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的生态化建筑设计分析

2018-11-10李青李婷

中华建设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

李青 李婷

【摘 要】生态建筑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占主导地位,能够为城市乃至国家的整个人与自然的生态环境起到协调作用。生态建筑这种思想贯彻在生态学科中,生态建筑的中心思想就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策略

【Abstract】Ecological buildings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ies, and can play a coordinating role for the entire human an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ities and even the country. The idea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s implemented in the ecological discipline. The central idea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s to seek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 words】Ecology;Architectural design;Strategy

1. 生态建筑的特点

生态建筑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供有益健康的建成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的小环境;第二,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统一。

2. 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2 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2.3 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3.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3.1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3.2 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3.3 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應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 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4. 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1)首先,在宏觀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2)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范》、用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5. 结语

生态化建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与建筑的生态化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也是城市建设与建筑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发展的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能够引导建筑业的科学发展,丰富现代建筑理论和建筑艺术,推进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姚学用, 刘玲生态建筑设计的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 2007,(11).

[2] 黄世双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6).

[3] 马颖轶 丁宁浅谈生态建筑节能设计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

[文章编号]1619-2737(2018)06-12-886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生态策略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Passage Four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