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卧牛湖风景区春季鸟类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

2018-11-06周海燕黄永彬焦润杰翟晓钰蔡阳阳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风景区生境鸟类

周海燕, 黄永彬, 焦润杰, 翟晓钰, 蔡阳阳, 王 松

(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鸟类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栖息地的环境组成和结构改变非常敏感。鸟类多样性的组成及其种群结构特征都随着栖息地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可用作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物种,因此一个地区鸟类种类和数量是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3]。研究鸟类群落结构特征对于保护鸟类栖息地以及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4-5]。

卧牛湖,又称凤阳山水库,位于长江和淮河流域之间的江淮分水岭东段,为安徽省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也是安徽省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雪娟等对该地区的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报道[6],为系统地了解卧牛湖风景区的鸟类资源,本课题组于2017 年春季(3~5 月)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鸟类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以期为该区域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以及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卧牛湖风景区(117°32′E~117°38′E,32°39′N~32°41′N),距安徽省凤阳县城约20 km处,总面积为2 900 hm2。其中卧牛湖水面面积1 110 hm2,总库容1.03亿 km3,正常水位50 m,正常库容3 540万 m3,以供水、灌溉和防洪为主要功能,为安徽省一级水源保护区。该地区位于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气候温和,季风显著,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 ℃,年降水量904 mm,年平均无霜期为298 d。周边地貌以海拔在2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为主,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土层厚度在15~80 cm之间,地带性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现有植被以松科松属、壳斗科栎属为主,高大乔木只有少量分布,非成片,且其中分布一些人工林[6]。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采用样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卧牛湖风景区内的鸟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7],使用望远镜(双筒和单筒)观察鸟类并进行记录,调查范围覆盖风景区的所有区域。根据卧牛湖的自然环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4 种生境:(1)水域:指湖区大面积的明水区域;(2)滩涂:包括湖滨带的滩涂与周边水塘;(3)农田:指湖岸线200 m以内的农田;(4)树林灌丛:包括湖周边天然林、人工林和林下灌丛。

本次鸟类调查时间为2017 年3~5 月,每月上、中、下旬各进行1 次野外观察,每次调查2 h,参加人员3~5 人。观察的时间选择在鸟类活动的高峰期,即上午10∶00 前和下午15∶00 后进行。通过直接计数法对记录到的鸟类进行种类和数量的统计,采用最大值保留法处理所得到的数据[8]。依照《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对鸟类进行系统分类以及季节型和区系型的划分[9]。

2.2 多样性指数选择

本研究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进行鸟类多样性研究;选择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D)和物种丰富度(S)来区分优势种(D≥0.05)、常见种(0.005≤D<0.05)和少见种或偶见种(D<0.005)[10]。物种丰富度(S)直接用物种的数目来表示[11-12]。

3 结果与分析

3.1 鸟类群落组成及特征

卧牛湖春季鸟类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鸟类117 种,隶属于14 目41 科(表1)。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 种(中华秋沙鸭M.squamatus),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 种(普通鵟B.buteo,赤腹鹰A.soloensis,日本松雀鹰A.gularis,红隼F.tinnunculus,游隼F.peregrinus和小鸦鹃C.bengalensis),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1 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名录》中的鸟类(即“三有”鸟类)104 种。在117 种鸟类中,雀形目62 种,占总种数的53.0%,非雀形目55 种,占总种数的47.0%;水鸟45 种,占总种数的38.5%,其中雁鸭类14 种。从季节型组成来看,有夏候鸟29 种,占24.8%;冬候鸟20 种,占17.1%;留鸟39 种,占33.3%;旅鸟29 种,占24.8%。区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有古北界种55 种,占47.0%;东洋界种19 种,占16.2%;两界广布种43 种,占36.8%。

卧牛湖春季优势种鸟类共9 种,占总种数的7.7%;常见种鸟类36 种,占30.8%;少见种和偶见种鸟类72 种,占61.5%。偶见种和少见种的种类数占据明显优势。9 种优势种分别为小鸊鷉P.ruficollis,白鹭E.garzetta,珠颈斑鸠S.chinensis,家燕H.rustica,白头鹎P.sinensis,灰椋鸟S.cineraceus,八哥A.cristatellus,灰喜鹊C.cyana和乌鸫T.merula(表1)。

表1 卧牛湖风景区春季鸟类名录Table 1 List of birds species in Woniu lake scenic area in spring

续表1Table 1 Continued

续表1Table 1 Continued

注:居留型:夏-夏候鸟;冬-冬候鸟;留-留鸟;旅-旅鸟。地理型:古-古北界;东-东洋界;广-广布种。保护等级: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Ⅱ-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省-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为优势种。

Note:Migratory Status: 夏-Summer resident birds; 冬-Winter resident birds; 留-Resident birds; 旅-Passing migrant birds.Geographical Status: 古-Palaeartic birds; 东-Oridetal birds; 广-Widely distributed birds.Protection status: Ⅰ-First grade protected species in China; Ⅱ-Second grades pecies in China; 省-Protected species in Anhui. *means Dominant.

3.2 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

对研究区各生境内的鸟类多样性进行分析(表2),结果表明:卧牛湖风景区内4 种生境类型中,树林灌丛生境内共记录到鸟类80 种和1 285 只,无论是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生境,鸟类多样性指数在4 种生境中也是最高的,为3.490 0,但该生境内鸟类的均匀度指数为0.796 4,并不是最高,灰椋鸟S.cineraceus、白头鹎P.sinensis、珠颈斑鸠S.chinensis、八哥A.cristatellus、灰喜鹊C.cyana和乌鸫T.merula等为该类生境中的优势鸟类;研究区水域内的鸟类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性指数均为最低,小鸊鷉P.ruficollis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为该生境的优势种;滩涂生境内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56 0,主要以涉禽类为主,优势种为白鹭E.garzetta和黑水鸡G.chloropus等;湖边农田内鸟类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该生境内的优势种为灰椋鸟S.cineraceus、白头鹎P.sinensis、家燕H.rustica、八哥A.cristatellus和灰喜鹊C.cyana等。

表2 四种生境鸟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Table 2 Number of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in four habitat types

4 结论与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卧牛湖风景区内春季鸟类由14 目41 科117 种组成,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7 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1 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名录》中的鸟类(即“三有”鸟类)104 种。鸟类资源较为丰富,且我国鸟类的6个生活型在该地区均有分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水源保护地总体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卧牛湖风景区位于长江和淮河流域之间的江淮分水岭东段,该地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汇处[13-14],气候上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季风显著,四季分明,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具有较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成分。对卧牛湖风景区春季鸟类区系组成分析表明,该地区古北界鸟类(55 种)占优势,两界广布种鸟类(43 种)也比较多,而东洋界鸟类(19 种)种类较少,因此反映出该风景区内的鸟类是以古北界为主体,且向东洋界过渡的区域,在鸟类的地理分布上具有过渡和交叉的现象,这与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相吻合的。春季是候鸟的迁徙季节,虽然3月份该地区的冬候鸟大部分已经北迁,但由于旅鸟、特别是鸻鹬类的过境,加之4~5月份已经有大量的夏候鸟迁徙到该地,因此卧牛湖风景区春季鸟类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从季节型组成来看,该地区春季以留鸟种类最多(39种),夏候鸟和旅鸟也比较多(均为29种),而冬候鸟种类和数量均较少(20种),这与该区域的气候特征也是一致的。

鸟类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环境优劣的重要指示动物,因此鸟类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是反映一个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3]。卧牛湖风景区作为安徽省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省一级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自然环境保护较好,人为干扰较弱,因此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该风景区为一水库型湿地,但也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农田、河流、滩涂等湿地类型,周边多为低山丘陵,以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林为主,林下有较多的灌丛,人为干扰较弱,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活动,因此,树林灌丛生境内鸟类无论是种类或数量均最多,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卧牛湖湖区水面面积较大,但由于生境单一,而且春季雁鸭类大部分已经北迁,因此该生境鸟类的物种数、个体数以及多样性指数均明显低于其它几类生境;农田生境虽然植被结构层次比较单一,但春季正值春耕季节,由于整地和插秧的原因,大量的灌溉用水使农田变成了人工湿地,从而也吸引了众多的涉禽前来栖息与觅食;湖区周边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滩涂湿地,因此该生境内也分布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鹭类和鸻鹬类等鸟类。

卧牛湖作为安徽省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地,通过有效管理以及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初步遏制了围网养殖等损害湿地环境的行为,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风景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也吸引了众多鸟类在此栖息活动,但由于整个风景区属于安徽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人为活动的干扰随之增加,加之周边有众多的居民点,对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民生问题、旅游开发和水源地保护之间关系的协调是该风景区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虽然旅游资源的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不可避免地对湖区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部分游客随意丢弃垃圾以及农作物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的残留等问题,使卧牛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甚至在少数地方还存在围网粘鸟、捡拾鸟蛋、乱捕猎杀水禽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鸟类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给当地的生态平衡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加强风景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禁止破坏性开发,整治周边污染源,加强对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和湖区生态环境,同时进行生态修复,给周边居民修建污水排放设施;在适度发展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当地的原生态环境,避免人为破坏;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卧牛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内的自然环境以及动植物资源,妥善处理好景区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风景区生境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
视界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