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现实意义

2018-11-01李亚男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启示人的全面发展

李亚男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唯物史观角度探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确立了“现实的人”是研究人的发展问题的出发点,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角度论证了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并从根源上寻求到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废除这两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条件。针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现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启发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的全面发展 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202-02

一、“现实的人”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出发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观、历史观和人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为主题和主线,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对“人”的片面主观的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这种改变意识的要求,就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借助于另外的解释来承认它。”①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泥沼”。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现实的人”,首先,“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②现实的人是一个生命体,其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这是现实的人形成的自然基础。其次,“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③人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生存,并由这一物质生活条件决定自身的状态,这是现实的人的物质条件。再次,“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④物质生产与交往活动构成现实的人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提出了现实的人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成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出发点。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首先,人的体力、智力全面发展。消除了旧式分工的桎梏,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不再完全分离,可以根据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而有计划地在各行业部门间流动。其次,一切才能和天赋的发展。人们的各种天赋和潜能得以发挥和发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从事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再次,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是相容的,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使人发展成为相同的、千篇一律的人,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具有独特性的发展。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既可以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又可以在这个行业中进行独特性的创造。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

(1)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奴役分工也发展到极端,工人为了生存只能出卖劳动力换取生活必需品,体力劳动成为工人唯一的谋生手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一方面工人们终日劳动,成为劳动的机器,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处于资本家的统治下,劳动成为剥削人、压迫人的手段。

(2)人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实现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在原始社会的封闭状态下,人们的物质生产仅限于从自然界获取简单的生活资料,人的发展水平全面低下。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分工使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发生了分离,人们处于片面发展水平。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发展不再以片面追求物质财富为目标,人们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原始社会的全面性到近代的片面性,再到未来社会新的全面性,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要超越人的片面发展阶段,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普遍贫困。在物质生活资料极端贫乏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就会进行生活必需品的争夺,由此旧有的关系就会死灰复燃。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的交往活动范围增大,而“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⑤普遍交往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私有制、旧式分工的废除。首先,消除“异己力量”。利益分化产生不同的阶级,使人的联合的力量“异化”为压迫人的力量,劳动活动实际上束缚了自身的发展。要消除这种“异化”力量,必须在生产力巨大增长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废除分工。其次,消除人片面发展的前提。私有制分工是片面、压迫性的,工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并受到资本家的压榨,这种发展无疑是片面的、畸形的。只有消除了私有制和分工,人们才能得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发展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始终立足于现实生活条件,基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揭露,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内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人们的才能和天赋的发展较多的停留在追求物质财富上,人的体力、智力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得以全面完善地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理解、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客观上增加人们的休闲时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二)全面深化改革,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⑥生产关系的变革,应根据生产力的最新发展态势和最新要求进行调整,使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我国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制度改革的滞后,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要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与人发展的一致性

社会历史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进步的实质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全面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两者会发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在新时期,人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从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体现了我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关注与重视。在发展中,首先要更加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权力,发挥人的潜能,其次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终实现人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研究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避免教条式的理解。在推进我国的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改革力度的同时,要注重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协调一致,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注释:

①~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5,146,147,169,196.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爱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志尚等.人学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秦在东,文大稷.《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探析[J].江汉论坛,2008(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启示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