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放射术在肺部小肿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8-11-08李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期
关键词:肺部

李军

摘要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术在肺部小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肺部小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好转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术在肺部小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

关键词 肺部;小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术

使用传统的方法治疗肺部小肿瘤,不仅显效缓慢,而且治疗时间长,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近些年来将立体定向放射术应用到对肺部小肿瘤的治疗当中,不仅显示其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控制率,而且能减少治疗所用时间,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肺部小肿瘤患者50例,探究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肺部小肿瘤患者5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3~76岁,平均(69.4±5.2)岁,疾病类型为肺癌4例,肝癌1例,乳腺癌6例,食管癌12例,结肠癌2例;肿瘤直径1~3cm,平均(2.1±0.2)cm。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64~ 78岁,平均(70.1±5.5)岁;疾病类型为肺癌3例,肝癌2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13例、结肠癌2例;肿瘤直径1~3cm,平均(2.1±0.3)cm;所有患者病灶皆在肺上叶与中叶。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具体方法:取体膜(体膜外应贴金属标记点、记录位置)同定住患者治疗体位,借助于CT扫描定位技术,间距设置为0,层厚设定为5mm,于透视状态下观察病灶随着患者呼吸所发生的活动度,以此作为临床参考的数据依据。设置放射治疗的具体剂量时,先确定肿瘤患者体积,再使用模拟测试的方法对患者肺部前后测定头部与呼吸频率,前后向外3~4mm,头部朝外5~10mm,左右方向朝外3~5mm。计划体积于临床肿瘤体积的基础上再朝外放4mm。确定适宜的放射剂量,之后使用三维治疗方案系统来制定出全面、详细且规范的治疗方案。在保证确定好了每一例患者的放射治疗剂量之后,使用西門子放射治疗设备中的治疗系统,对患者肺部做立体定向的放射术治疗。患者每隔l周进行3~4次的治疗,持续治疗3~5周。

评估指标: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2]:①痊愈:患者的肿瘤已经彻底消失,而且持续2个月未见有复发;②显效:肿瘤体积缩小> 25%;③一般:肿瘤体积缩小≤25%。总好转率为痊愈率和显效率两者之和。对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好转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中有1例结肠癌患者复发,复发率4.0%,对照组中7例复发(包括2例乳腺癌,2例肺癌,3例食管癌),复发率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发现,25例患者中,出现全身乏力的症状4例,1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另外出现l级放射性肺损伤3例,2级和3级肺损伤发生分别有2例、1例,出现的时间平均(3.1±0.4)个月。骨髓抑制7例,皆在I-Ⅱ度,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水平下降,未见血小板水平的下降。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我国临床医疗设备正处于持续发展的态势中,与此同时,现代化的放射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优化,对肺部肿瘤的照射已经完全实现。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表明,一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可以借助于立体定向放射术的照射治疗而控制其病情发展[3]。

肺部肿瘤是伴随着患者自身呼吸运动的发生而移动的。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肿瘤直径1~3cm,属于小肿瘤,再加上肺部呼吸运动比较小,所以肿瘤所在位置应在透视的条件下加以确定,以此来为照射体积奠定坚实基础[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好转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的随访可见,观察组复发率4.O%(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8.0%(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全身乏力、放射性肺损伤1~3级和白细胞下降I~Ⅱ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患者经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后会发生白细胞下降但是血小板并未见有异常,究其原因可能如下:①由于照射外扩较少,可能存在漏照的问题;②复发患者存在结肠的转移,自身不具较高的敏感度,总剂量效果较低,所以发生了控制偏差,由此提示,治疗时应该叮嘱患者保持既定的呼吸频率,以此来确保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立体定向放射术在肺部小肿瘤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江毅平.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肺部小肿瘤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5(29):89.

[2]路爱丽.肺部小肿瘤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J].医学信息,2015,36(z1):295.

[3]席治财.肺部小肿瘤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3):35-36

[4] 张建鑫,郝春成,罗佳宁,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6):2644-2647.

猜你喜欢

肺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肺部感染56例临床分析
拯救营地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