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

2018-11-06冯天袁毅

山东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事象现代诗

冯天 袁毅

摘 要:意象作为诗歌情感的寄托,常被称为诗歌的灵魂,但从诗歌写作的本质来讲,诗歌是以表达诗人情感为首要目的,意象只是对描述的延伸,是将诗人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的载体,纯粹的诗歌应多留出供读者思考的空间,并非将思绪限制于某一具体事物。根据灵感去创作,从人本身的听、视、触、味等感官出发,写出最真实的情感。

关键词:非意象;纯意识;事象;现代诗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最简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被人们长期追捧,诗歌里面的意象元素也在不断丰富,但是否可以另辟新径,将诗歌中的意象淡化,甚至是移除,那也许会是一种新的体验。本文旨在从非意象化的角度阐述诗歌的写作思维,并尝试提出一种新的设想——纯意识诗歌。

二、诗歌无意象化的可能性

意象二字,拆开来看,意就是作者的感受,象是将感受形象化的载体,可以把意象理解为作者寄托感情的对象,但这个对象是否必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追求也不尽相同,1909年在英美兴起的意象主义运动看似轰轰烈烈,但不出10年,在1917便已夭折,后来的评价是这样的“意象派运动充满了自嘲的意味。首先,诗集中的诗篇常和宣言中的原则不相吻合,(我们该信哪一个——实践还是理论?)意象派诗人的一位D·H·劳伦斯,他的作品即在意象派诗集中出现,又在另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迥然不同的流派的诗集中出现”。[1]p7这大概已经说明了问题,对于古体诗歌,1914年休姆在论现代诗的讲演中重复了斯托勒的感受:“(这)是我反对诗律的理由:它使人们没有诗的灵感就写诗,而他们的头脑(原文如此)中并未充有新的意象。”[1]p7 现代诗歌本应是自由体,无意象之说,意象是诗歌灵魂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就现代诗而言,诗中如果没有具体的现实事物,也就是说没有形体来让诗人托物言志,也许会是另一种体验,有一首诗这样写:生命如此短暂/落下的遗憾也许知者甚少/期待的只是被呼唤乳名/十年之久//恕上帝定下生死/关上那扇窗/不必等待/且将那慈祥留在喉间/闭眼,恬淡呼吸。诗中的形体只有窗和喉,但并未賦予这两个形体具体的含义,此时的诗歌是抽象化的,由读者去给予其中的意义。

不可否认意象的强大,它使得诗歌不再像清风一般飘忽不定,赋予诗歌以肉体,让读者更容易进入诗人的世界,了解诗人所想,所表达、期待的东西,也更易置身其境。但是诗歌脱离意象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举例来说,如果诗人写月亮代表了思念,看到月亮便是家乡的方向,那么当读者读起这首诗时,再去看月亮,必然会联想自己的境遇,或许是思念亲人,或许是思乡,和诗人有种情投意合的错觉,觉得这首诗就是自己的心声,月亮便是思念的象征性物体。就像世界上不会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多多少少会有所差异,月亮不只是思念,还有团圆、爱情、凄冷等等象征意义,寄托思念的不止是月亮,还有杨柳、酒杯、歌曲等等载体。如果一首诗歌中只是写出诗人此时的所思所想,不去提及月亮的话,读者也不会将想象力限制于月亮的思念中。

1908年10月21日,庞德在给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一封信中,把他的“诗艺的最终成就”写为:

1.按照我所见的事物来描绘。

2.美

3.不带说教

4.如果你重复几个人的话,只是为了说得更好或更简洁,那实在是件好的行为。彻底的创新,自然是办不到的。[1]p7

诗人是最敏锐的群体之一,听、视、触、嗅等等都是可以带来灵感的感觉。虽然无意象诗不得含有视觉上的形体,但可包括其他感觉上的现象。[2]在写作中只是写出自己的意识,并不将具体的事物牵扯进来,不做比喻,那么诗歌的无意象化就会实现。例如冰心的《黄昏》上帝啊!/无穷的智慧,/无限的奥秘,/谁能够知道呢?/是我么?是他么?/都不是的,/除了你从光明中指示他,/上帝啊!/求你从光明中指示我,/也指示给宇宙里无量数的他,阿们。在这首诗中,只是写出了自己的意识,并未对其润色,无意象的诗歌就是如此,写出来的只是内心渴望表达的,不掺杂任何具体事物,抽象化的表述满足美的渴望,也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台湾著名诗人苏绍连指出,形象经由意识转化成意象,意象的依据是形象,而形象的构成一定要有形体,所以若一首诗当中没有形体存在,那就是无意象诗歌。[2]

诗歌追求的是无限的意境,让一百个人来读会有一百种不同的体验,那么抽象化诗歌则必不可少,诗歌的无意象化也就会存在。

三、纯意识诗歌的艺术特征

维吉尼亚·伍尔芙是著名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意识流文学主要是利用人飘忽不定的潜意识,用文字表现主观印象和感性活动,让艺术描写的笔触深入人物意识中。[3]

诗歌是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是诗人对生活感触的描述,将意识流加入诗歌之中也就是纯意识诗歌,它的写作正是基于对心灵深处的瞬间刺激,由此爆发出来的强烈情感,这样一首诗歌就主要不是去描述某一事物,而是去抒情,这正是把握了诗歌的本质特征。

3.1诗歌事象化

当一首诗歌移除意象后会饱含深意,只是利用诗人敏锐的觉察力去描述,去谈自己的感受,这时诗歌只会去表达,去描述诗人当时所思所想,不必牵扯进来其他事物,诗人要做的是将心交给文字,文字自然会寻找读者。

纯意识诗歌讲求事象化,事象即对一件事情的描述,记录事情的发生。“事象化是事件过程中的直接呈现,以叙事为主要手段,客观而平静地打开对象,避免主观修辞因素,形成更为外露的现实语境,它与传统诗艺迥异其趣。”[4]早在宋朝宋诗中事象已有萌芽,”‘纪事、‘纪其事、‘记事、‘记之、 ‘以纪等提法在诗歌领域中变得非常常见。以诗纪事的倾向,使得诗歌中景物类、形象性的内容有所减少,而行为性、动态性、过程性的内容有所增加。”[5]

事象化的诗歌是描述发生了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叙述诗人的所作所为以及对这件事的想法,并不具体到某一特定的物质载体。

3.2情感的瞬间爆发

在写诗时应该是根据灵感的爆发,并将其抓住,不掺杂其他杂质,甚至不用过多的思考,当某物触动心灵或是表达内心所向,抓住灵感将诗歌一气呵成,不使用任何喻体,也就不会禁锢思想,就敞开想象去创造、去创作。比如看到风吹过树叶,想起多年前还有过此时的场景,就去写,用笔头记录下自己此刻的想法,不管她是什么,怎么样,对与错,写下来,铸造成诗歌,就是一种成功。

“刘勰在《情采》篇中强调‘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指出‘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6]不娇柔,不造作,不为了写作去执笔,也不为文字而曲膝。如果写不出来就停止,不为任何一个字费工夫,最纯粹的诗歌用最纯真的态度,利用刹那间电击般的心動去描绘一个场景,写下感触即可。

有一首《下一个清明》这么写:下一个清明也是雨天/我在这头等你/冰冷,微咸的思念/在梦中会沐浴一场阳光//空气里还留有温柔/划破夏天的念想/第一缕清香送给不舍/随后的留给呐喊、泪水、疯癫//下一个清明也有狂风/你要等我回来/颤抖、抽泣、轻轻呼唤/沉默是今天的晚餐。因为是清明,因为是雨天,所以想到的是下一个清明的状况,就是利用一时的情感爆发,触动心灵的场景去描绘,甚至是啼哭,写下诗人的情感、意识。

3.3留有无限的臆想

诗歌追求的是意境之美,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营造的空间越大,不用条条框框去束缚思维,就像给思想插上翅膀一样,放手让她飞翔,多高多远都不用去管,诗人要做的就是给天空中加上云朵、阳光,让诗歌的天空多些晴朗的象征,但这些晴空里的东西可有可无,甚至触摸不到,读者想要去哪,任其驰骋便是。

要想留有臆想的空间,营造意境是前提条件,蒲震元认为,“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 [7]p21用文字去记录意识,用纯意识去描绘场景,半抽象化的场景就是意境。这样利用瞬时思维表达出来的意境,并不是虚实结合,不以实体去限制思想,也就会留有更大的臆想空间。

四、纯意识诗歌的发展空间

现代诗与古诗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形式上自由、开放,平铺直叙的描述过去、现在,或是基于过去某一时刻的事情对现在、将来的感触和思考。

意识流自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英国陶罗塞·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仅是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的表现也不容小觑,那么纯意识诗歌的发展也许会成为诗歌的另一种写作手法。

残雪在面对湖南某高校老师的访谈中回答要扎进人性的深层海洋——潜意识,将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并发动创造力。她相信这类文学是站得住脚,并经得起历史考验的。[8]p8笔者认为,如果意识流在诗歌中大量使用,不仅是对意识流的发展,更是对现代诗歌舞台的扩建。

五、结语

诗歌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历千年之久,不管是诗经、楚辞、乐府民歌,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它们都是一脉相承,但又风格迥异,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就像历史在发展一样,没有东西是亘古不变的,诗歌也在新世纪不断进步发展,以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非意象化诗歌也许称得上是一种趋势,将纯意识融入诗歌则是一种新形式,由于笔者能力有限,纯意识诗歌的发展还有待更深层挖掘。

[参考文献]

[1][英]彼得·琼斯.意象派诗选[M].tr.裘小龙,广西:广西新华书店,1986.7.

[2]苏绍连.无意象诗·论──意象如何?如何无意象?[J].吹鼓吹诗论坛13号次:7-27.

[3]邬跃生.从《星期一或者星期二》看意识流小说的特征[J].广西社会科学,1998(2):103.

[4]陈忠义.现代诗语新论: 意象、非意象化、无意象之纠结[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0):95.

[5]周剑之.从“意象”到“事象”: 叙事视野中的唐宋诗转型[J].复旦学报 2015(3):50.

[6]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7.

[7]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残雪.残雪文学观[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猜你喜欢

事象现代诗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地理事象运动与分布的教学把握
梅山信仰民俗事象:“游船”——收瘟摄毒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