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的现状与整改研究
——以赤峰学院为例

2018-11-06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钢琴应用型技能

程 伟

(赤峰学院 师范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一、音乐类课程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不匹配

新修订的学前教育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其一,本专业要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园师资的摇篮,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应该适应幼儿园的需求!”“其二,音乐活动要掌握乐理、声乐、舞蹈基础、钢琴基础、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幼儿歌曲演唱等音乐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基本理论来说,64课时基本是能达到要求的;但基本技能,不论是声乐的演唱技能还是钢琴的弹奏技能,大学四年八个学期却只开设3个学期,短短的96课时是不能达到我们的培养预期的。“其三,要求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本能力。”项目组认为,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首先应该具有娴熟的技巧与技能;其次应该演唱或演奏过一定量的曲目。有了扎实的技巧技能基本功再加上审美意识的加强与审美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方可获得艺术的表现力。对于像钢琴这样需要沉淀时间的技能技巧课程来说,零起点的学生96课时要达到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是有难度的。而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本能力来说,试想,不论是幼儿舞蹈创编还是幼儿歌曲即兴伴奏,32课时是不能满足学生的能力需求的。

(二)学生来源与人才需求不匹配

幼儿园需求的是应用型人才,我校人才培养定位也是应用型人才。两者表面是高度一致的。应用型人才是以探索、认识、发现和研究自然界一般规律的基础性人才之上的一种人才模式,是能够将己经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 “桥梁性”的人才。而这种“桥梁性”的音乐人才,如目前幼儿园急需的即兴伴奏灵活应用键盘的人才,即便是有扎实钢琴基本功,但没接触过伴奏的人来讲,32课时时间也是比较紧张的,更何况是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恐怕很难令人满意!因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对乐理、视唱、钢琴弹奏技巧、和声、曲式、歌曲作法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的过程,其一是乐理与视唱的整合,若整合成功的话,学生可以顺利地识别调式,分析曲式结构。其二是视唱与键盘的整合,若整合成功的话,学生可以顺利找到曲谱与键盘的对应关系,否则这个整合过程就需要练习一段时间。其三是调式与和弦的整合过程。可以说,这部分是学习即兴伴奏最需要练习锤练的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得不到充分的练习,要达到幼儿园需要的灵活键盘应用型人才,恐怕只能是愿望了。这样看来,幼儿园需求的是应用型人才,而零基础的学生是很难在学校目前课时内达到的,两者出现了新矛盾。

二、音乐类课程的整改策略

(一)细化培养目标,改善课程设置

1.细化培养目标

表1 结合您的从教经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您认为高校钢琴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应是什么?

表2 结合您的从教经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您认为高校舞蹈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应是什么?

培养目标折射的是社会的需求,我们培养的目标必须与社会的需要高度一致。根据对内蒙古公立幼儿园人才需求的调查回收实际数据,项目组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是技能类的人才更需严把“质量”关。因此,首先要细化音乐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使其更具体、更便于操作。如表1中64.5%的幼儿教师认为高校钢琴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应是专注基本技巧,侧重于即兴伴奏;表2中75.7%的幼儿教师认为高校舞蹈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应是幼儿舞蹈启蒙教学与绘本剧的结合。因此,我们的培养、教学目标就可以定格于此,实现毕业就能就业。

2.改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蓝图设计者。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应筛除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利因子。首先,从开课的门类来说,取缔涉及重复教学内容的课程。把课时增加在需要理论与实践转化的课程上,以提升应用 “品质”,打造内涵建设。例如,将传统的乐理视唱与钢琴课合二为一,把原来乐理视唱的课时叠加在钢琴课上,促进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相信不论从针对性上来讲还是实效性上来看,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其次,从开课的课时来说,目前的技能技巧课程课时严重短缺。就拿钢琴课来说,要培养适合幼儿园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使是有基础的学生64课时也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是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充足的时间,技能何以炉火纯青!

(二)转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

表3 结合您的从教经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您认为高校舞蹈课的教学方法应是?

表4 结合您的从教经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您认为高校钢琴课的教学方法应是?

1.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要搞清自己扮演的角色,应把自己定位为“制片人”。“制片人”只负责分析“市场需求”让学生明晰目前幼儿园人才需求的方向,把责任还给学生这位“导演”。以“导演”为中心!相信“导演”,让导演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转变“一刀切的运营”教学模式。虽然我们的学生是零起点,但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即使是同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果也是有差异性的,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进行分层、分梯队教学。

2.转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一剂特效药。药效到位,则药到病除;药效失灵,则延误“病情”。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都在服用高师音乐专业的“特效药”,服用之后会发现,原来治的“病”并不相同,高师是培养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而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园实践应用的师资。方向不同,教学方法何以相同?我们应转变思路走出学前教育专业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思路。这个思路就是紧紧围绕幼儿园人才需求的方向来制定方法与思路。

(三)选定优秀教材,优化课程内容

1.选定优秀教材

表5 结合您的从教经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您认为高校钢琴教学应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表6 结合您的从教经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您认为高校舞蹈教学应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教材提升是人才培养品质的保障。目前我校选定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系列,该教材属于十二五规划教材。应该说是相当权威和专业的。就钢琴方面的教材来说,李和平老师的《钢琴基础》一不是写给零起点(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生;二它是用于两年的钢琴基础教学的。侯德炜老师的《幼儿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法》是一学年的教材。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课时间短,这就限定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材来讲授。而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来选择一部分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实际选用的时候,可把这样的教材用于常规教材,以满足专业技巧方面的需求。还可以选择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材用于个性化教学。

2.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提升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以钢琴课为例,针对幼儿园人才需求的定位(表1),他们需要专注基本技巧,侧重于即兴伴奏的人才;根据目前两年四学期64课时的授课计划,需要我们打破原有钢琴基础课与即兴伴奏课程完全独立的状态,整个课程可以以调式为纵轴,五线谱、简谱两种谱面为横轴进行教授。内容涉及调式识别、曲式分析、和弦与音型的应用、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的切换。这样通过课程内容内部整合,既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成本又提升了课程的内涵建设品质。

(四)转变评价方式,搭建实践平台

1、转变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学生学习动力来源之一。科学而公平的评价方式既让学生懂得公平竞争又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与他人,努力勤奋,积极乐观。这个过程,必定要打破传统一次考试“定乾坤”的“旧世界”,迎来过程化的考核的新天地,在这块新天地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模块进行阶段化考核去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

2、搭建实践平台

实践是学生检验自己学习效果最有效的途径。欲想培养适应幼儿园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尤为重要。其实,音乐类课程每天都在实践,但为什么没有突出的效果呢?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这类技能提到一定高度。试想如果把它提升到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普通话证书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同等的位置,并与毕业证挂钩,相信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用心“经营”的。其二,缺乏相关部门出来协调工作。如果学生们能跟班一个月去幼儿园实习一天的话。四年下来一定积累不少实战经验。因此,光有学校学习考试的实践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当下必须要提升艺术技能的实际地位,强化它的重要性,深度挖掘,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幼儿园人才需求是完全吻合的。只要我们勇敢的抛弃旧的观念,转变教学思路、方法,调整课程设置与内容,运用人性化的评价方式,提升艺术技能的地位。相信,不久的将来学前教育专业定会繁花似锦。

猜你喜欢

钢琴应用型技能
高级技能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秣马厉兵强技能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拼技能,享丰收
纸钢琴
钢琴
画唇技能轻松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