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域下的市民社会

2018-11-01江亚文王红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市民社会当代价值全球化

江亚文 王红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市民社会在当下也有了新的詮释。依托于商品经济体制的市民社会,在发展变化的同时陷入了贫富差异带来的利益冲突与道德失落的固有困境,但其仍然具有时代活力与巨大价值。我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使新时代市民社会打破传统的国家范围局限,焕发出全局性的新内涵。

关键词:市民社会 新时代 当代价值 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226-02

市民社会理论也即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它的概念由来已久,其本身也一直是学术界不懈探讨的命题。不管是黑格尔、马克思国家决定社会的理论,或是社会决定国家的理论,还是托马斯市民社会与国家对抗的理论,都使它有了新的内涵与概念。在新时代,更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去看待市民社会,发掘其更具有生命力的地方。本文追溯市民社会发展演变的历程,正视其面临的困局,把握市民社会当代的有效价值影响,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新时代国际外交政策,探索在全球市民社会中合作共赢的策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一、市民社会的起源与概念

市民社会相关概念最早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他在书中提出的“政治社会”最后演化为“市民社会”,但早期并未形成关于市民社会较为系统的理论。市场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使它依赖于这种利益鲜明的经济基础,在此社会条件下的市民所组成的便是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

有关市民社会的定论不一而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是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理论。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中,将市民社会定义为“由私人生活领域与其外部保障体系构成的整体”。[1]他认为市民社会以私利为基础,市民狂热追逐利益,冲突不断。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在黑格尔这里被倒置,他将国家置于最高处,把市民社会变为国家的附属物,从而忽略了市民社会对国家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也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表明,“市民社会是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不仅受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着生产力交往形式的社会。”[2]他重新摆正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认为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上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市民社会应当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他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市民社会中备受剥削的无产阶级看作克服市民社会的根本力量,从更新、更深刻的角度展开了市民社会的辩证法。

二、市民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困局

(一)发展变化

市民社会最早的含义是相对于野蛮社会而言的,直到政治社会与之相分离,市民社会的概念才开始真正形成。黑格尔从相对于家庭与国家的角度定义,“他的三重批判论述,缔造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唯物基石”[3]。托马斯则提出与黑格尔和马克思截然相反的观点,他否认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认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相对抗的。“社会成员通过交易和劳动,在市民社会组成的新经济体系中获得个人需求的满足。在这里经济市场、法律、以及一种正义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公共工程、最低保障和垄断系统成为维护这一体系运行的必要市民制度。”[4]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的兴起,为市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经济发展使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丰富,社会交往也进入更深的层次。市民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市民阶级、市民意识在经济刺激与物质支持下开始觉醒,市民社会的雏形已经具备。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民社会壮大。20世纪后,有关市民社会的两次讨论高潮,再一次使市民社会题域发生了转变,其观念被赋予新的含义。

当今社会市民已经不再是一国一域之市民。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必然推动国家生产与发展的分离,市民需求与物质交往成为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内核,市民社会开始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早期市民社会不管是在黑格尔还是马克思,都是以国家为限定范围进行探讨。然而在市民已经具有全局性的时代里,市民社会将成为世界共同的话题。

(二)市民社会的困局

以商品经济为依托,市民社会必然会面临众多派生问题,其困局亟待关注解决。黑格尔认为生产过剩和贫富不均,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必然出现的问题,是市民社会固有的弊端。“市民社会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也是私人利益和特殊公共事物相冲突的舞台。”[5]在此情境下,市民的私人性与人的社会性本质相悖离,私人间的关系裂变为目标与工具的关系,利益的冲突在所难免。

市民社会人们竞相追逐私利,将道德抛弃到角落,道德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市民道德体系崩溃。市民道德体系的重建也因此在新时代具有非凡的价值,我们要建构融合商品经济所有物,切和市民利益需求的道德体系。同时,人们对自身的更多关注,导致以私利为重的市民精神兴起和国家精神衰落。加强公众教育及思想引导,为人们参加公共事务提供更多机会,使人民大众从经济市民转变为政治市民成为迫切需求。市民社会在增强社会个体联系的同时,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被简单化、商品化,市民间的理解网络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情况;这就要求新的以尊重经济权利为基础的认知理解网络尽快形成。

三、新时代视域下的市民社会

(一)当代价值

市民社会是一个紧密交织的网,它从一开始就将人与社会放在了一个相互需求、相互依赖的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下的市民社会热衷利益,同时又由于生产过剩,必将产生商业的国际化,从而使商业具有世界史的意义。新时代视域下的市民社会,超越了单纯的国家与区域层面上的经济、政治、社会局限,逐渐打破国家领域的藩篱,从旧的形式中脱胎而出,形成具有高度活跃性的市民社会国际网络。

社会分工差异,造就贫富差距的等级问题,不同等级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紧密地凝结起来。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有利于形成不同的阶级团体,推动各阶层利益的实现与维护。我党特色社会主义精准扶贫策略着力解决贫困问题,将广大贫困人民的利益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市民社会中商品经济的腾跃,使人们财产的保障和经济秩序的维持成为迫切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法律的发展完善,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与社会正义也就更具有时代意义。而今旧伦理秩序失效,市民社会对自利的肯定与合理化,催生出新的切合社会实际情况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市民伦理秩序。

对我国来说,市民社会在新时代更有利于發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为我国适当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实现社会与国家的良性发展互动,构建美好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便利。“相对市民社会的分化性与多元性,传统社会是一个尚未经分化的社会。在这里,市民社会中的个性和特殊性得以充分发展,主体自由与特殊性的解放被认同,个人也得以从传统的‘共同意识体中挣脱,转而成为一个承认主观性自由、拥有个体意识的‘精神独立体。”[6]

(二)新内涵——全球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内涵与诠释,挣脱旧的牢笼,它已经蜕变为全球化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商业的社会,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即是商业的、产品的全球化。作为商业的诞生物,产品在经济与消费者之间充当媒介,产品范围的扩大化带动消费者范围的全球化。各国人民是经济上的推动者、产品的消费者,在政治社会领域则转变成为全球领域之市民。“全球市民社会在国际政治的价值规则束缚上,以及民主化、整体化发展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7]市民社会也从狭隘地侧重经济领域,走向了新时代条件下的国家政治领,突破国家与经济的桎梏,成长为全球市民社会。

当前,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时代,我党大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使市民社会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这是我国走向国际社会舞台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影响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市民社会国际化的推进,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不可忽视的力量。本着凝聚人类共同愿望,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增进国际友谊的初心,“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8]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携手并进,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让全球之市民处于一个和平、理想的市民社会。

逐利性与自我性是传统市民社会的显著表征,市民更关注自身利益的获得,导致市民社会也表现出尖锐冷漠的功利性。新时代世界一体化与全球化程度加深,私利被放置在社会的整体利益中,合作共赢的经济利益关系成为主旋律。因此新时代的市民社会呈现出更为注重公平与正义的和谐性与整体性。人类历史的重要抉择与前途命运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力量,而是所有人类市民所背负的伟大责任。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世界梦,也是全球之市民的共同使命。

市民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下虽然仍有一些不足,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它赋予我们的当代价值。在如今的世界洪流中,其依然具有新鲜的力量。市民社会不仅与国家和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新的形势下,它对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演进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83-29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88.

[3]刘荣军.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现代社会转型与重要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8):97.

[4]盖立涛.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多维度解读[J].社会科学家,2017(3):30.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7.

[6]盖立涛.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多维度解读[J].社会科学家,2017(3):34.

[7]刘贞晔.国际政治视野中的全球市民社会[J].国际政治经济评论,2002(5):49.

[8]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市民社会当代价值全球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洛克的社会哲学思想探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市民社会批判
从“政治解放”概念看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