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放化疗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1-05张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期
关键词:放疗直肠癌化疗

张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53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放化疗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给予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放化疗,对照组给予手术及术后放化疗。结果:放化疗后研究组患者CEA、CA19-9检测水平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放化疗耐受率与手术保肛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放化疗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提高手术预后,提高生存质量、保肛率及放化疗耐受率。

关键词:手术;放疗;化疗;直肠癌

直肠癌是肿瘤科常见病,目前临床尚未明确病因,发病危险因素可能与饮食、环境等有关。直肠癌发病部位以直肠下段、中低位为多见,直肠癌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疾病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大部分患者经临床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1]。临床治疗直肠癌以手术为主,但因盆腔解剖生理特点限制,且癌变程度已进人中期,部分患者采用根治术治疗成功率较低,且无法成功保留肛门,导致单独应用手术治疗无法取得满意效果。因此临床提出手术同时可辅以放化疗,帮助改善治疗效果。应用放化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肿瘤面积、为手术成功提供先决条件,提高保肛率,但临床对于直肠癌手术辅助放化疗的时机选择存在争议[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92例直肠癌患者,分析手术同步放化疗及仅术后采用放化疗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直肠癌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33例,女13例;年龄40~ 70岁,平均(55.0±5.1)岁;肿瘤距肛缘范围3~10 cm,平均(6.0±1.4)cm; UICC分期结果显示Ⅱ期30例,Ⅲ期16例,其中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25例,高分化腺癌7例。对照组男35例,女11例;年龄42~72岁,平均(55.4±5.0)岁;肿瘤距肛缘范围3~ llcm,平均(6.4±1.3)cm; UICC分期结果显示Ⅱ期31例,Ⅲ期15例,其中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24例,高分化腺癌6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组标准:患者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放化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纤维结肠镜活检、盆腔MRI检查确诊;均接受腹腔镜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开展本研究前未接受其他治疗[3]。

排除标准:需排除发生肿瘤转移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机体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存在放化疗禁忌证患者。

方法:为研究组提供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放化疗,术前、术后放疗、化疗周期相同。①放疗:治疗前医生应为患者提供CT定位扫描,查看扫描图像,提前确定靶区位置,包括肿瘤、淋巴引流等。靶区外扩0.6 cm处为计划靶区,确定后进行放疗治疗,频率为每周5次,单次放疗剂量2 Gy,保證总放疗剂量< 50 Gy。②化疗:均采用FOLFOX4方案,第1天,为患者静脉滴注奥沙利铂(规格:20 mL: 40 mg),剂量85mg/m2,1次,d,1~5 d,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Fu),剂量600 mg/m2,1次/d。静脉滴注亚叶酸钙,剂量100 mg/m2,1次/d,化疗频率保持每2周1次,连续化疗4次。化疗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血液指标变化。为对照组提供手术及术后放化疗。

观察指标:采用卡氏评分(KPS)评估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60分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较差;61—79分为较好;>80分为高嗍。出院前检测患者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值较低者表示患者预后较好。评估两组患者手术保肛率及放化疗耐受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O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 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评估患者CEA、CA19-9、KPS评分:放化疗前两组患者CEA、CA19-9检测水平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研究组患者CEA、CA19-9检测水平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KPS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评估患者放化疗耐受率及手术保肛率:研究组患者放化疗耐受率与手术保肛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直肠癌属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类型,多发于男性患者,早期诊断率较低,临床确诊时以中晚期多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根治、化疗、放疗,但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无法彻底清除肿瘤组织的现象,导致肿瘤复发,且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创伤较大,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等。此种情况下可选择辅助放化疗方法,通过术前、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疗效。

研究结果提示,放化疗后研究组患者CEA、CA19-9检测水平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预后乐观。分析原因发现,中、低位直肠癌,肿瘤组织无腹膜覆盖,发生转移可能性较大,一旦发生大面积的浸润,则阻碍手术开展,术中难以保留肛门括约肌,导致手术保肛率下降。而通过术前放化疗,破坏肿瘤组织血液循环,可在术前缩小肿瘤面积;且放化疗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同时可杀灭微小转移灶,为开展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并降低手术难度,缩小术中切除范围,有效提高手术保肛率,提高疗效[5]。

研究结果提示,手术结合术前、术后同步放化疗干预,可提高生存质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KPS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手术后因创伤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术后可能存在复发情况。为了有效降低复发率,术后对两组患者同步化放疗干预,杀灭术中残留病灶,且经治疗后促进机体健康状态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6]。而对照组患者仅术后接受放化疗干预,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均较术前、术后同步放化疗差。 综上所述,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放化疗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提高手术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提高保肛率及放化疗耐受率。

参考文献

[1]张庆彤,刘亚莉,张旭,等.3D与2D腹腔镜手术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8):850-855.

[2]黄蓉,张路柠,肖巍魏,等.291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24(2):143-148.

[3]孙涛,周鑫,傅卫,等.新辅助放化疗对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结果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3):197-201.

[4]钟清华,吴培煌,秦启元,等.直肠癌术前放疔造成手术切缘放射性损伤的病理学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7):507-514.

[5]肖林,黄蓉,游凯云,等.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中VMAT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1):9-13.

[6]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术前放化疗和根治性手术的不同时期肿瘤应答分析一直肠癌最佳手术时机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3):269.

猜你喜欢

放疗直肠癌化疗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跟踪导练(二)(3)
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