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核心领导地位的确定

2018-11-05王志力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毛泽东

王志力

[摘要]1935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明确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毛泽东在党内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且稳固。笔者经过多种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首要人选、政治决策、军事指挥、政治指导思想以及领导集体等诸多方面,分析毛泽东如何在遵义会议中确认核心领导地位。

[关键词]毛泽东;遵义会议;核心领导地位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一直以来,学界都认为遵义会议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确定的一个重要历史标志,并将其记载在史册中。但近几年来,却有学者对此提出一定的質疑,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当前摆在广大历史学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认为在当时战争形势严峻的背景之下,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初步解决党迫在眉睫的组织问题及军事问题,我们深知,一次会议上要完成解决党严重的组织、军事问题是困难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遵义会议也不例外,它具有会前力争、会中确定、会后完善过程。所以,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也经历一个初步确立、巩固以及完成的过程,因此,可以说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确定和巩固的基础。

一、毛泽东是扭转危机的最佳选择

毛泽东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开创者及中央红军的主要缔造者,在革命斗争实践当中,摸索出一套符合当时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及红色政权理论,创造了一套符合当时革命实际情况的战略战术及军事思想,即:红军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农村包围城市、红军由弱到强的指导方针。但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对红军指挥权的把持以及在中央苏区的贯彻,导致宁都会议上,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及军事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质疑,最终剥夺了毛泽东的红军指挥权。在第四次反“围剿”当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贯彻毛泽东军事指导方针,取得了反“围剿”胜利。但由于在“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下,红军冒险同国民党军“总决战”,进而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埋下伏笔,尤其是临时中央进入中央苏区后,博古等人“奉行分兵把守、短促出击、以堡垒对堡垒、决不丧失苏区一寸土地”不切实际的军事教条主义,实行防守时的保守主义、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退却时的逃跑主义的军事路线,最终第五次“围剿”只能以失败告终,在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即将失守的形势之下,中央书记处立刻召开了会议,并决定成立“三人团”,其主要负责筹划和领导红军的战略转移。由于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仍在继续发展,导致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历史的惨痛教训教育了全党,在这之后,毛泽东成为了全党、全军指挥红军走向胜利的第一人选。①

二、 毛泽东是党的主要决策人

众所周知,湘江战役以后,博古已经丧失斗志,六神无主,李德也已经没有威信,这时,实际上撑起危局的是周恩来,1934年12月12日中央召开通道会议,周恩来第一次请毛泽东参会,并决定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决定转兵贵州,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最后作出四项决定:1、毛泽东增选为常委;2、委托洛甫起草决议,经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进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由朱德、周恩来为最高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刚结束,1月18日,中央政治局即分工,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上的帮助者,毛泽东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进入核心决策层,参与中央的决策和军事指挥。一渡赤水后,中央和红军转战到川黔滇交界的鸡鸣三省,召开了“鸡鸣三省”会议,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党的总负责人,从表面上看,毛泽东当时既不是党的总负责人,也不是军事上的一把手,但是,事实上周恩来、张闻天、朱德等都是毛泽东的协助者,遵义会议后,军事上的主张和意见,大多数都是由毛泽东拿主意,只要是毛泽东提出的意见,大家都采纳,毛泽东实际上成为党中央和红军的主心骨。张闻天非常民主,什么大事他都要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商量,而他自己主要分管党的教育和宣传方面的工作,在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中张闻天及毛泽东分工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相互配合,在张闻天及毛泽东分工配合期间,很多时候都是以洛毛联署发出的指示电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次重要访谈上面邓小平说道:“在重要的问题上,大多是毛泽东同志出主意,其他同志同意的②。”这充分说明毛泽东在名义上没有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之职,但其他领导都承认他在重大问题上和军事的指挥决议。周恩来、朱德、王稼祥、陈云等同志党性原则强,且顾全大局,但凡毛泽东的意见正确的,一致表示同意,并认真的贯彻。因此,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对红军长征路线的决定、落脚点以及行之有效地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及方针上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党全军都认可他是实际决策人。

三、毛泽东是军事领域最高指挥者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战略决策、军事指挥上是非常有远见的,比如之后的转移兵力到贵州的决议,后续事态的发展证明了这次决定的正确,遵义会议明确指出、批判并纠正了一些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尤其是以博古等人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的军事观点和做法。 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在遵义会议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会议还总结了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及经验,在这次会议当中,第一次立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度,客观阐明了我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以及战争形势所决定的战略战术问题。与此同时,这个会议,还明确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攻势防御的军事路线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地位,使其更好地为毛泽东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次会议取消“三人团”,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又进行了分工,将毛泽东明确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1935年3月4日,为了发起遵义战役,中革军委又成立了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前敌总司令,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之后在1935年3月12日苟坝会议上又成立了“三人军事领导小组”,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全权指挥军事,在当时全党全军上下最关心的重要的问题就是军事问题。“把战争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战争环境的反映”③,红军的存在和发展完全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在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之下,“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是至关重要的领导机构。虽然周恩来具有军事指挥上的最终决定权,但他从中国革命利益的大局出发,顾全大局,同时加上对军事天才毛泽东的折服,心甘情愿的退居当毛泽东的助手。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取得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胜利,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夺取了战略转移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提高了全党全军的威望,毛泽东的军事才能被全军、全党公认,树立了自己军事领导权威。

四、毛泽东正确路线占据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作为广大学者及研究人员判断毛泽东核心地位是否确立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志,这次会议接受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民主团结、独立自主的解决了革命中的路线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有效地确定了毛泽东正确思想路线,这样党内及红军的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正如毛泽东所言:“遵义会议,实际上变更了一条政治路线。过去的路线在遵义会议后,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不能起作用了④。”

由此可见,在当时,毛泽东的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正是因为领导核心地位的确定,才促使其发挥理论创造的作用,立足于全局及战略的高度上,将中国国情同马列主义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革命问题,并科学的概括了中国革命的经验,使其更好地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五、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

毛泽东作为党的领导核心,其突出地位及主导作用是无法置疑的。核心领导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是党中央集体领导,若是没有通过党中央的集体领导,那么也就根本无法将核心体现。当时参与遵义会议的20位领导同志,都是久经考验的,具有丰富的军事、政治斗争经验,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优秀的人才,不居功自傲、不计较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合理确定自己的位置,以辅助毛泽东及其核心地位的维护为己任,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统一而努力⑤。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将共产国际的干预摆脱,与这些优秀的无产阶级领袖密不可分。解决中国革命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方法、立场、观点,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同时有效地巩固及奠定党组织的基础。之所以将遵义会议当作中国共产党得以走向成功的标志及最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无数战争的磨练下,其主要领袖毛泽东逐渐被确定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

总之,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领导地位的基础,虽然此次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未在党内担任主要的领导职务,但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中的核心人物,在政治、思想、军事等各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红军及党的重大决策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使其受到了绝大多数中央领导人的支持,同时也得到广大红军官兵及党员的拥护。因此,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注释]

①李方祥.关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争议和史实辨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19-27.

②石仲泉.遵义会议评价的科学历史观——纪念遵义会议七十五周年[J].中共党史研究,2010(1):12-20.

③石仲泉.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是怎样成为领导核心的[J].新湘评论,2011(6):35-36.

④赵玉光.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D].內蒙古师范大学,2013.

⑤杨凤.关于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问题的再探讨[J].党史文苑,2004(4):4-6.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党的建设视域下遵义会议的多维价值
批评与自我批评:遵义会议精神的特色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