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8-11-01安佳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安佳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需要对乡村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充分认识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明确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以及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寻求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238-02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把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摆在了重要位置。今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这都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乡村文化的重视程度。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三农的振兴,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发展战略,它是促进中国社会平衡发展的新思维,是一种全面统筹发展的新思维,是统筹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方位重大战略决策。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全方位地补足短板,系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目前,我国乡村文化还存在着如文化公共产品提供不足、消极文化侵蚀、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必须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更重要的也最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小康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共同发展的小康。缺少农村尤其是缺少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文化是农村的优势所在,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产生并丰富起来的。它能反映乡村居民的行为处事、价值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反映着人们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人生追求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因此,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能够为乡村全面发展作出贡献,从而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新思维、新战略。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尤为突出,长期在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下,城乡发展之间差距拉大,农村文化也不同程度地衰落,而振兴乡村文化,是发展农村的必由之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时抓,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可见,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保障作用,是实施乡村振战略的现实要求。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满足广大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会日益增长。当前,农民的需要已经远远超过乡村文化发展的程度,人们追求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以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我们要逐步改变城乡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统筹各方面的发展,补短板,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的相对滞后。目前乡村文化相对于城市文明来说,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城市发展的巨大吸引力,使得大量农村精英涌入城市,造成农民向城市看齐,同时,一些乡村居民对于外来文化有排斥心理,拒绝接受,这使得乡村文化呈现一种畸形化的状态。基层政府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也存在问题,有些村庄单纯追求利益,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忽视生态环境,导致大量的乡土文化消失毁灭。

乡村文化现状不容乐观。文化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文化生活单调,农村消极文化现象普遍存在。各种消极文化也乘虚而入,腐蚀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各种邪教快速传播,封建迷信活动日益猖狂,这些都侵害着农民的价值观念。而且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减弱,乡村文化传承主体断裂,面临城市文化同化和外来文化的挑战,乡村文化急需传承与创新。

乡村文化发展机制存在瓶颈。乡村文化运行机制缺乏规范,农村基础工作人员大都不懂农村文化,工作效率低下。农村文化投入机制低效欠缺,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远远不够,文化基础设施极度落后,公共文化机构运作困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十分匮乏。没有利于农村文化中介组织成长的环境,难以施展其文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农民缺少参与农村文化的积极性。

三、加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中国的乡村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对乡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乡村文化的作用逐渐式微,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继承与发展。农民在农村文化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依据人们的需要来决定,乡村文化的丰富发展终究是为农民服务的。我们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有的放失,促进其文化感受度,不断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传承乡村文化,深入发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要切实保护优秀农耕文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元素,充分发挥其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要深入发掘乡村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农村的特色文化、传统道德资源等,推进乡村文化的发展。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支持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创新乡村文化,建立“五位一体”新文化。要培育乡村精神价值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乡村新文化,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结合。要建设乡村风貌文化,立足现有村落风貌特色,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创新地方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格。要建设乡村精神家园,结合乡村历史呈现,创建乡村文化活动及其场所,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推进文化治理,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领域治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净化乡村文化环境。创新文化产业形态,大力发展以乡村文化为特征的产业,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其丰富发展。

构建乡村文化发展的新机制。农村文化的发展要形成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创新支撑的发展机制。农民是农村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动力,必须建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体制机制。乡村文化的主导权必须紧紧掌握在党和政府手中,坚持党管工作的原则,发挥主导作用,引领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要引进社会力量,有借鉴地吸收外来文化,促进文化创新发展。要推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创新农村文化产业来支撑实现乡村文化创新。

总之,乡村文化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影響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操守和行为方式。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何白鸥,齐善兵.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J].领导科学,2018.

[2]田小林.从“五位一体”看海南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思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8.

[3]刘年艳.用传承与创新推动农村新文化建设[J].农村工作通讯,201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