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18-11-07李志红

经营者 2018年16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李志红

摘 要 我国从2015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新的《预算法》,由此揭开了我国现代预算领域发展的新篇章,是我国现代预算制度向更规范、透明、有序迈进一步的重要标志。在新的《预算法》中,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的高低关乎其平常各项事务能否顺利开展,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中,笔者立足于新《预算法》,结合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从重视程度、编制方法、监督和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约束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现代社会组织构成的重要部分,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有序发展提供着各项服务与保障。与企业运行自收自营不同的是,我国绝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质的,其运行经费来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财政拨款。另外,有少部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收入。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并无专门的体制机制,经费管理与预算等都比较随意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体制松懈、管理人才缺乏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传统的粗放型的财务管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提升。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财务预算功能的实现,使之社会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所以,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之策,能够帮助改革综合财政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让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预防与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缺乏重视程度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经费来源渠道及其不强调经济效益的实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在思想上对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往往并不重视。可以说,有很多领导自认为其体制不同于企业,便忽视预算管理,更无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将部门工作与业务当作其重点关注的内容,而部门的财务人员仅把核算、审核项目经费当作自己的主要工作,会计工作人员往往对填报财务账目、会计报表更为重视,可以说无人统筹管理财务与预算。严重的条块分割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况。同时,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相关财务会计知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知之甚少,未对整个单位资金运用过程中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做到充分认识,因此便没有将其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真正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出来。当前,预算管理问题频发,如未充分挖掘出预算管理工作应有的参与决策和监控作用,严重影响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中,预算编制占据着起点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科学的预算编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水平。但现阶段,还有诸多问题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性是预算编制的一个明显问题,以致预算管理水平一度停滞不前。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让各部门人员参与进来,调研与论证不充分,导致预算编制同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各部门的情况冲突。加之预算时间不长,编制也仅凭主观经验进行,以简单的增量预算法为主,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进而出现不断调整、追加预算的情况,让预算执行的权威性、约束力无从施展,最终使预算管理的严谨性与权威性受到影响。

(三)预算监督管理与控制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立预算管理的监督管理机构,未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对预算的监管。同时,鉴于在国民经济中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就需接受各方的监督与评价,让预算的公开公正性得到充分保证,检验有无落实预算,将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但如今相应的外部监督评价机制还较为缺乏。除此之外,就算外界的意见被接纳也无法立即调查处理,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缺乏健全的处理机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财务预算的管理氛围

单位领导与管理人员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以致认为全面预算只是一项任务而已,只把其当作一种行政指标,借以获取资金,未将其纳入实现管理目标的工作内容中,不具备较高的重视度与积极性。一些管理人员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只是为了预算而预算,未对全面预算管理蕴含的内部管理理念做深入理解,沒有充分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

(二)未形成预算编制工作的整体规划

通常预算编制均是由各部门领导对本部门的预算现行编制,等到上级部门通过后,再将基层单位的预算进行汇总,并予以上报,最终制成单位总体预算。可以说,缺少整体规划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没有专业的预算管理部门,所以让单位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时沟通不畅,单位的总体预算主要是简单汇总各基层单位的零散预算而得,各基层主体对单位的发展规划一问三不知,导致提供的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三)缺乏预算执行中灵活调整

事业单位在预算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没有在第一时间总结分析预算执行结果,造成单位未在执行预算时将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给找出来,也就不能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目标的差异,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面的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对预算管理知识展开积极宣传,借助多种方式促进单位预算管理意识的增强,如多媒体、专题讲座等,把预算管理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增强其工作的重要性。各行政事业单位可选择某一固定的时间对预算管理知识进行交流,提高领导的思想觉悟,使之具备更强的预算管理操作能力,以将带头示范作用在单位中发挥出来。同时,为促进管理人员政策认知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领导考核时,应将国家相关财经法规作为重点内容,由此让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主动学习预算管理知识。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效率,让财政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增强其使用效益,则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效果。要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就应积极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和财政资金收支约束制度。第一,健全预算执行监督制度,预算执行即根据预算编制方案执行财政资金的使用计划,为此一定要在检查与监督预算执行上做进一步的加强,以安全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第二,完善收支约束制度,避免出现肆意浪费与挥霍财政资金的情况,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预算监督和控制

如今,我国主要采用的是三位一体的审计模式,其中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单位内部审计。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将自身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完善运行机制,保证资金安全,将科学理财观渗透到各个环节,让资金使用更加安全规范、科学有效。具体来说,第一步是完善单位内控机制,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不断加强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和职能性,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拓宽内审、监督的范围,即不仅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合法性的结果,同时预算制度和预算贯彻执行也属于重点审计与监督的范畴,着重说明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经营管理有理有据,有制可依。其次,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向社会公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接受大家的监督,公开、公正地实施预算管理。另外,还需将意见反馈机制建设好,虚心接受公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认真复查,对于公众提出的意见做到及时反馈和处理。

总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之策,能够帮助改革综合财政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让腐败问题得到有效的预防与解决。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分析现有问题并对症下药,真正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坚实的基础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为国家税务总局铁岭市税务局)

参考文献

[1] 蒲又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6(13):182-183.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