的技术示范,辐射形成综合试验站、田间学校、瓜农等为面的西瓜甜瓜技术示范推广网络体系,起到了技术带动和增产增效的作用。

2.5 政治功能

北京市西瓜产业中体现的政治功能主要是指一大批涌现在西瓜种植生产中的种瓜能手、大户和致富带头人所起到的激励作用。近年来,京郊涌现出一大批西瓜生产、经营组织,如大兴老宋瓜园、大兴御瓜园、顺义小珠宝西瓜合作社等,以及大兴李凤春、冯乐平、张壬同,顺义王漉之、韩学斌等西瓜种植能手。其中,冯乐平放弃了基层公务员的“铁饭碗”,四处借钱搭起了大兴庞各庄的第一个西瓜大棚,经过不断的种植、销售摸索,冯乐平终于赚到了西瓜的第一桶金,不断吸引本村更多的农户,从最初的6户到最后几百户,通过带领村民种瓜走向致富之路,庞各庄的西瓜也逐渐打响了品牌。

3 存在问题

3.1 经济功能

当前北京市西瓜经营主体中,个体农户家庭占到70%,合作社为20%,园区、公司等形式仅仅占到10%,相对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经营形式来说,个体家庭经营的规模较为分散,收益相对较低。另外,随着北京市西瓜种植成本逐年升高,政府对于瓜农的保险补贴仅仅是一种应急保险措施,并没有对瓜农进行长远规划。

3.2 文化功能

对西瓜文化资源的利用和西瓜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项目设计同质化问题严重,品牌意识较弱,观光采摘园区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如一些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还有待提升。

3.3 社会功能

瓜农老龄化和文化素质不高阻碍了瓜农接受新技术,使得科技转化率并不高。从北京市西甜瓜创新团队的调研数据可知,30岁以下的瓜农仅占2%,31~45岁占18%,大多数瓜农年龄在46岁以上。文化素质上,高中及以上仅占15%,大多数瓜农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3.4 生态功能

节水节肥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推广,节水节肥效果不明显。北京市西甜瓜创新团队调研得出,传统的沟灌方式占71%,大水漫灌占22%,微灌和喷灌的高效节水应用仅仅占7%,仍然存在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

3.5 政治功能

致富典型有待于进一步宣传,对在北京市多功能西瓜产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致富带头人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北京市西瓜的多功能性的宣传也欠缺。

4 提升北京市西瓜产业多功能性发展的对策

4.1 学习国外,為西瓜产业多功能性积累经验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韩等国就已经将农业多功能性加入了国家战略层面。国外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先进经验是重要指导和帮助,我国应当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西瓜多功能的成熟发展模式和成功政策实践,避免走弯路。首先从国家和北京市的宏观层面上进行统筹,再分别从人力资源、政策支持、媒体宣传等多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北京市多功能西瓜产业的竞争力。

4.2 政策帮扶,为西瓜产业多功能性提供支持

虽然当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有涉及农业多功能性等概念,但是针对北京市西瓜产业多功能并未出台相关具体的政策文件。以当前北京市西瓜产业现状为基础,将多功能西瓜产业的发展纳入到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中,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西瓜产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风险补贴的保障和支持力度,完善西瓜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西瓜种植保险体系,提高瓜农的参保意识,调动瓜农参保的积极性。特别要关注西瓜产业领域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支持西瓜观光采摘园区的建设,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

4.3 重视科技,为西瓜产业多功能性创新保驾

北京大兴西瓜的知名度得益于高科技西瓜产品的宣传带动,所以北京市要建立现代西瓜产业技术体系,不断调整西瓜产业技术研发方向,开发出抗病性更强、品质更高的西瓜新品种。不仅要提高西瓜种植的投入产出率,提高西瓜产业的经济功能的发挥,更要重视种植技术与景观设计、休闲观光园区设计、西瓜产品研发等方面相结合的科研试验投入以及相关领域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建设,为开拓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多功能性打下坚实的人才技术基础,促进北京市西瓜产业更好的发挥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4.4 媒体推广,为西瓜产业多功能性扩大宣传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西瓜产品的营销亮点,如创意西瓜产品、奇特西瓜主题休闲观光园区等,通过短视频、微信创意营销等“互联网+”形式,扩大品牌西瓜的知名度。总结北京市多功能西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微信微博等媒体,加大对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多功能特性和涌现在北京多功能西瓜产业一线的致富带头人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市民、农户深化对西瓜产业多功能发展的认知了解。

参考文献

[1] 时小红. 关于河南省西瓜品种试验的回顾与今后发展的思路[J]. 中国西瓜甜瓜,2005,18(2): 48-49.

[2] 徐茂. 北京农民种植西瓜选择行为研究[D]. 北京: 北京农学院,2015.

[3] 石言波. 21世纪我国农业功能定位初探[J]. 江西农业经济,1999(1): 5.

[4] 佚名.北京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J].北京农业,2015(13):53.

[5] 佚名.北京市顺义区利用秸秆做保温“褥子”种植早熟西瓜[J].南方农业,2015,9(10): 16.

[6] 杨玲.多功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淄博: 山东理工大学,2014.

[7] 高运安,张仲凯,汤滢,等.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策略探析[J].农业展望,2017,13(5): 53-60.

[8] 周晓梅. 基于农业多功能视角的生态博物馆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6): 1447-1450.

[9] 谷莘,刘树. 北京市西瓜生产经营状况及其特征——基于大兴区62个村的调查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27(2): 53-58.

[10] 白文軍. 北京农业由传统型转向都市型的发展轨迹——以北京庞各庄西瓜的品牌化发展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6):221-222.

[11] 高运安,张璇,胡宝贵. 北京市西瓜种植收益的回归分析——以844户农户调查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16(5): 103-105.

[12] 许春雪. 树木年轮学在重建土壤重金属污染史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

[13] 崔艳玲.北京市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现状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猜你喜欢

多功能产业西瓜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多功能可伸展照明双层晴雨吸附雨伞
“多功能”收音机 来电申领
巧切西瓜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
报喜不报忧 西瓜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