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考试焦虑案例的咨询报告

2018-11-06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求助者咨询师自卑

朱 亮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21)

考试焦虑是大学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它作为一种消极情绪,不但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考试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已有研究表明学业不良者考试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学业优秀者,因此破解学业不良的关键是破解其考试焦虑,而了解考试焦虑的成因对症施治则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已有研究表明考试焦虑的形成与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和家庭、社会环境相关。其中家庭教育失误,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对子女的管理缺乏民主、片面追求子女学业均是造成子女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因为家庭教育失误形成了不良的家庭教养模式,进而导致子女产生自卑情结,在子女遇到学业困难时便产生考试焦虑。

萨提亚治疗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具有人本理念、形式灵活、具有实践性,特别在改善大学生自尊(自卑)方面是有效的。同时该模式强调:家庭是一个有机的、生动的系统, 任何一个人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变化, 改变家庭可能是改变个人最有效的途径。咨询中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通过交谈、启发来访者完成主题绘画帮助来访者构建原生家庭图谱,使来访者和家长意识到家庭内部沟通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冥想让来访者暴露问题,再澄清来访者的挫败感后,在他缺乏勇气时适时地鼓励他。本文将报告一例因自卑情结导致考试焦虑的大学生的咨询过程,以期为高校内类似案例的解决提供一种方法上的参考。

一、初始访谈

1.个案基本信息

26,男,20岁, 某工科大学大一学生,汉族,独生子,出生顺利,身体发育良好。来自山区,父亲为当地公务员(领导),母亲为保险推销员。

2.个案心理及相关成长历程

Z,自出生后不久,母亲为了照顾他放弃了民办教师的工作,而母亲当年的同事最后都转为公办教师,此事经常被母亲提起,求助者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

初中起根据父亲安排赴外地某平原县求学。中考成绩一般,父亲找关系使Z进入重点高中,入校后Z发现身边的同学见识广、学习好。高中阶段Z学习努力,但第一次高考失利,遭到父亲的打骂,曾有跳崖轻生的行为,轻伤。Z通过二次高考进入某重点大学,脱离高中的紧张环境,上了大学就想放松一下,他的爱好是看玄幻小说,并将自己想象成小说主人公。大一期末考试因为不及格科目过多被做降级试读的学籍处理,父亲知道后气急败坏,又一次打骂求助者。目前是入学第二年因为学籍处理仍为大一学生。

3.主诉、个人陈述及咨询师印象

主诉:临近期末考试还有一个多月,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下,不愿意与家人沟通,失眠,持续一周。

个人陈述:他知道父母对他期望很高,自己也想努力,但自己太笨了。第一次高考失利和上学期的学籍处理他一想到就非常的痛苦,降级后仍然住在原来寝室,其他同学都大二了自己还是大一,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降级开始强迫自己不看玄幻小说,有一段时间坚持的比较好,目前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多月晚上睡不着还会看小说。最近一想到考试就感觉很紧张,不知道如果再挂科该怎么办。自己对是否有必要继续上学拿不定主意。

咨询师印象:Z,身体强壮、胡须浓密,佩戴高度近视眼镜,仪表略显邋遢,说话寡言,声音小,语速慢,谈话过程中不敢与咨询师对视。在谈及考试、成绩等敏感词时表现紧张,不停地挠头、搓手,神情无助。

二、成因分析

1.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高考失利,降级。

(2)亲子沟通问题:在求助者看来,父亲严厉、关心学习成绩胜于关心自己。

2.心理原因

(1)求助者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不能有效的和父亲沟通,也不能高效的学习。

(2)被焦虑、恐惧和自卑的情绪困扰,不能自己缓解。

(3)人格特征:内向、敏感。

三、心理评估及咨询目标

1.心理评估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的问题系由“压力—自卑—逃避—挂科”发展到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认识问题根源,重构压力应对模式,从而增强自信、缓解焦虑。故可诊断为心理正常,心里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

2.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经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提升自信心,缓解考试焦虑。

(2)能够与父亲进行良好的沟通。

(3)在达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

四、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分为:建立咨询关系、发现与解决问题、转化整合三个阶段。

1.建立咨询关系阶段(第1次)

(1)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2)方法:会谈、图画

(3)过程

A.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和规则。

B.通过交谈收集信息。

C.介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原理及机制,强调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短暂的焦虑、恐惧、痛苦等不适,取得求助者的配合。

D.画原生家谱图。

在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描述绘制了求助者的原生家谱图,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审视原生家庭图,发现了在原生家庭中各自的角色、生存姿态以及性格特点。

2.发现并解决问题(第2-4次)

(1)目的

A.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寻找自己问题的根源。

B.帮助求助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重获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感。

C.与求助者成长的目标建立联盟,建立新的应对压力的方式。

(2)方法:会谈、画图、冥想

(3)过程

A.发现问题。经过与求助者协商,咨询师让求助者以绘图的方式画出他与父亲的沟通场景。

咨询师:在你的记忆里,你的父亲在遇到困难、面对压力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

求助者:他会变得很暴躁、在单位会责备同事,在家会骂我妈、骂我。

咨询师:在你父亲责骂你时,你是什么感觉?

求助者:我觉得我确实做得不够好。(条件化)

咨询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求助者:因为父亲是这个家庭的主宰,而且他做任何事、说任何话肯定也都是为我好。

咨询师:那你是如何面对压力的?

求助者:(沉默一分钟)我好像喜欢逃避、认错(讨好),就像上学期期末明知要考试了,我还彻夜看玄幻小说,把自己想象成小说里的人物。

通过重新审视原生家庭图求助者意识到他的内部冲突更多地与自己的基本三角关系(父亲、母亲、孩子 )有关。而通过对原生家庭图和与父亲沟通图联合解读,事情变得清晰起来,咨询师发现在这个家庭中,父亲在压力情境下的应对方式是责备,因为责备他人而感到缺乏力量。求助者在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是逃避,他因为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感到无能为力。两人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样的:不能成功的应对压力,感到不足,并具有低自尊。

咨询师告诉求助者现在可以充分的体会自己对父亲的愤怒和怨恨。一旦他清楚的认识到父亲的行为和他的反应之间建立的联系,他就会感到精力集中、充满希望,并觉得自己现在对这件事情拥有了控制权。

接着,咨询师让求助者总结了自己的家庭规则:

1.父亲拥有权力。

2.为了让家庭和睦,我必须去讨好别人。

3.学习比“我”更重要。

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处理了他在回忆和再联接过程中出现的愤怒和怨恨,使求助者意识到他与父亲的沟通目前正是陷入到“威胁与奖赏”模型之中,即由处于高位的父亲来规定什么是好的,处于低位的求助者只能去遵守这些规定,当求助者行为“良好”时就会受到奖赏,反之则会受到威胁或惩罚。而要咨询师要引导求助者与父亲建立新的、平等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的理论基础是“种子模型”,即个性化决定其身份,每个人生来具有潜能,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帮助其成长,很多时候只是本人没有意识到这些资源。

B.建立新的应对方式。这一阶段咨询师通过冥想帮助求助者释放隐藏在内心的愤怒,并建立新的应对方式,即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发现自身拥有的资源,以成人的方式跟父亲平等的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通过抚摸求助者的胳膊缓解他的痛苦,给他支持。

(冥想小时候被父亲责骂的场景)

咨询师:你当时几岁?

求助者:七、八岁的样子。

咨询师:你当时害怕什么?

求助者:怕他骂我。

咨询师:他骂你意味着什么?

求助者:意味着我错了,我应该按照父亲期望的那样写完作业才能玩(条件化)。

咨询师:这是你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是你父亲的期望?

求助者:(沉默一分钟)好像是他想要的。

咨询师:那你真实的想法呢?

求助者:其他小孩都没写作业、都在玩,为什么我不可以?贪玩是小孩的天性嘛!

咨询师:很好!我们就应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去想应该如何感受和思考。你现在可以告诉父亲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与学习相比你更重要。

求助者:(沉默三十秒)我不敢,怕他骂我。

咨询师:不用怕,你只是告诉他你的真实想法而已,即使挨骂也是你为自己的真实想法承担风险,只有这样你可能获得真正的“安全”,以后他就不会再责骂你了。

求助者:(沉默三十秒)可是我还是不敢,我那么小。

咨询师:你现在几岁?

求助者:二十一岁。

咨询师:是啊,你已经二十一岁了,已经是个成人了,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你是重点大学的学生,这至少说明你很聪明,比你大部分的高中同学都优秀,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支持你,比如你的母亲、同学还有我。你不用怕,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吧。

求助者:好吧……

……

咨询师:说出来感觉怎么样?

求助者:说出来感觉好多了,后果也没那么可怕,我也没那么弱。

咨询师:你现在慢慢睁开眼睛看看,你还是好好的坐在这里。

求助者:(睁开眼睛)是啊,谢谢你!

3.转化整合阶段(第5次)

(1)目的:强化第二阶段的认识。

(2)方法:会谈

(3)过程

A.鼓励求助者积极主动的和父亲沟通,帮助求助者强化新的亲子沟通方式。

B.求助者告诉咨询师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继续求学,但绝不仅仅是“为了父母”,而是他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并就如何学习和提升自信与咨询师讨论。

C.帮助求助者制定今后的亲子沟通计划和学习计划,并约定电话会谈。

D.结束咨询:鼓励求助者多关注自己的内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本人的评估

通过咨询考试焦虑得到缓解,人际关系改善,自信心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以新的方式与父亲沟通。

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

通过咨询能够正确的认识学习,不再逃避,全年挂科仅为1门,学业压力明显减轻。担任学生干部,工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3.求助者父母的评估

通过咨询不但孩子的学业问题解决了,而且亲子沟通也得到改善,对咨询效果满意。

4.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咨询求助者焦虑、自卑的情绪得到明显缓解,人际关系改善,能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求助者的自我评价明显提高。

六、结论与反思:

本案例通过萨提亚治疗模式的运用,特别是通过会谈、绘制原生家谱图和家庭沟通场景图的运用,让求助者能透过考试焦虑的表象看到焦虑背后的不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由此产生的自卑情结。短期内通过心理疏导缓解考试焦虑比较容易做到,但在实践中这种疏导的成效很容易反复,要想从较深的层面消除这种考试焦虑必须要挖掘焦虑背后的成因。就Z案例来看考试焦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不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由此带来的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和应对方式,以及长期形成的自卑情结。要想消除考试焦虑最根本的是要改善家庭沟通的方式、提升自信水平,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求助者和家人的配合,咨询师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相信求助者和家人在咨询师的引导性能够认识问题并有能力解决问题。Z案例的成功解决也证明了这一点,证明萨提亚治疗模式在解决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导致的自卑,进而导致考试焦虑、学业困难的案例当中是有效的。

通过本案例也告诫家长在子女的教养过程中对子女的期望不能过高,在管教上不能过分严格、专治,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不能片面追求学业成绩而忽视的子女本身的感受,最后是在考试焦虑发生后要善于寻找焦虑背后的原因,特别是子女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

猜你喜欢

求助者咨询师自卑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拒绝的正确方式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自卑的地方
同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