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体系

2018-11-07王晶晶陈明锐

电子测试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职业

王晶晶,陈明锐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南海口,570203)

0 引言

2013 年12 月4 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获得了第一张4G牌照,均为TD-LTE 制式。2015年2月27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第二张4G业务牌照,即FDD-LTE牌照,我国全面进入4G规模商用时代,从此,中国的移动通信开始了2G、3G和4G多种网络、多种制式同时存在的格局[1],如图1所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行业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如何适应行业发展,为社会及企业培养合格的移动通信专业人才是专业教学面临的重大问题。

图1 目前中国共存的移动通信技术

国内对高职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还停留在3G的层面上,不符合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也少之又少。以工学结合[2]作为重要切入点,以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和岗位需求为依据,制定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使课程内容紧密贴近岗位能力需求,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全程不脱节、不断递进的特点。

1 4G背景下的职业岗位群

高职高专的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是动手能力较强,就业时主要选择的是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岗位。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市场调查,以及与企业一线的工程师、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结合近几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本文确定了与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站安装与维护:要求熟悉基站的系统结构,能完成基站系统的安装与日常巡检及故障抢修等工作。我国目前2G、3G、4G多制式、多网络并存,因此对本岗位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工作要求能适应长期出差,适合男同学。

(2)网规网优:要求能利用测试软件完成前台的数据测试,并在后台完成相应的网络规划与优化。岗位需求量巨大,同样要求能适应出差,适合男同学,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情况,从事本岗位的学生数量较多。

(3)移动终端[3]:包括移动终端测试、维修、生产、营销等岗位。要求学生能进行电路绘制与识别、能进行电子焊接(包括基本元件、集成电路、排线等)、能操作各类电子测试仪器仪表、能维修常见移动终端故障、能组装移动终端及整机调试。

(4)工程设计:从事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咨询规划、勘察设计、工程安装调测、网络优化和代维服务业务。要求学生能在勘察的基础上完成图纸的绘制及设计工作。

图2 与职业岗位群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5)工程督导与监理:对工程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或规范指导,负责工程的开通和验收工作。经过调研,很少有学校专业开设此专业,导致从事本岗位的毕业生很少接受过通信督导与监理方面的专业课,为此,我们从今年起开设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来满足岗位的需求。

(6)销售与客服[4]:在熟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销售与客服,注重人际关系与礼仪。对于本专业的女生而言,此岗位比其他岗位更适合,但是往往很多人看不上,觉得没有发展前途,这就需要专业老师对其进行慢慢引导。

2 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学生不容易接受理论知识,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却偏向于理论化,无法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许多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方案多年不变,但由于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更新较快,我国目前2G、3G、4G并存,5G蓄势待发,设备种类繁杂,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与改革,培养的学生将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出发点,依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了“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突出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针对上述职业岗位群提出了对应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中的六个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课程各有重点,除了要掌握目前主流的关键技术外,“基站安装与维护”岗位侧重基站的施工,重点课程是《通信工程施工》;“移动终端”岗位主要包括移动终端的测试、维修和生产,重点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和《单片机原理》;“工程督导与监理”岗位注重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指导,重点课程是《通信工程施工》和《通信工程监理实务》;“网规网优”岗位要求学生在熟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前台的测试和后台的优化,重点课程是《网络规划与优化》;“工程设计”岗位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网络的规划和设计,重点课程是《Auto CAD》和《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销售与客服”岗位要求有一定的营销技巧,重点课程是《市场营销》。

本课程体系是我系专业教师和中兴通讯新思教育的工程师在准确定位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能体现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又与目前的主流技术相统一,符合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理论课程都由专任教师来承担,而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均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担任,他们熟知工作岗位中所需的专业技能,能把最真实的工作任务带到课堂上来,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推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院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是与中兴通讯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的省级特色专业,在校企双方共同研究职业岗位群、制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

“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完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第三年进入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单位的优势,有效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仅靠学校的教育环境难以实现,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所以,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是势在必行的。

在实施“2+1”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学校与企业的一致性,尤其是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专业对每个学生都分配了一名专业教师作为校内指导老师,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遇到任何的问题都要与指导老师积极沟通,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与学校失去联系,同时,校内指导老师要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难题进行指导,并负责学生实习报告的撰写。每个学生到达企业实习的时候,都为其分配了企业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直到学生能独立胜任工作岗位。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加入了职业素养课程,形成双主线教学,即职业素质线+职业技能线,通过双主线教学改变我国现有4G人才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5]。

职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类课程,如表1所示。

其中就业能力提升系列课程在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后进行,安排在三年级的第六学期。通过此训练,让他们迈出校园后能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

5 总结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出发点,依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 “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突出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完全符合高职高专的特点。

本文提出的课程体系已经在2013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付诸实践,并逐步完善,推行新的课程体系后,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2013级有很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受到单位的一致好评。2016年,本专业2014级学生参加了“4G全网建设技术”技能大赛,该赛项既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相一致,又结合了高职通信类专业的实训特点,考察了选手对4G-LTE进行全网规划和故障处理的相关技能,考察了学生对传输网、数据网、4G核心网和无线网知识的掌握,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全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共有六个小组参加省赛,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成绩远远优于省内其他同类院校。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