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音乐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合唱实践教学研究(下)
——北京市朝阳区音乐教师合唱实践能力提升研究报告

2018-11-05

中国音乐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合唱团培训音乐

李 磊

(二)设计、研发以合唱为依托的学科课程,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特别是一名能够指导合唱的音乐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比较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既要具有演唱(奏)能力、指挥能力、作品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又要了解中外音乐史等音乐理论知识,还要对美术、文学、戏剧、曲艺等相关姊妹艺术有一定的积淀,更要具备组织、指导排练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课程定位于以专业特色培训实现教师专业特色发展,基于实践、服务,并力求系统提炼出兼顾操作性和规律性的实践智慧和教学成果,以培训的专业化保障培训的高品质、高效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而带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1.课程目标

通过参与合唱实践,帮助教师以表演者和指导者的双重身份来理解、体验和表现音乐。同时,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合作协调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及音乐教学能力。

2.课程内容

3.实施途径及方法

凸显合唱团骨干成员的实践、示范和引导作用,以及演出现场的角色与培训班学员角色间的不断转换、相互作用。详见下图:

4.课程方法

(1)技能训练

合唱技能的提升需要不断地训练,为此我们开发了诸多合唱训练方法,在教学的同时传递给教师,传递到一线课堂。

(2)案例研究

教师把在培训中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同时又将开发的研究课资源、培训合唱团队伍的案例资源反哺培训课程,成为十分宝贵的培训课程资源。

(3)实践活动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会开发比赛、演出等活动,并作为本课程重要的实践形式纳入培训内容。这既为培训课程注入了鲜活的任务情境,同时也检验着培训效果,并不断提出新的合唱实践中的问题。

5.课程评价

(1)群体性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合唱演唱方法区别于独唱的演唱方法,因此,检测每一首作品演唱的标准不是每个人是否唱准、唱好,而是从每个声部抽出一名教师,与剩下的几个人合唱,大家共同评价是否达到和声准确、声音和谐、声部均衡、发声状态统一等要求。这些教师不是固定的组合,每一次检测都是通过不同个体的不同合作,进一步提升相互倾听、声音控制、整体把握的能力。

(2)延伸效果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每一位教师不仅仅要自己参与比赛、演出,还必须辅导至少一个学生社团参加市区级艺术节的合唱比赛及各类演出、展示活动,将学习成果物化。

(三)总结、形成面向音乐教师专题能力提升的培训内容开发路径

1.课题研究引路培训内容开发

新时代的教师不仅应该是实践者,更应该是研究者。不少教师的合唱教学、排练经验非常丰富,但无论他们的教学水平如何出类拔萃,教学成果多么丰厚,如果不注重研究与提炼,使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那么他们的先进经验与教学智慧就很难得到推广与利用。正如王次炤先生所说:“一门学科或一种艺术门类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或形态学层次,只有把它上升到理论和观念的高度才能使其发生质变,并推动其发展。”

我们的合唱实践教学过程一直伴随着相关课题的研究。《中学合唱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一文申请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获得2009年朝阳区教育教学成果奖;之后的滚动课题“中学合唱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利用途径研究”申请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并获得2015年北京市优秀课题一等奖;“十三五”期间继续滚动,“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指挥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获批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2016年度立项课题,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长短线课程结合改变培训方式

目前的培训方式大多是基于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短期的专题培训,但一两次专题讲座不足以改变教师的专业能力,因为能力的改变是需要从认同到习得并作用于方法和过程的。合唱的相关培训也是如此,目前国内的合唱培训基本上都是采取大师班的形式,集中三天、五天听听讲座,观摩训练,学员可以模仿一些训练方法、拓宽思路,却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即使是长一点时间的培训,内容也大多是关于教材教法、政策理论等,很少有针对性专业培训。

本课程培训的指向是教师的专业能力,采用“长短线”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尤其突出了长线教学。一方面,参与课程的核心成员是合唱团的骨干教师,活动是不断持续的,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一直报名参加学习。另一方面,课程的报名也是开放的,每个学期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加入学习队伍。

3.任务驱动培训高效完成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以比赛、演出活动为驱动任务,具有鲜明的艺术学科特色。

舞台实践将课堂教学做了进一步延伸,是对教学最好的检验和提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表演经验,锻炼了心理素质,提升了艺术修养,并不断引发思考,同时激发了新的创作灵感。这表面上是在舞台表演之后获得了有意义的反思,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从排练厅到舞台,再从舞台走回教室的循环提升的过程。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和影响

1.教学法得到推广和应用

至2017年,合唱实践能力提升课程班已开办了八期,朝阳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先后共有三百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期数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第八期人次 68 63 58 30 38 31 33 38

近三年来,我们总结、提炼的合唱教学方法被广泛推广与应用,先后通过现场会和研究课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国培”和“支教”活动,使石家庄、包头、唐山、延安、东港、廊坊、昆明等地的几百名教师受益;相关培训内容被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收入资源库;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也聘请笔者为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一个学期的儿童合唱与指挥课程。

教师在自己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此教学方法,进行合唱教学实践;在选修课、校本课和合唱艺术团的实践中广泛地应用我们的合唱教学方法。同时,这一教学方法还被推广到社区群众合唱队的训练中。

2.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近十年来,朝阳区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合唱训练中得到了普遍提升。目前朝阳区有三名音乐特级教师、一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三名市级骨干教师出自我们的教师合唱团,另有七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十一名区级骨干教师和八名优秀青年教师也是参与合唱实践能力提升课程的受益者。2010年北京市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四名一等奖获得者、2013年北京市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2014年全国现场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2016年“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两名一等奖获得者,她们也全部是合唱团的骨干成员。

朝阳教师合唱团已经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有名的合唱团,先后登上了苏格兰皇家音乐厅、国家大剧院、贵阳大剧院等舞台。同时,在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厅、北京金帆音乐厅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并应邀参加了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总工会等单位组织的近百场演出,此外还获得多个全国、市、区级比赛的一等奖。2016年8月,朝阳教师合唱团作为中国唯一一支入选的教师合唱团,参加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两年一度的“音乐界的奥运会”—第32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2015年3月,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厅举行了“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首师大培养基地学员李磊研究课展示暨‘合唱指挥能力提升班’汇报音乐会”,与会专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音乐教育专家金亚文教授说:“将教师的合唱做成课程非常有想法、定位明确,能够针对舞台的合唱与教学的合唱有区别地进行;为教师培训和一线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而且教学中不仅关注了怎么教,更关注了怎么学;研究了新课程标准,能体现合唱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要性。”首都师范大学郑莉教授说:“这样的研究课具有研究价值,真实、启示多,效果特别好!具有示范性、创新性、艺术性(环节紧密)、民主性(随时提出新的想法,教师站在合唱队员中一起演唱)、游戏性、趣味性(练声、准备活动)、生活性、科学性、教研性与借鉴性(枯燥练习变艺术,同曲异构体现日常的教研,借鉴柯达伊教学法)、时代性、同伴性(相互学习)、实践性,是分享艺术的过程,能引发艺术教育与教育艺术的深层思考。”

3.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通过合唱实践掌握了更加丰富、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及对作品更加深刻的理解,继而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也丰富了其音乐文化知识。同时,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会考等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音乐能力的整体提升。

教师合唱能力的提升使“在音乐教学中增加班级合唱教学”成为可能,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唱训练,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通过定期开展校内、班级合唱会演,以及校与校之间的合唱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进了集体意识、合作精神。教师将合唱团中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学校合唱团的指导,使得学校合唱教学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近几年的全国、市、区级的合唱节及艺术节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学生的合唱技能、身心发展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与培育。

陈经纶中学合唱团于2010年被北京市教委授予金帆合唱团;先后在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国家图书馆音乐厅等举办了专场合唱音乐会;赴匈牙利、德国、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合唱大赛,荣获国际金奖十五项,被欧洲合唱联盟授予“世界杰出青年合唱团”称号,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金奖。和平街一中高中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得北京市学生合唱节金奖。新疆内地高中班合唱团多次赴新疆进行民族艺术交流展演,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保利剧院、北京剧院等举办专场音乐会。此外,上述几所学校的校本合唱教材已正式出版发行。

4.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在社会文化整体提升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群众喜欢上了合唱艺术,而带领这些合唱团排练,不仅仅是引领群众艺术水平提升,也是教师将学到的训练方法、手段加以实践的最佳契机。近年来,先后有十几支群众合唱团、几百名音乐爱好者得到了我们的指导,其中多人次在全国和市、区级的比赛中获奖。

2010年,笔者尝试为热爱音乐的一线各学科教师开设了艺术素养提升系列课程;2017年,开设了合唱演唱入门课程,这充分满足了热爱音乐、热爱合唱艺术的基层各学科教师的需求,充分体现了音乐的教育价值、合唱的艺术价值,满足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二)反思与展望

当前,教学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和内容,这些给合唱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层次定位合唱教学的目标,开发合唱教学的内容。为此,我们又申报了新的研究课题,在继续推进音乐教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能力提升课程,深入开发面向各学科教师的合唱公共培训课程,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在合唱的美妙歌声中、在动人的和声中、在倾听与陪伴中,享受节奏与旋律,享受共鸣与和谐,也在其中寻找核心素养培养的情与理。

我们将继续行走在路上!

猜你喜欢

合唱团培训音乐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青蛙合唱团
难忘的合唱团
音乐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