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策略探析

2018-11-10闵颜张愚

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保护策略

闵颜 张愚

摘要:传统村落建筑遗存是一个民族文化兴衰的映影,并反鉴其物质精神。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些历史悠久的村落正渐渐失去,或改变其鲜明的建筑风貌及特有的文化性,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以东梓关建筑遗存保护为例,尝试探讨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策略,以期推动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乃至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遗存 保护策略 东梓关村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018-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内涵的提高,鄉村作为回归文化与自然原真性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村落的必要性。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历史悠久的村落正在渐渐失去,或改变其原始面貌,鲜明文化逐渐瓦解。随即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农村1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浙江省委将美丽乡村建设升级为省级战略,一路走在全国前列。

东梓关作为浙江省第三批(2015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筑遗存承载了东梓关的文化传统、物质精神、地域特色等一系列要义。尝试探讨东梓关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策略,以期推动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乃至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

一、东梓关村概况

(一)村落简述

东梓关位于富阳市场口镇西部,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因郁达夫同名小说而著名。“西下严陵滩,东流第一关”。曾为兵家驻守水上关隘的东梓关,随着水陆交通的日渐式微,也逐渐从喧闹走向了平静,成为历史积淀下的千年古村。

如今,东梓关村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将东梓关定义为以独特的山水环境为依托,以东吴文化、郁达夫文化为底蕴,以休闲旅游为发展主线的传统村落(如图1、2)。

(二)东梓关建筑遗存概况

东梓关建筑遗存按照建筑风貌主要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以及其他建筑,总面积约125711平方米(如图表1)。东梓关范围内建筑遗存按照不同年代时期分类,主要分为四类:清代建筑、民国建筑、50-60年代建筑、80年代之后的建筑(如图表2)。

二、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存在的现状问题

在浙江省2013-2015年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评估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仍存在显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护修复水平欠佳,模式千村一面

从修复水平来看,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中,由于施工团队大多为乡镇当地居民,缺少相关专业人员的保护修复经验,修复水平仅停留在基本的构建修复上,而缺少对于建筑物耐久性、腐蚀性以及协调性方面的探究,有些村落因为资金及管理的问题,一些民居、祠堂处于破败状态,房屋闲置,急需得到保护;从保护模式来看,保护工作中盲目照搬旁村的建筑保护模式,使得各个村落建筑风貌由各有特色变为千篇一律,一味仿古做旧只学到表象,却没有学到精髓。胡乱套用其他村的保护管理经验,以致几个村的风格雷同,辨识度降低。

(二)历史人文信息挖掘力度的不足

每个历史文化村均有其特殊的,富有魅力的历史文化底蕴,神话传说、红色记忆、名家名作等各有所长,历史人文信息是对乡村过去事实的描述,是一座村庄特有的印记。在检查中发现,一些村落在建筑遗存的保护工作中缺乏对本村建筑文化的深度挖掘,其建筑的文化背景及其中的寓意已经失传,甚至连传承人也难说出其缘由。虽知建筑的每一装饰构成皆有其讲究,却因口口相传而缺少文字记录,从而造成建筑遗存文化的失传。

(三)城市化经验的盲目运用,未按规划执行

在城市化进程中,决断者错误的使用城市人的视觉角度进行乡村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违背村落保护的初衷。一些村落盲目照搬城市现代符号,在建筑遗存保护中,将古建石木墙面统一刷上白色墙漆涂料,将古道进行水泥路面的处理,从而使建筑遗存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再者,由于管理和保护意识的缺失,个别村落将整个保护修复工作交由旅游公司开发完成,与规划要求的建筑保护模式大相径庭,阻碍了建筑遗存保护,乃至整个村落保护利用建设的发展。

三、东梓关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解决策略及方法

(一)当地政府政策引导

当地政府在建设中制订了一系列方针。东梓关建筑遗存保护围绕着“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的目标要求,提出规划应当在整体保持村落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及周围环境完整性的同时,兼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

(二)强化地域文脉特色

强化地域文脉特色为建筑遗存保护的首要任务。村落布局把握整体性原则,兼顾建筑单体、村落自然地理环境、村落传统格局的传承和保护,立足现有的村落空间格局,尊重和延续村落特有的习俗,塑造村落个性,将村民的活动本身与地域景观视为重要元素,寻求村民活动、景观风貌和空间形态的和谐关系,创造怡人的生活氛围。村民生产生活与山水环境互为交融,建成极具魅力的古村落。

(三)分级保护,分类整治

本着保护东梓关历史文化村落风貌和传统村落格局的要求,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建筑的等级分类及其质量、风貌等的综合调查评估,对古村内的建筑遗存提出分级保护和整治的方式措施。

古村中除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需要严格遵守历史建筑维修原则外,对于大量的其他一般建筑维护可以根据保存现状来决定。对于保存着古村风貌特征的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改善;对于其中经过改动、构建已遭受损害的部分可以恢复其历史原貌和原来的风格;对于部分建筑的室内部分若有若无的历史信息,可以整修、整治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如表1)。

(四)具体实例分析

东梓关在建筑遗存保护中严格按照分级保护、分类整治的方式对建筑物进行保护工作,在此从修缮、整修改造、保留、维修改善四个方面列举分析东梓关建筑遗存保护措施(如表2)。

结语

传统村落建筑遗存是村落传统村落文化和物质精神的实质性体现,建筑遗存保护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以及地方文脉的强化,分级保护的机制加强了建筑遗存保护的严谨性、高效性,从而使建筑遗存保护成为一套完整体系。建筑遗存保护作为古村落保护的重要环节,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行,如何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如何使保护在古村落中可持续地延续下去,是接下来迫切需要人们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保护策略
汝州风穴寺边界空间经营手法与保护策略研究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策略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滇南古村落—城子村人文艺术保护策略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策略
浅析油气层损害机理及保护策略
湖北民间舞蹈的特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庐山牯岭近代别墅旅游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