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生长性能、育肥及胴体性能的影响

2018-11-08蔡东森陈海军袁咏刚方金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山猪蛋白组胴体

蔡东森, 周 涛, 陈海军, 袁咏刚, 方金津, 王 鹏

(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36)

山猪属于地方品种,具有产仔率高、耐粗粮、肉质佳等优良特点。山猪的中心发源地为南京市,也是南京市唯一的地方猪种,且是淮猪中较具特色的优良品种之一[1-2]。山猪嘴筒长直,鬃毛发达,皮厚毛密,体躯中等,抗病抗寒能力强。近年来,随着全价配合饲料的普及推广,由于营养平衡程度大幅提高,山猪在体型上也有所变化[3]。

众所周知,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对动物的各阶段健康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葛长荣等研究发现,乌金猪平均日采食量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减少,且饲料蛋白水平越低,料肉比越高[4]。何欣等研究发现饲料蛋白水平过高,不但不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相反会降低[5]。在育肥期,饲料能够直接影响猪的营养沉积水平,通过营养调控手段可以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方品种猪具有肉质优良的特点,因此其开发和利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长期以来,山猪主要采用传统的饲养模式,对其优良性状形成所需的饲料适宜营养水平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使其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在配制饲料时,只能参照NRC(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1998年)[7]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品种的饲养标准。目前关于山猪蛋白水平的研究尚为空白,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生长性能、育肥及胴体性能的影响,探索山猪饲料适宜的蛋白水平,为科学配制山猪饲料、制定完善的山猪地方饲养标准提供依据,也对该品种高效饲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本试验参照中国肉脂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1998年)配制饲料,采用低(L)、中(M)、高(H)3个蛋白处理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3.13%、15.21%、17.12%。部分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料营养组成

1.2 试验猪及饲养管理

本试验在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石桥基地进行,试验猪为石桥基地纯种山猪。挑选外表健康、活力稳定、平均质量为(56.33±1.45) kg的山猪36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山猪,试验期为89 d。试验前对猪舍免疫及消毒,试验猪进行称质量和编号。试验猪每日饲喂2次(08:00和16:00)。每组试验猪饲喂于同一圈猪舍内。保持圈舍通风、卫生、干燥,试验猪自由采食和饮水,各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

1.3 样品制备

试验结束后,使猪空腹12 h后屠宰,参照NY/T 822—2004《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9]进行测定。按常规屠宰法去头、蹄和尾,剥皮、开膛,测定并计算胴体质量、屠宰率、皮厚、背膘厚等。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1.4.1 生长性能测定 分别于试验起始和试验结束时,在试验猪空腹12 h后称质量,试验期间记录每日的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质量(ADG)和料肉比(F/G)。ADG (g/d)=(试验后末质量-试验前初质量) /试验时间;ADFI[g/(d·头)]=每个重复试验期内喂料量/(试验时间×每组数量);F/G=试验期总耗料量/试验期总增质量。

1.4.2 体尺指标测定 管围:试验猪左前肢末端最细处的周径;体长:试验猪自寰关节沿背线至尾根的长度;胸围:沿试验猪肩胛后缘绕胸的周径;体高:试验猪自鬐甲骨最高点至脚面的垂直高度。

1.4.3 屠宰性能测定 使试验山猪空腹24 h,其间自由饮水,然后进行屠宰。胴体质量(kg)=屠宰后去除头、尾、蹄、内脏,称量左半片胴体质量;屠宰率(%)=胴体质量(kg)占活体质量(kg)的百分比;瘦肉率(%)=瘦肉质量(kg)占脂肪、瘦肉、骨、皮4类组织总质量(kg)的比例;背膘厚(cm)=游标卡尺测量 6~7肋的背膘;胴体长(cm)=第1肋骨与胸骨接合处中心点到耻骨联合前缘中心点的直线长度(悬挂时测定)。

大理石纹:取背最长肌横切面,在4 ℃下存放24 h,而后用NPPC(美国猪肉生产者协会)比色板目测评分。按5分制评定:1分为脂肪呈极微量分布,2分为脂肪呈微量分布,3分为脂肪呈适量分布,4分为脂肪呈较多量分布,5分为脂肪呈过量分布。

1.5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x±s)表示,数据用Excel 2010作初步处理后,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用Duncan’s多重比较法分析试验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差异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低蛋白组的平均日增质量略高于中蛋白组,而平均日采食量则略低于中蛋白组;料肉比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低蛋白组料肉比均略低于中、高蛋白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注: 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2.2 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体尺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试验初山猪各体尺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末不同蛋白水平对体长、体高的影响趋势与试验初相同,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末山猪胸围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高蛋白组胸围显著低于低蛋白组 (P<0.05);山猪管围变化趋势与胸围相同,低蛋白组均略高于中、高蛋白组,但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体尺指标的影响

2.3 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胴体质量、皮厚及大理石纹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其中低蛋白组数值均略低于中、高蛋白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胴体长和胴体垂直长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脂肪含量、肋骨数及眼肌面积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瘦肉率、皮、骨及头比例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均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中蛋白组屠宰率显著低于低、高2个蛋白组 (P<0.05)。

表4 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对猪的生长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表明,适当降低饲料蛋白水平, 动物的生长性能并无显著变化,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降低成本[10-11]。刘志强等发现,不同蛋白水平对三元育肥猪的采食量、料肉比和日增质量无显著影响[12]。董志岩等发现,在杜长大三元猪的饲料中,粗蛋白水平降低了4%,对猪的生长性能无影响[13]。此外,何欣等也发现,降低饲料粗蛋白不会影响三元杂交猪的生长性能[5]。本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低、中和高蛋白组的山猪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差异。而谭本宏等研究发现,杜长大育肥猪的低蛋白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高蛋白组,其料肉比和增质量成本显著低于高蛋白组,本试验也得到类似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14]。也有研究发现,饲料蛋白水平增加,长金猪的平均日增质量及平均日采食量有升高的趋势,其中高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但料肉比差异不显著[15]。因此可见饲料蛋白水平对猪生长性能影响不尽相同,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猪种类不同和饲料不同氨基酸比例等差异所引起的。目前已研究发现淮猪育肥后期适宜蛋白水平为14.16%[16],圩猪育肥期适宜蛋白水平为14%[8]。本试验结果表明,山猪育肥期蛋白水平为13.13%时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3.2 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体尺指标的影响

猪的体尺性状指标是猪最直观的生长指标。体尺测量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各部位的发育情况,为进一步选育留种提供依据,也是种猪性能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17]。研究表明,一些体型外貌性状和生长性能之间是有一定关联的[18-19]。从许多试验结果及遗传相关性来看,体质量与体尺性状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严燕等研究发现,皖南黑猪的体质量与体长、胸围、管围及体高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胸围指标在一定阶段与体质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20],说明胸围性状对体质量具有一定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体长、体高和管围无显著影响,胸围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高蛋白组胸围显著低于低蛋白组,这可能是由于高蛋白组日增质量较低,生长发育较慢造成的。此外这些体尺指标与生长性能结果的趋势一致,也表明体尺指标和生长性能之间的确有关联。但更加深入细致的机制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笔者也会持续关注此方向的试验研究。

3.3 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猪的背膘厚大小可反映脂肪含量高低,背膘厚越大瘦肉率越低;相反,则瘦肉率越高[19]。饲料蛋白水平是调控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适宜的蛋白水平对动物的胴体性状起着关键作用[21-22]。研究表明,提高饲料蛋白水平,可以抑制机体脂肪沉积,从而增加瘦肉率[23-25]。提高约克夏猪及长白猪饲料蛋白水平,其脂肪沉积量降低,胴体瘦肉率提高[26],但肌肉的大理石纹得分趋于下降,不利于肉质的改善[27]。本试验得到的结果却不同,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山猪的背膘厚呈先降再升的趋势,而瘦肉率则刚好相反,这可能是由于适宜的蛋白水平已经满足山猪的生长需求,而过量的蛋白则转化为脂肪沉积下来。

张桂杰等研究表明,低蛋白饲料对生长猪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28]。李红玲等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猪饲料蛋白水平,屠宰性能也无显著差异[29-30]。而本试验中中蛋白组屠宰率显著低于低、高蛋白组,这可能是由于山猪胴体对蛋白水平的变化较为敏感所致,也和试验猪种不同有关。

4 结论

综上所述,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山猪生长性能、育肥及胴体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本试验结果考虑,山猪饲料粗蛋白水平以13.13%较为适宜。

猜你喜欢

山猪蛋白组胴体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低蛋白日粮对苏淮保育猪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吊桥摇啊摇
GLUT1在甲基苯丙胺与HIV-Tat蛋白协同诱导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中的作用研究
擦玻璃
人豕大战
内洛尔公牛的饲料转化率及其与胴体品质、非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关系
精料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水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蓝塘猪与长白猪正反交F1代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