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作文“雕饰”,回归生活本真

2018-11-06吴若乐

赢未来 2018年31期
关键词:雕饰生活化作文

吴若乐

摘要:学生作文的失真,失趣,失情,跟学生没有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有关。笔者认为,学生习作一方面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是心灵世界的独白,真正意义的作文必须是经历了生活,体验了生活,表达了生活,创造了生活。

关键词:作文;生活化;真情感悟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本身。”学生写文章的一切材料来源于生活,积蓄于生活,当他们在充盈有趣的生活实践中自由写作,那写出的内容就非常实在、活泼。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的作文回归儿童生活,走一条具有浓郁生活色彩的作文之路。

一、童眼看生活——积累素材

写作与生活如同鱼和水,凡是与生活如鱼水相融的写作,是“绿色”的,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而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那么的鲜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睁开好奇的眼睛,去面对世界,去面对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并始终保持一种不断发现的新鲜感、渴望与冲动,继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一)放眼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有他们开心的事,有烦恼的事,也有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这些都是他们亲自经历、参与的,感受必会深刻。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课间的自由活动,每一个课间都是学生的自由天地,他们会开展丢沙包、下象棋、跳皮筋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的常规活动,诸如主题班会,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等等;还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这些交往包括课堂上的交往,也包括课余时间的交往。

(二)亲近自然世界

在生活中,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纯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多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座……在大自然的怀胞中时,灵感的思绪被美景所触动,奇思妙想自然会随之而发。

(三)贴近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是丰富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如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凡人小事,那些形形式式的事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愤怒,或令人捧腹大笑……记下这些事情,就等于开辟了极大极好的作文“题材库”。另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农贸市场,慰问孤寡老人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访谈,对以前不关注的事,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童心悟生活——体验真谛

儿童感悟世界,总是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感受,有时看起来是那么的幼稚,不成熟,但却富有童趣、童真,有自身独特的体验。尊重学生的这种体验,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思索,激起學生有话想说,有事想叙,有情相抒的欲望。

如本学期开学初,为响应班委提出的“每人为教室献盆花”的倡议,学生带来了34盆的鲜花。忽然有一学生说:“啊!我们把春天搬进教室了。”我一听,觉得这是学生真实独特的感受,立刻表扬。于是有学生说:“春姑娘和我们一同学习。”有学生说:“春天飞到了我们的身边。”等等。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是独特的,充满童趣的,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畅写所想,无拘无束。

教师不要把从成人角度感悟出来的观点与见解作为尺子发给学生,爱护学生个性化的认识与想法,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生活的真谛。

三、童笔写生活——表达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我们应在写作中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自然、社会现象和生活内容带入自己的课堂,从而把生命的内在欲求转化为一种生命表现,让学生在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在以保护家乡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全班同学纷纷讲述了耳闻目睹的破坏环境的现象,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我因势利导,让同学们用笔来写出自己的感知体验。《面对这一切,我要说》、《可耻啊!人类》、《环保,从我做起》,同学们文思泉涌,有些同学甚至编出了一个个童话故事,如《小河哭了》、《凤凰山的倾诉》等等,生动形象地揭露并谴责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用个性化语言表达了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

诺瓦利斯说:“人的心灵有着比内心世界及其要求更高的东西,这是想像力、兴奋的感受性。人可以用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去感受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应去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活生生的体验环境,让他们把这种生活体验真实地写下来。

作文反映生活,生活彰显作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解放个性的原料,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避免成人化,虚假化,僵硬化,才能多姿多彩,有活力,有灵性。

参考文献:

[1] 陈德兵,[在记录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绿洲],《新作文.小学教学》,2003年第3期

[2] 黄会芳,《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3期

[3] 徐初苗,《‘作文的儿童与‘儿童的作文》,《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雕饰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吉代荣作品
明清京作雕饰家具设计文化探析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