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2018-11-01齐丽梅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指导意义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齐丽梅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并高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表述形式上分为三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思想的高度凝练。其思想本质上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需要应对的新变化,充分融合和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共同价值要求所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实践,又高于现阶段的实践,对克服在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和认识误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升华 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93-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并高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表述形式上分为三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思想的高度凝练。其思想本质上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需要应对的新变化,充分融合和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共同价值要求所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实践,又高于现阶段的实践,对克服在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和认识误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是深深植根于实践的,并且只能在实践中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离开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离开中国社会深厚的文化背景,离开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都是无从谈起的。所以我们在当前背景下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问题必须综合参考实践、人民、意识形态这三方的话语体系展开探讨。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关键在于对大众化如何理解,这是破解这个问题的核心。大众化是一个过程,具体来说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狭义上来看包括三个过程:

(1)理论具化的过程,也就是怎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义从抽象理论化表述转化为具体的口语化表述,从学术理论转化为通俗意义上便于人民群众认识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2)理论内化的过程,也就是人民群众真正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内化是大众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彻底检验理论具化的真实效果,而且还为下一个阶段人民群众切实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来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做了最为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理论内化就没有理论的外化。

(3)理论外化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人民群众自觉应用于指导自身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

二、从实践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存在的具体矛盾

问题一:对其精神实质的解读不符合主体内化过程的规律。

现实生活中,关于通俗化与庸俗化的分界,很多人都存在认识的误区。导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偏离正确方向,误入庸俗化的歧途。从政治立场来看,庸俗化本质上是对信息进行的误导或误读。庸俗也就意味着错误, 不仅不能正确传达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理论的核心要义,最为严重的是它会扰乱大众化的过程。

问题二:方法简单粗暴、一厢情愿。

个别地方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要求全城市民熟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尊重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的。用“灌输”来体现政绩,无疑是矫枉过正,本质上还是个别地方官员的一种面子工程,反映了他们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与党中央对干部干事创业精神的要求格格不入。

问题三:知行不能合一,大众化流于空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精神,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和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党员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认识不端正,知行不能合一。有的人,雖然也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但却只把它当作宣传需要,不在实践中去思考和践行。有的表面上喊高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不愿意付诸行动;有的虽然付诸行动,却热衷于搞搞形式。

三、积极寻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实现途径

(1)以核心要义表达通俗化为研究目标。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道:“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理论内涵表述通俗化指的是把复杂的理论性表达转化成为便于普通人理解和认识的表达方式并呈现出来。它不是盲目的简单化,更不能是庸俗化,而是以更高层次的思想要求和表达要求为目的。

忠实于事物本质的语言才能蕴含真正的智慧。大众化的理论,应该适应社会成员的普遍经验。我们的宣传教育一定要与人民群众的经验相吻合,要注意教育的自身规律,既要形式多样,又要防止运动式宣传;既要润物无声,又要切实突出重点。

(2)积极探索适合不同群体的教育方式。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等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思想意识领域差别尤为突出。为更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心,必须努力寻找适合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学习方式,便于不同人群理解和实践我们的主流价值理念。在价值观大众化的进程中,主力军一定也必然是人民群众,专家学者是宣讲员,党员干部是引路人,青少年是传承者。

下面我们有重点地具体解读下一。

普通群众是主力军,数量上占有绝对多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众化的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央专门下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强调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所发挥的作用是明确而具体的:“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自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3)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制度平台和保障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必要的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基础保障就是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深刻,思想丰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去积极践行,更需要在践行中不断坚持和进一步发展,这就尤其需要制度建设发挥基础保障作用,使制度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制度体系和制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并本着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将现有制度改革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改革那些与核心价值观不相符合的制度,使制度的构建和运行与核心价值观的倡导相一致。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的真正效果最本质在于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能否真正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兑现,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问题能否得到切实解决,偏差能否得到真正的解决和消除。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和享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有益改变,才能更加坚定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指导意义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多与少
多与少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升华