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2018-11-08王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期
关键词:乳腺疾病应用价值

王阳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疾病患者223例。全部患者都接受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特异度、敏感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3%、75.29%、85.65%;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在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显著增强、病灶早期增强、皮下脂肪间隙模糊以及周围血管增粗迂曲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乳腺疾病;应用价值

乳腺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对女性身健康有严重影响。乳腺临床体检、B超以及钼靶检查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乳腺磁共振对致密型乳腺的分辨率较高,利用专用乳腺线圈、乳腺磁共振对比机与快速成像序列,最近几年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我国大型医院也逐步应用。但现阶段有关乳腺磁共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还存在不同意见[1]。本研究探讨乳腺疾病采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的临床价值,现进行如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乳腺疾病患者223例,均接受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同时经过术后病理诊断确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77岁,平均(45.40±10.23)岁;乳腺癌138例,良性乳腺疾病85例。

方法:磁共振利用CE3.O磁共振乳腺专用线圈,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为造影剂。检查过程中,患者选择俯卧位,双肩与身体放平,保证两侧乳房在線圈洞穴内自然悬垂,借助加压器使线圈和乳腺与胸壁紧贴,直至患者呼吸平稳后进行扫描,全部患者都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观察指标: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对动态增强磁共振的准确性、特异度以及敏感性予以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 17.O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数据之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后,良性乳腺癌疾病64例,乳腺癌127例。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特异度、敏感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3% (127/138)、75.29%(64/85)、85.65%(191/223).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乳腺多发病灶的检查结果:检查出乳腺多发病灶15例,病灶总计97个,其中7例患者病灶25个,通过病理诊断为恶性病灶;8例患者病灶72个,病理确诊是良性病变。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误诊情况:动态增强磁共振将21例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病变,病理检查有9例患者为乳腺癌患者。

分析乳腺恶性病变动态增强磁共振形态学征象: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在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显著增强、病灶早期增强、皮下脂肪间隙模糊以及周围血管增粗迂曲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强化手段:通过病理诊断是良性病变患者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为不强化,另一种为其他强化方式;乳腺癌患者的表现方式为3种,一种为早期增强,一种为环状增强,另一种为显著增强。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率分别为60.81% (45/74)、60.94%(39/64)、60.87%(84/138)。

讨论

乳腺磁共振检查对软组织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借助动态增强检查后清晰显示病灶浸润、毛刺以及数量等,并将病灶内部结构与强化方式充分表现出来[2]。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在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显著增强、病灶早期增强、皮下脂肪间隙模糊以及周围血管增粗迂曲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还表明,通过病理诊断是良性病变患者的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为不强化,另一种为其他强化方式;乳腺癌患者的表现方式为3种,一种为早期增强,一种为环状增强,另一种为显著增强;表明恶性病变滋养血管相对较粗且多,血供十分丰富,所以,动态增强磁共振表明早期与显著增强比较多。

最近几年,动态增强磁共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充分弥补B超与钼靶检查于淋巴结检查存在的不足[3,4]。本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率分别为60.81%、60.94%、60.87%,和其他研究结果对比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导致。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特异度、敏感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3%、75.29%、85.65%,说明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本研究还表明:动态增强磁共振将21例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病变,病理检查有9例患者为乳腺癌患者,所以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可与B超等检查手段结合,促使诊断准确率提高[5]。

参考文献

[1]孟欣,任瑞美,张品良.MRI与乳腺癌生物学因子及分子亚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574-578

[2]黄佳慧,陈小松,吴佳毅,等不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良恶性乳头溢液疾病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7):782-786.

[3]吴向华,陆云飞,陆力坚.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4):101-104.

[4]赵华锋,许菊萍,王辉,等.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3):210-212.

[5] 阳君,苏丹柯,赵欣,等.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10):1490-1494.

猜你喜欢

乳腺疾病应用价值
MR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PBL教学法在乳腺疾病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乳腺疾病护理探析
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在乳腺疾病手术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