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子阅读器设计要素分析

2018-11-10盖爽张婷婷熊微

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设计要素用户体验

盖爽 张婷婷 熊微

摘要:时代与技术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逐渐转向电子设备阅读。在追求使用感受的今天,从用户体验角度研究电子阅读器的设计,有助于提供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文章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了电子阅读器的特征,说明电子阅读器的设计要关注资源丰富性、人机交互性、操作流畅性和技术跟进四个方面。

关键词:用户体验 电子阅读器 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118-02

引言

电子产品的出现,改变了阅读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逐渐向电子设備转移。2007年,第一代kindle发布,电子阅读方式正式被打开。电子阅读区别于传统阅读方式,体现在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打破文字载体限制,便于阅读内容快速切换;对比手机、平板等设备,屏蔽了社交信息的干扰。本文着重研究了电子阅读器的特征,从用户体验视角对电子阅读器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一、电子阅读器与用户体验

电子阅读器即E-reader,是阅读的工具。2007年亚马逊Amazon手持式电子阅读器kindle阅读器面世,之后电子阅读方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现在使用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自AmazonKindle之后,相继有其他品牌的阅读器推出,如汉王、掌阅、当当等,阅读器仍旧在不断改进中。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接触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受,主要来自用户和产品(服务)的交互过程,强调的是主观的感受。用户体验可以扩展到人们与产品交互时几乎所有的细节。人与电子阅读器的互动从两者接触的那一刻就发生了,用户阅读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也都是交互的过程。智能硬件目前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用户对电子阅读器感知包括工业产品(硬件部分)与显示(软件部分)。在工业产品方面,用户体验则包括了材质、尺寸、颜色等有关产品外观的客观因素。有关软件部分的用户体验,JesseJames Garrett在《用户体验五要素》一书中把用户体验要素分为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面。从这五个层面分析电子阅读器的设计,用户体验表现在功能、内容、行为、界面、技术上。

二、基于体验要素的电子阅读器特征分析

电子阅读器是帮助人们阅读的工具,采用了E-Ink电子墨水技术的显示屏,功耗较低,基本没有辐射,长时间阅读不易产生眼部疲劳。电子阅读器支持无线网络连接,可以下载并存储大量书籍,减轻人们外出携带书籍的负担,其还原了人在阅读纸质书籍时的习惯。对电子阅读器的研究,从用户体验角度切入,硬件的设计包括形态、色彩、材料等,软件包括功能、内容、行为、界面、技术等因素。电子阅读器的设计需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形态结构是否为人们易用,功能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满足阅读需要,行为是否流畅且易用,界面是否能便于理解,产品整体是否易操作等。

(一)硬件部分产品存在的目的是供人使用,为了达到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产品的形态设计必须依附于对某种机能的发挥和符合人们实际操作等要求。Ⅲ电子阅读器的主要功能是阅读,所以其设计都为用户的阅读体验而服务。阅读功能主要依赖于显示屏上界面的反馈与用户的操作,所以阅读器的硬件设计越简单越好,以减少不必要的注意力分散。

电子阅读器的体量设计适当。考虑到阅读发生的场景及人在阅读时的习惯,一般是以符合人的手部人体工程学为主,重量适宜。部分阅读体验依靠于手部的操作,阅读器的形体设计需要兼顾到阅读的整体体验,即体量小而轻,还要兼顾到操作体验,如按压、滑动等。

色彩对人这样的有机体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精神和情感体验。电子阅读器的外观设计中,应尽量降低产品色彩带给人眼的冲击与影响。当前市场上电子阅读器的主要色彩是黑白两色。黑白色是冷暖色系中的中性色,在满足人眼舒适的前提下,可以减少视觉干扰。

材质的设计,关系到触觉与视觉的感官体验。电子阅读器的软件操作依靠指尖,硬件依赖手掌。考虑到对人体触觉的刺激,阅读器的材质选择趋向于温和舒适。当前产品的外壳多使用类肤质材料(如磨砂塑料),触感细腻温和。视觉上,阅读屏幕向纸质书籍的质感靠拢,考虑亮度、反光等因素。现在阅读显示屏使用不反光的材质,不同场景下阅读受到干扰相对较小。

(二)软件部分

1.功能:阅读是电子阅读器的核心功能。围绕着阅读书籍,衍生出书籍查询/推荐、购买、下载、记笔记、评论等功能。为了扩大读书资源的价值,产生了书籍评价、读后感分享等功能,以便供其他读者共同学习。从用户查询书籍,购买,阅读并做笔记,最后评价评论,都是电子阅读器搭载的附属功能。查询/推荐书籍是用户阅读书的起始点,目的是为让用户发现或为提供感兴趣或者有用的内容,并引导购买下载书籍。关于阅读,阅读器强调为用户创造沉浸式无干扰条件,帮助用户专心读书。做笔记是伴随阅读过程产生的,详细包括了读者的读书感受、疑问等。高效便捷的笔记方式可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价值。书籍评价、评论是在书籍阅读完成后进行,读者产生的内容进行分享后有助于书籍的推广。

阅读器的功能设计考虑用户的阅读习惯外,还应考虑用户阅读学习时劳逸结合及其他边缘习惯。在可控范围内,引导用户在学习与放松的状态间切换,增加相关功能,提高阅读器的使用价值。

2.内容:“电子书阅读器再好,也只是保证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但最主要的还是内容”,掌阅科技创始人贾生亭这样表示。内容是电子书的灵魂,知识付费时代,电子阅读器更加依赖其提供的优质内容盈利。用户体验环境下,电子阅读器的内容充分考虑用户群体的阅读需求,其涵盖深度与广度的考量,即质量与范围。质量包括书籍内容错误率、排版、显示等客观方面的因素,还有书籍的内容可读性等;范围包括书籍所涉及的领域、种类与电子格式等因素。高质量、大范围的资源是满足传统阅读向电子阅读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增加用户黏度的必要条件---。高质量与大范围的资源才足以增加用户对电子阅读器的使用动机,才有提升用户阅读体验的空间。

电子阅读器提供的内容包括线下与线上的书籍资源及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需要内容,如对陌生字词或单词的查询、社会热词或新词的示意备注等。对用户阅读全过程体验的思考,可以帮助分析用户需求,完善电子阅读器的内容。

3行为:Richard Buchanan教授把交互设计的对象定义为行为。人与阅读器之间的交互关系即人在使用阅读器时的行为。人、动作、工具或媒介、目的和场景界定为交互设计的基本元素或行为五要素。用户使用电子阅读器的场景是多样化的,如普通的学习状态、躺在沙发上的休闲状态等,电子阅读器的设计应便于人手操控,并满足在特殊条件下的单手操控。行为设计关联着人的思维体验,为了降低电子阅读器对阅读思维的影响,可把紙质阅读体验巧妙应用到电子阅读器中,帮助用户使用与操控阅读器。阅读时,用户常需翻页、做笔记,以顺利进行阅读,达到阅读目的。用户记笔记的动机,可能是为了加深记忆或是摘录重点,以此设计人与阅读器的交互行为,才能使阅读器发挥价值。

完善、提升并创造用户使用电子阅读器过程中的行为体验,是阅读器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其交互行为的设计,是向用户阅读时的心智模型靠拢,同时也是对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善优化。其结果是创造沉浸式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质量与效率,让阅读在“理所当然”状态以“理所当然”的行为发生。

4.界面:人与阅读器之间的关系是操作与被操作,关联的介质之一是界面。目前,电子阅读器的界面显示受技术限制,只能显示黑白墨水颜色。色彩上更好的阅读体验有赖于技术的发展。除色彩外,电子阅读器的界面设计考虑用户群体的特征和心理活动,一般应简洁舒适、主次分明。电子阅读器的用户群体从大学生到企业白领、自由从业者,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理性的逻辑思维与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且有个人的思维认知。符合个人气质的界面显示有利于用户更好地阅读。考虑阅读状态下用户的感官状态与思维聚焦情况,对电子阅读器界面的设计,需塑造该状态下的安静感与沉浸感,保证功能模块清晰分明,符合用户的思维认知。界面中的元素设计,要考虑用户的认知与操作需要,考虑不同元素设计的繁简与可辨识度等因素。界面与界面之间的切换考虑衔接与反应时长等。

5.技术:目前电子阅读器主要采用电子墨水技术,这使屏幕显示自然,同时阅读器体积小,省电。这些使用户产生类似纸质阅读的体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无论是硬件技术还是软件性能,电子阅读器的用户体验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未来电子阅读器的设计在横向内容上可以增加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纵向信息呈现上,可以增加手势识别、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技术。通过技术的渗入,创造全方位、更加自然舒适的阅读体验。

三、用户体验应用于电子阅读器的设计关注点分析

用户在使用电子阅读器时,首先关注是否有可读的电子书,之后关注阅读器是否操作方便、是否能流畅进行操作(如搜集书籍、做笔记等)等。从用户体验角度而言,电子阅读器的设计要关注资源丰富性、人机交互性、操作流畅性和技术跟进四个方面。资源丰富性是电子阅读器存在的根本,人机交互性是具备使用价值的基础。

(一)资源丰富性

资源丰富性是电子阅读器存在的根本。阅读器的主要功能就是供人们阅读,丰富充实的阅读内容能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与渴求心理。资源丰富性包括书籍内容的广泛性,还有常用书籍电子格式的包容性。纸质书籍已经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几千年来,各个领域作者借助纸质书籍向读者们传输着各式各样的思维,纸质书籍已经承载了庞大的数据。只有当电子资料能满足人们对这庞大数据的要求时,才真正能实现电子阅读器的实时价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书的可用格式层出不穷,不同的书籍资源采用了不同格式呈现,电子阅读器对这些格式的包容能助力其资源的丰富性。

(二)人机交互性

人机交互是电子阅读器具备使用价值的基础。人与电子阅读器的交互建立在硬件与软件设计上。从纸质书籍到电子阅读器,人们的阅读对象发生了变化,文字的载体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转移过程中,要考虑人们已有的阅读习惯与行为,挖掘习惯与行为背后的动机,生成可优化并转化的交互点。转化的设计点应从硬件与界面设计切入,阅读器的可用与易用是设计的目的,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实现电子阅读器体验的优化,满足并超越用户的期望与需求。

(三)操作流畅性

操作流畅不仅指易于操作,还包括操作流畅。易于操作是考虑电子阅读器操控的难易程度。电子阅读器在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存在可以转移到硬件的设计点,它的硬件设计操作,不能过于繁琐,以使用户不分心。界面设计需简洁直观,减少用户思考,帮助用户进入沉浸阅读体验状态。电子阅读器的易于操作可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与反应时间。

操作流畅是考虑界面反馈的速度及任务流程逻辑的合理性。界面之间的切换、页面刷新等要缩短阅读器的反应时长,对用户操作给出快速反馈,保持机器反应速度与用户的操作一致。设计产品时请记住,让用户思考或记忆的认知负荷会耗费最多的脑力资源。因此,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逻辑合理的流程,可减少用户的思考与认知负担,引导用户轻松达到操作目的。流畅的操作帮助用户更快更轻松完成任务,提升用户体验。

(四)技术跟进

技术跟进是电子阅读体验提升的基础。电子水墨技术使阅读器区别于其他可供阅读的电子设备,比如长时间使用对人眼无害,没有社交信息干扰等。电子阅读器在人机交互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如增加语音交互、手势识别等操作。借助技术,优化的体验才有变现的空间,才能更好地为读者用户服务。

结语

电子阅读器是无纸化时代的产物之一,其设计符合用户阅读体验才能推广普及。重视用户体验的目的就是对用户需求有正确的认识,了解用户的真实期望和目的,通过设计去满足这些需求,并带给用户超出他们心理预期的结果。从用户体验角度着手,梳理电子阅读器的体验要素与设计点,硬件与软件结合,考虑资源丰富性、人机交互性、操作流畅性与技术跟进来进行设计,才能创造出让用户体验更佳的电子阅读器产品。

猜你喜欢

设计要素用户体验
益智木制玩具的设计方法研究
吉祥物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设计思路初探
会展设计要素探究
基于用户交互式体验下的APP版式设计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