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在慢性病管理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10吴瑞宝沈康亮

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移动医疗健康管理慢性病

吴瑞宝 沈康亮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移动医疗类软件的研究,分析了移动医疗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趋势。移动医疗慢病管理产品以预防、管理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目标,用户以日常自查自检或他查他检的健康检测为依据,通过分析处理得出数据进而对用户进行相应的健康提示和指导,旨在进一步改善设计,挖掘患者们的真实需求,做到真正的以使用者为中心的指导设计。

关键词:慢性病 健康管理 互联网 移动医疗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156-02

引言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发展速度的提升,中国的老龄化人口的数量在持续增长,已经是全球老龄化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催生了慢性病管理市场的发展,慢性病是人类健康需要面对的难题

,目前,我国有近3亿人患者被确诊为慢性疾病,慢性病导致每年大约有3800万人失去了生命,正是由于人们对慢性病的忽视导致慢性病的死亡率持续居高不下。通过“患者自身教育一智能硬件一大数据分析一自我行为干预”来实现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和行为干预,可以延缓1/3的慢性病发生率,使慢性病的死亡率减少30%。经过长期的自我调控,合理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创建针对个人的慢性病管理计划,在长期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地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一、移动医疗系统的概念

移动医疗是通过移动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可植入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等),提供医疗健康或健康信息,通过测量获取用户的各项生理指标(例如:血糖、血压、脉搏、体重、体温)与服务(例如:远程患者监测、视频医疗会议、个人医疗护理装置、电子病例),并同步到移动设备上,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是以iOS、Android为主的手机端,以windows为主的电脑端等移动终端客户端,以可穿戴式智能硬件为主的移动设备,以及以后台运行的数据分析组成了医疗健康类APP应用的整个系统(如图1)。

移动医疗系统包括移动软件设备、移动硬件设备、后台数据库、移动终端等,客户端通过自己的测量和监测接收数据,具有从后台数据库上传和下载数据的功能;医护端主要是对用户端上传的个人健康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上传查看意见、诊断结果以及趋势分析。后台数据库是系统数据的集合站和中转站,集合用户端的个人健康数据,转出给医护端的医护人员查看,具由收集、分析、预测的数据的功能,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建立长期的个人健康电子档案,通过数据库的整合,完善整个医疗信息健康管理模式系统,从而建立用户个人的医疗电子档案库,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用户后续问诊治疗的作用。

二、移动医疗的创新模式

(一)移动医疗的“软”+“硬”。智能手机应用软件与智能硬件设备“软”+“硬”的结合,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易操作的健康医疗管理服务。“硬件”诸如各类手环、可穿戴计步器、智能胎心仪、智能血压仪、血氧仪、血糖仪等健康类可穿戴智能硬件设备来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就会进行提醒,或吃药或就医;“软件”则是针对不同的疾病为患者提供数据监测记录和实时分析,通过运动和膳食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并配合远程医疗和医生进行定期沟通(如图2)。

经过这类软硬件,移动医疗将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与服务机构或个人直接互动的机会,让各方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健康管理,移动医疗设备和与之相配套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可以帮助患者提供更贴心、智能、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移动医疗APP的交互设计特征。移动医疗类APP的适用人群相对比较特殊,主要包括亚健康及慢性病患者、术后护理、孕产妇问答等,因此,在交互设计方面更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系統框架、结构布局逻辑准确、层层深入;2.操作方式符合人机、简单易用,引导性、提示性直观明显,符合该人群的行为操作特征;3设计界面清晰美观,相应的减少无关广告的投放,尽量防止误操作;4.整体颜色干净缓和,符合患者的心理特征,注意忌用大红等较为刺激的颜色。

(三)移动医疗的大数据。随着移动医疗APP的推广和普及,用户个人健康数据的丰富使后台数据库的信息更加全面,和传统模式(以单独依靠一款相对独立的APP为主)相比,移动医疗类APP借助智能硬件、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力量,通过不断收集整合用户信息和反馈,存入数据库,通过分析大数据,预测用户的健康状态和身体状况,病情、病理恢复程度,以及疾病趋势,使医疗服务更加人性、更多智慧。

(四)移动医疗的系统结构。一个完整全面的移动医疗服务体系是由软件应用、硬件设备、后台数据库组成,相较于互联网的其他领域,医疗行业的严谨复杂和专业性是其高门槛的主要原因,此外,还要提高自我监测的稳定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目前,医疗健康类应用是将健康和医疗二者结合,健康领域是通过控制饮食、调整运动、改善生活作息等;医疗领域是通过药物控制、手术医治等。

三、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

(一)针对个^个性化。患者可随时在APP及硬件设备上使用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抓取和应用,从而提供针对"hA的个性化服务来优化体验。不论患者人在何处,都可以将自己的数据信息、就诊史、一直以来的健康干预等情况授权给医生,让医生更加了解病人的病情和近况,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检查和后续的治疗。

(二)用户服务连续。用户可以在医院、社区和在线服务保持连续性,例如,提供心脑血管、癌症、脑血栓、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干预治疗、管理、健康预警和健康教育(健康计划订阅、推送),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减少急诊量,增加家庭护理比重和门诊医生预约比例。

(三)统一健康电子档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对于移动医疗的发展至关重要。从轻问诊和预约挂号角度来看,当患者和医生沟通时,如果医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共享患者的健康电子文件,那么这样的沟通效率便会大大提升,因此,完善个人健康电子档案,使患者与家人、医生、护理人员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可以更加高效、准确的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四)预防疾病性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处理的分析,未来将可以预测发现重大疾病的趋势,包括地域性的传染性疾病及个人性的重大疾病等,并对此快速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危险。对慢性病患者而言,通过持续监测自身情况,能及时和慢性疾病或其他状况采取相应有效措施,防止疾病恶化或发生病变的可能。

四、移动医疗类应用软件

移动医疗就整个就诊流程微闭环,是从院前登记、咨询,门诊挂号、治疗、买药,入院护理,然后出院提醒、随访等。确切的以用户的就诊流程为依据可分为:预诊前,诊疗中,诊后。

(一)预诊前阶段。预诊前阶段主要是诊前轻问诊,智能导诊、分诊咨询等,就移动医疗行业在此阶段的布局来看,以诊前轻问诊类APP为主,即:用户通过轻问诊APP找到相关的咨询医生,将自己的病痛和感受告诉医生,在没有病例和检查结果的前提下,不痛不痒的几句话,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医生都是无法下诊断结论的,虽然属于功能性医疗,但对于看病这么复杂的过程,也是目前所有轻问诊APP永远迈不过的坎。因此,轻问诊这种以自查问诊的模式对于中国移动医疗行业以后的长远发展来看,是没有太大出路的以下是应用商城诊前轻问诊的主要代表:

好大夫——以医生和患者线上沟通交流为平台派生出来的移动APP。该平台提供了更加完善,专业的医疗类信息化服务平台,帮助用户找到合适的专业医院和主治医师,通过用户诊后对医生的评价,提高医生在该平台上的信用度和好评度。好大夫旧前是拥有近32万医生的庞大数据库,网上查询医生信息是好大夫最大的使用量,所累积的数据资源极其稀缺和昂贵。

春雨医生——自诊、问诊、导诊是其完整的服务链条模式,春雨医生同样是做在线咨询,患者通过在该平台免费的查询和问诊,积累了一定量的用户群。到目前为止,该平台的总用户量为8600]5-人,医生3615人,每天解决超过27万个问题,使其本身拥有复杂庞大的数据库,尽管如此,但始终缺少盈利模式,看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今年春雨医生开始全面收费,而以此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客户资源向免费公司流失。

(二)诊中阶段。诊疗中阶段是指病人就医前后的整个过程,包括各大医院的科室分区,楼层导航,就诊提醒,预约挂号,线上缴费,打印病例、报告单和化验单,预约复诊等,就移动医疗行业在此阶段的布局来看,以在线预约挂号类APP为主。

挂号类移动医疗平台的主要代表有,华康移动医疗、丁香园、挂号网、趣医院、就医160等。

华康移动医疗——以挂号为切入点,打造“一站式就医服务”平台,现已累计近300万注册用户,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产物。

挂号网——属于目前挂号类移动医疗平台行业里的龙头老大,融资能力很强,医院数量庞大,而且业务基本覆盖了医疗全流程。

趣医院——后起之秀,虽然医院数目不如挂号网,但在和医院的对接能力上则更强,是行业首个完成全国医保脱卡直连手机移动支付的产品,相对同行来说,未来前景较好。

(三)诊后管理(护理)阶段。诊后管理包括医生随访,医患、患者之间定期互动和交流、药物阶段性指导、配送,慢病长期监测管理等。相对于诊前的轻问诊和诊中的预约挂号,诊后的跟踪管理价值更大,正如,花重金买的产品更加需要重视长期的保养和维护。就移动医疗行业在此阶段的布局来看,围绕慢性病健康管理为主,主要是医生对患者问诊后,患者根据医生给出的建议定期进行自我调节、改善、监测,通过日常监测和长期护理更进一步的了解自身的病情变化。

综上,移动医疗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首要解决医疗的核心,即:解决疾病本身的问题,才有价值。而诊后服务将成为移动医疗创新的核心,随着患者行为习惯的不断形成,在医疗领域中消费最多、用户黏度最大的慢性病管理将会成为移动医疗方向的主流,对于广大慢性病患者而言,诊后健全的健康管理慢性病控制和维护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五、移动医疗慢病健康管理系统

移动医疗慢性病管理系统是基于慢性病患者诊后护理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首先,在患者对个人健康足够重视的基础前提下,利用智能硬件对患者的个人健康数据进行收集,测量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体温和其他身体各项指标,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数据后台,通过智能数据传输存储到云端,同时对已上传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给于建议和未来预测。具有海量患者信息的大数据处理方式对于慢性疾病进行诊断、干预,并通过智能硬件把信息指令传输到患者的手机APP上,由专业医生进行远程指导,给予有针对性的医疗诊断和健康咨询,以患者行为为基础的指导意见,该变医患的合作方式达到管理慢性疾病的目的。

结论与展望

“60+”慢性病健康管理平台在防治慢性病的基础上引申到国家大力扶持的养老产业中,作为互联网的新兴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对“60+”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及使用场景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小范围试点逐步改进需求和完善设计,未来如需要更广泛的使用该产品需要扩大试点更进一步的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需要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听取、挖掘他们的真实需求,做到真正的以使用者为中心的指导设计。深入了解到产品设计和移动互联网在各行业里的应用,在未来的移动医疗设计领域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在未來的设计工作中找到与移动产品设计的契合点,结合产品设计的特点来指导未来的移动互联网设计。

猜你喜欢

移动医疗健康管理慢性病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医院移动助医APP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面向移动医疗的私有云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