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018-11-01杜昱玮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特点

杜昱玮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和兴衰的大事,只有了解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才会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根据当下的时势环境,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网络信息方面入手,来探寻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 中国思政教育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216-02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概述

(1)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民众和贫苦人民是没有权利接受正规教育的,更不用说思想政治教育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孔子开始的。儒家思想都可以在《论语》《大学》等书籍中找到,其主要的教育内容,以后来称之为“三纲五常”为核心,束缚人民的思想,达到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具有儒家思想的人,注重自我修养和修心、修性,以达到其“内求诸己,外图事业,内圣外王”的目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1950年通过《共同纲领》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地位和指引方针,是国家整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马克思主义就一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几十年从未改变,也从未动摇。近几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信息科技的快速普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全新的发展和全新的奥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武装全社会,是中国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1)教育方式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特点首先在于教育方式,教育方式主要有两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特点就在于两种教育形式相互整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谓显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对象均是一种正面的、直接的、注入式的教育形式,公开性、正规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1]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我国国家机构专门设立了一些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在小、中、高以及所有高校,都有思想政治系列的课程。从这点可以看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明确、方向性强,把所要教授和理解的内容、目的、观点和要求公之于众。近几年,我国无论在学校还是社区,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讨论和学习小区,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观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最近的“两学一做”和学习黄大年同志事迹等,都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是不直接显露的,是隐藏的、侧面的、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形式,通过采取迂回、渗透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隐蔽性是其最大的特点”。[2]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我国的思政教育还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隐性属性。从流传下来的经典教育典籍,如《二十四孝》《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无一不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这些书籍都是我国传世的瑰宝,它们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政治教育的目的。再者,近些年,我国兴建了很多历史博物馆和战争纪念馆,像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九一八历史事件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等一系列纪念馆的建设,全方位和多角度地触动参观和学习的民众的心灵,进而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教育內容特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世界优秀的道德文化相结合,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不同时代的道德体系之间有着共同或相一致的地方,我们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积极的道德内容与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追求之间就体现着这种关联性。”[3]我国传统的德育内容是我们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宝库,如天下为公、厚德载物、求同存异、水滴石穿、勤俭节约,先天下而己、克己奉公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理论精髓、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教化着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再者,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理念,也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国内,在近些年中,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同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精华,与新时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开放性、大博爱的方法,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更具有灵活和自主性。

(3)教育模式特点。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在各个阶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当下的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网络手段充斥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也从原来的课堂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自由式学习的特点。

与传统的课堂式和座谈式的教育影响相比,自由式的教育更强调自我教育的发挥。其重点就在于,通过对于自我教育来说服自己,达到由内而外的教育目的。[4]在当下信息瞬息万变的环境下,课堂式教育仅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生活需求的满足,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价值取向和对于未来的把握上,非课堂式教育就以更灵活、更弹性、更积极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资源,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自行消化和整合,这与传统的课堂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4)教育管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步骤、有计划的特殊教育活动。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完美实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进行必要的相关管理。

中国历来非常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无论是在学校、地方、军队还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都在统一的管理下进行,并且分步骤、分群体开展学习和深入讨论。近两年的三会一做、两课学习活动,在各个地方和团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学习黄大年同志的治学和工作精神的活动,各层党委和组织部门也在各个高校和机关、社区开展。还有一些专题演讲和组织学习活动,也都特色鲜明,效果斐然。近几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办法还被其他西方国家采纳,比如法国也在逐渐加大地方行政机关的权限来加强思政教育的管理和领导。

(5)教育手段特点。当下的时代是信息和科技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带来了大不同,不仅体现在支付手段、生产管理、勾通交流上,它甚至成为学习知识、文化传播的有力手段,而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了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App桌布、软件,比如像E支部,云思想等,都借助网络平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更广、教育面更宽、接受更容易、时间更灵活、方式更便捷的网络特点。

教育网络信息化是在无意识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网络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科技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元化、立体化,使内容和拓展更吸引学生和大众。媒体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辅助工具,比如像今年的教育记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在观看的过程中,提升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道德感和传统观。信息技术日益占主导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只有不断与信息科技整合,才能有更为显著的收效。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与人的发展[A].教育学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周恩智,张鸿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寻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J].思政教育,2017(12).

[3]周德全,李朝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点研究[J].前沿与热点,2008(9).

[4]张仲仁.四大转化: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责任编辑是:孙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特点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