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

2018-11-07张馨丹

经营者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小企业县域信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中小微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改善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环境。近日,笔者协助农商行客户经理开展入户调查授信工作,从走访情况看,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一、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从企业层面看

第一,普遍产业低端,抗风险能力差。小企业大多科技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除此之外还可能面临政策风险,如因气味、噪音、废水等污染导致环保不达标,随时可能被关停。第二,企业规模小,可供抵押资产少。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资本积累少,符合抵押、担保要求的资产不足,难以满足银行抵押担保条件。即便多家客户选择联保贷,但因为生产经营情况不同,获得的贷款额度也非常有限。第三,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多數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其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情况,银行难以全面了解其资产负债、资本构成、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第四,诚信意识差,贷款违约率高。部分小企业主信用观念、法制观念淡薄,提供虚假信息骗贷或有意逃废债务,导致银行“惧贷”。

(二)从银行层面看

第一,全面风险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一是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信贷集中审批制,基层没有放贷权限,无法及时有效地向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提供贷款。二是银行普遍实行贷款“终身责任制”和不良贷款“零容忍”政策,责任追究趋严,激励政策不足,影响了客户经理对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第二,小企业信贷成本高,影响了银行的积极性。银行无论多大额度的贷款,所花费的工作量几乎是相同的,发放小企业笔数多、额度小,需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势必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限制了银行的放贷积极性。第三,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少。目前,我国小企业普遍融资不足的情况与中小银行数量不足有直接关系,县域内普遍只有农商行、邮储银行等少数几家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融资,金融机构与小企业数量不匹配,金融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三)从社会层面看

第一,信用担保资源不足,管理不规范。担保机构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担保门槛高,审批条件苛刻;部分担保公司存在经营不规范、资信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资信不被金融机构认可。第二,部分中介机构社会公信力低,加剧了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矛盾。部分社会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责,影响了企业的会计资料、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的可信度。第三,征信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分散获取难度大。目前,国内只能通过人民银行查贷款问题,工商局查工商信息,法院查诉讼记录,公安局查犯罪记录,最终才能获得客户的征信情况,各个体系分散,信息不够全面,更新不及时。

二、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

(一)企业方面

第一,应提升素质,切实增强融资能力。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信用意识,树立诚信形象。第二,密切与金融机构沟通,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消除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顾虑,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贷款按时归还。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征信和外部信用评级工作,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信用条件。开阔融资思路,拓宽融资渠道。第三,在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同时,要注重外源融资,可通过抵押、质押、典当、租赁,吸纳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

(二)银行方面

应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将大力发展县域企业信贷业务作为自身信贷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应改变以贷款为主要赢利指标的考核方式,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和比重,适应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机制。要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规范各项收费标准。

(三)政府方面

应综合发挥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的作用。第一,应搭建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规范企业融资中的各类行政收费,能免则免、能降则降,避免重复收费。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树立与中小企业的共存共兴理念,增强主动服务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自觉性。第二,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组织制定统一的抵押品登记、保险、评估操作程序,减少逆向风险和道德风险,减少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适当减免或取消部分困难企业的评估、登记等费用,降低企业负担。第三,应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增强信用意识。目前,众多国内银行的小贷业务均采用德国的IPC模式,其核心是实地考察和信息验证。缺点是决策过于依赖信贷员的判断,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而德国普遍拥有极高的信用意识和社会网络系统,所以IPC执行起来比较容易。不同于德国,国内的失信成本低,致使很多小作坊通过夸大资产或向信贷员隐瞒资产信息来骗取更多贷款并且只贷不还,导致小作坊的不良贷款记录多。加之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难以及时掌握客户全面的征信信息,容易产生“惜贷”“惧贷”现象。因此,应加快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同时对违约失信人要加大惩戒力度,提高其违约成本,增强其信用自觉。

三、结语

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关系国内县域经济发展,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存幸福,需要加快制度创新和信用体系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虽任重道远但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为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作者简介:张馨丹(1996—),女,河北石家庄人,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商业经济专业(大四)。]

猜你喜欢

小企业县域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失信商人的悲剧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浅论小企业会计管理
如何加强小企业的会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