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误区

2018-11-02马力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基础教育误区

马力

【摘要】本文论述特色学校建设是基础教育学校优质发展和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一些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尚存在误区,影响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就农村基础教育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关键词】基础教育 特色学校 建设 误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09-03

特色学校建设是基础教育提质升档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学校的共同追求以及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只有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学校个性化发展,才能在整体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教育需求,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较发达地区滞后,但是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已提上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目前,一些学校在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学校内涵建设和发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健康推进。

一、厘清特色学校建设涉及的几个概念

(一)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是不同层面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文化是与学校所在的地域文化相容、经代代相传、为学校所有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行为方式等,体现的是学校理念和学校精神,其核心是价值观,侧重于对人的精神引领;是扎根于学校所在地域的一种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文化,要靠学校长期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而校园文化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体现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活动,偏重于“活动(动态)文化”“环境(静态)文化”,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可以这样理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是浅层次的东西,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不仅是浅层次的物化活动,更是一种办学理念或价值观的沉淀,是学校的“灵魂”。

(二)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即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学校特色实际上是“两基”时期提出的“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进一步落实,之所以能“创建”,说明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成,仍是一种外在的东西。特色学校则属于学校文化的范畴,是基于学校特色的提炼和升华,是学校因历史沿袭、地域背景等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学校、别具一格的文化的表征,不仅是建筑、标志的,更是行为方式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内涵和品位。可以这样说,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立足校情,经过长期办学实践,形成独特、稳定、先进的办学风格与优秀办学成果的学校。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精神层面,一个是物化层面。学校特色可以在某一时段形成,而特色学校则需要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积淀;学校特色可以仅是一个特色项目的实施,是局部工作,而特色学校具有全局性、统领性,它的理念渗透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育人环境的各个领域,是学校办学的“灵魂”,驾驭学校的全盘工作。

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的误区

(一)认为特色学校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不大,故缺乏应有的重视

有些校领导认为特色学校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不大,甚至影响到教学,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课程体系、考试机制改革虽有长足进展,但有一些尚在探索实践中,有的还不够成熟,有的则在实施过渡期。高考、中考依然让人误读为“以考分为主”。看看一些所谓的“名校”,还不是到处招揽优质生源、办优质班,因此,追求以分数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似也无可厚非。但身为把握学校方向的“舵手”,校长不仅要全面领会、把握、贯彻国家政策方针,提高执行力,还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有教育情怀。特色学校之“特色”也就是自己与众不同的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学校文化与教学质量没有直接关系,却直接影响着学生品格、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打造特色学校是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校领导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在提炼学校文化时追求“高大上”,脱离地气,致使特色学校建设变成文字游戏

一讲到学校文化建设,有些学校就不惜重金请来所谓的“专家”,对学校文化进行“战略”诊断和构建。有些“专家”过分拔高,脫离地气,如将发达地区的“学校文化”改头换面搬过来,学校文化变成可以套用的模式。有的大搞拆字游戏,或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或对校名进行“微言大义”式的考究,先入为主,拼凑出所谓的“学校文化”。语言表达上甚至是半文半白,佶屈聱牙,让人啼笑皆非。如有一所少数民族聚居地学校,以所在地“白云”命名,本来很正常,却被所谓的“专家”进行“微言大义”式的挖掘,引经据典,在“白云”二字上大做文章,基本脱离了学校历史沿袭、地域背景、发展特点等要素。这种“学校文化”貌似“高大上”,可谓煞费苦心,却脱离实际,让人犹如坠入云里雾里;它在上级检查评估时或许可以应付一下,实质上却是在自欺欺人,影响特色学校建设的正常开展,危害不小。凡此种种,都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曲解。须知,特色学校是以学校文化为基础、背景、铺垫,与学校发展的历史、所处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在办学历史进程中形成、在地域文化的土壤上滋长,区别于他校,为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积淀、文化内涵,不是“创作”出来的,更不是臆造的。因此,我们须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对要点加以提炼整理,反复推敲,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特色学校的“灵魂”,反过来引领学校发展,驾驭全局工作。任何浮躁、急功近利或者应付式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三)把“学校特色”跟“特色学校”混为一谈

如前所述,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是内涵和外在的关系。特色学校是学校文化的个性特点,与一所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所在环境密切相关。举个例子,全国以“格致”命名的中学约有8所,而上海格致中学始终能独领风骚,特色学校是他的灵魂和生命。该校前身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最先传授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格致书院”,经过14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格物致知”“和谐崇理”的学校特色。该校以理工见长,先后培养出19位两院院士。近年来该校有超过50%的毕业生被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录取,这与其“格物”“崇理”的学校特色一脉相承。“格物”“崇理”是该校所有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并贯彻在他们的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中,伴随学校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最终成就了享誉中外的特色名校。可见,格致中学的学校文化体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是不可复制的;而铸就“格物”“崇理”的特色学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特色,指的是校园文化的特色,既然是特色,肯定也具有独特性,区别于他校,即一校一特色。但它可通过发展特色项目在一定时期内打造,这个特色项目可以是常规的体卫艺、法制科普,可以是传统民族文化弘扬、民间技艺传承,也可以是现代科学技术等。只要立足校情,适合学生特点,促进学校发展,达到育人效果,都可以立项建设并将之做大做强。

(四)把“学生特长”作为“特色学校”的全部内涵

一些学校把特色学校建设简单理解为组织全体学生一起学习和熟练掌握某项技能,如剪纸、画画、武术、经典诵读等。培养学生特长其实仅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方面,真正形成特色学校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选择好了学校特色建设的内容,也不是仅停留在学生特长的培养上,而必须把特色变成一种文化,实现其育人功能,如此才有意义。如某校在开展武术特色建设的过程中,不仅教育孩子学习武术,还开展了“习武立德”教育活动。该校不仅立足于活动本身,还深入挖掘活动的内涵,营造文化氛围,让德育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心灵。同时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内在的潜能也都不同,学校要帮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并让它发挥出最大效益,还要处理好学校特色与学生特长的关系。学校特色建设只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它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全部和唯一。而特色学校建设是全局性工作,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目标,而不是“学生特长”的简单叠加。学生特长体现差异性发展,与特色学校并不矛盾。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色学校才有活力和生命。

(五)把“特色项目”等同于“特色学校”

建设特色学校,有些校领导误解为引进或增加几个特色项目或课程就行了,其实不然,特色项目可以成为学校特色,但要成为特色学校,成为“精神”层面的东西,没有那么简单。如某校创建“足球特色学校”,就组建了学校足球队,平时训练也就是为了参加校际间的比赛交流或代表学校参加各级组织的赛事,几千人的学校也就是那么几十人的足球队,却对外声称学校是“足球特色学校”。而另一个也是以足球唱“主角”的“特色学校”,则是另一番景象。该校从建校伊始,就有意识地打造足球文化,从物化层面到精神层面都做了精心策划和实践。几十年来,该校为各级体育部门、院校输送了不少合格人才,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中均有优异的表现,奖项颇丰。该校建有足球博物馆,展示与足球运动有关的物件、资料,普及足球知识;有围绕“足球”主题的校史陈列室,展现学校开展足球文化建设以来的辉煌历程;学校的校园主题雕塑、景致等均是物化了的足球文化;日常活动基本都是围绕“足球”主题开展……学生置身于校园,会感受到足球运动带来的“正能量”。难能可贵的是,随意抽查几名女生,她们都能展示几下球技,随口回答关于足球的一些问题。因足球而健身、因足球而励志,足球给予人启迪,足球精神已经落实在学校管理中,贯彻在学校每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入到学校所有人的心中,已经成为价值取向,引领全體师生工作和学习。这样的特色是长期、一贯、精心打造的,不因人而异,不因时而变。这个特色不仅仅是外显的,更是沉淀、凝聚了的学校精神。

(六)在基础建设中,采取“砸”“毁”的方式,造成学校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增加了特色学校的建设成本

当前,国家对基础教育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很大。随着农村学校的撤并、扩容、改造步伐的加快,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个别地方领导在决策、规划方面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或眼光短浅、保护意识缺失,或受利益所驱使,部分历史悠久的学校建筑、设施、景致(包括古树)毁于挖掘机的暴力之下,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楼。殊不知,有些建筑、设施、景观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见证着学校的兴衰荣辱,且承载着学校曾经的历史和校友的记忆,维系着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最有分量、最有说服力的“故事”,一旦损毁,将不可再生,让人扼腕。到上海格致中学参观学习,你会发现,承载和见证其辉煌历史、凝聚其学校文化的老校区虽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但并不因为市政开发而拆迁或损毁,新校区虽另辟新址,而老校区依旧保持原样,还在讲述百年沧桑故事,见证中国教育的兴衰荣辱,特色学校愈老弥新。

总之,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的误区,有认识和观念上的,也有实践操作上的。分析存在的误区,对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避免或少走弯路,使工作事半功倍。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基础教育误区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冬季洗澡的误区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