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8-11-08金淑会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期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金淑会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收治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电刀锥切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采取宫颈电刀锥切手术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电刀锥切术;宫颈冷刀锥切术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等妇科疾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疾病治疗的要求也随之增高[1]。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首选手术方法,得到医疗界的广泛认可和使用[2]。我院为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使用冷刀锥切和高频电刀锥切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特进行本次试验,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年龄35~64岁,平均(46.5±8.2)岁;观察组年龄38~64岁,平均(48.5±7.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接受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被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两组在年龄、性别、检查手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意义。

方法:①对照组使用冷刀锥切术治疗:首先用3%醋酸及卢戈碘液标志确定宫颈病变范围。在宫颈12点作标记。用手术刀在距碘不着色区边缘5mm处环行切口。向颈管方向呈锥形切除病变组织,锥高2.0~2.5cm,创面用Ⅱ/0可吸收线缝合止血。碘伏纱布对创面压迫止血,24h取出,标本送检,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观察组使用电刀锥切治疗:使用德国REBE公司生产的ICC350高频电刀进行切开,频率和锥形操作功率分别设定为330kHz和50W。其他具体操作步骤参考对照组。术后使用薇乔线缝合宫颈,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观察指标[3]:统计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各自的手术平均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病理情况和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分别用(x±s)和n(%)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采用t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是(30.23±7.24)min和(70.25±10.33)mL,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是(15.23±6.3 8)min和(30.22±5.78)mL,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手术前后病理情况:对照组有1例术前为CINⅢ级,术后病理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已行宮颈癌根治术;有1例术前为CINⅡ~Ⅲ,术后为慢性宫颈炎。对照组有1例病理报告切缘为阳性;观察组有1例术前为CINⅢ级,术后为CINⅡ级,观察组有1例病理报告切缘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7~14d阴道超经量出血发生率,对照组术后出血2例,发生率7%(2/30),还有1例有宫颈管粘连出现,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观察组发生术后出血1例,无宫颈管粘连出现,并发症发生率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对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免费的两癌检查,开展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可疑病灶多点活检,使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得以早期发现。CIN I、CINⅡ、CINⅢ发展为癌的危险性分别为15%、30%和45%,有效治疗CIN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宫颈锥切术能够明确病变程度、有无浸润及浸润范围,从而决定下一步处理方式。过去使用的手术刀多为解剖刀,切口大、术后易感染、术中出血量多,但是具有切除范围较广和切口边缘清晰的优势[4]。近些年来,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临床上多使用高频电刀治疗,主要是由于高频电刀操作比较方便,且伤口相对不深,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但由于高频电刀的线圈深度较小,且宫颈成型不足,切除范围有限,所以存在不能将病变部位完全切除的可能性[5],有赖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临床上对于两种方法的比较,存在不同的说法,至今仍没有准确的定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是(30.23±7.24)min和(70.25±10.33)mL,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是(15.23±6.38)min和(30.22±5.78)mL,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电刀锥切和冷刀锥切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选择电刀锥切的手术方法能够减少手术的时间,还能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具有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秋莲.76例宫颈上皮内癌变行超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切术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5(36):50-51

[2]郝晓同,王新梅宫颈锥切术对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与指导治疗作用观察[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10(3):79-80.

[3]袁小燕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4,7(30):30-31.

[4]贾敬云,吴玉梅高频电波刀环形电罔切除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5,2(17):2059-2061

[5]孟晓侠,陈智梅.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90-91

猜你喜欢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研究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观察
两种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治疗疗效观察
宫颈病变应用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分析
Livin基因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CIN患者术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宫颈电环切术在治疗CINⅡ~Ⅲ级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